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四川的军运工作的兴盛、低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局和防区制下军阀控制的四川政局密切相关。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和选择最终导致了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四川的军运工作走向低落。但这不是中共的统战策略及其实践本身的错误,统一战线中各政治势力的离合,受制于各方实力消涨及其对政治形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1935年前,四川军阀各据防区,拥兵自重,混战不休,竟相争夺四川霸权;同时拒绝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势力入川。因此,蒋介石只有对四川实行羁縻政策。红四方面军入川以后,对四川军阀进行了几次沉重的打击,使其溃不成军,军阀盟主刘湘所部也“将折三千,兵损八方”。刘湘深感在四川的统治难以为继,遂于1934年11月到南京向蒋介石求援。蒋刘双方  相似文献   

3.
北洋军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位“新闻全才”,这就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反帝反封建的斗士邵飘萍。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曾热情地赞扬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1911-1935年,在20余年的军阀统治时期里,贵州有9个全省人口统计数据。但由于当时军阀混战不止、政局极其动荡,“自治机构尚未建立,查记人员未经训练”等,几乎所有的人口统计数据都是错讹百出。如不细加辨析说明和比较修订,实难利用。笔者不揣浅陋,初步辨析修正于后,望能引起学界重视,把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第一,关于民国元年(1912)的贵州人口数。据《内政年鉴》和《中国经济年鉴》记载为9,665,227人,这显然不确。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1、据民国《贵州通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贵州有“…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的南北战争,是发生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南方军事政治集团与北京中央政权之间的内战(纯粹的军阀混战除外),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南北战争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董江爱 《晋阳学刊》2002,(2):101-102
《晋阳学刊》2001年第五期登载了孟令梅先生《民国初期山西村治述评》一文,该文称阎锡山实行“村本政治”时期为村民自办村政时期,而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和社会调查来看,阎锡山实行的“村本政治”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村民自办,而是十足的政府官办。阎锡山在实行“用民政治”的过程中,深感他的“六政三事”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再加上明显地觉察到了民主力量对其军阀统治的威胁,于是提出了“把政治放在民间”的思路,由“用民政治”转向了“村本政治”,目的在于加密行政统治网,加快“用民政治”的实现。按阎锡山的解释,“村本政治…  相似文献   

7.
浅草——沉钟社同仁从人道主义伦理观出发,在客观再现现实、改造现实的“为人生”艺术观的指导下,真实地描画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的恐怖剑影。他们既揭露了军阀混战给军人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又以满腔义愤控诉了军阀混战对人民生命财产的肆意践踏和掠夺。他们除描绘这种兵匪祸民的一般现象外,还深入地触及到了民众的心理层次,既剖示了民众的心理异变,又讴歌了民众的斗争精神,从而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如何根绝兵匪之灾的深层思考,表达了人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浅草———沉钟社的反战文学创作在其对黑暗社会的批判中写下了最具体、最扎实、最有力量的一笔,在同时期现代文学“非战文学”的创作中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8.
土匪猖獗是民国时期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民国前期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战争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同时期,四川自然灾荒不断;军阀征税无度;地主压榨严重,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量农民不堪重负而破产,成为土匪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秩序长时期内持续的动荡,导致更多人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9.
建安乐制及拟乐府诗形态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乐制及拟乐府诗的具体情况现存相关史书如《三国志》等缺乏系统、明确记载,经过明清以来史家的爬流整理及时贤如萧涤非、王运熙等先生的详细考订,大体眉目已出,本文只是在此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建安乐制及拟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试作考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云:“汉末大乱,众乐沦缺。”初平元年(190),董卓扶持汉献帝西迁长安,行前大肆烧掠,洛阳宫室荡尽,几成废墟,两汉几百年的文化积累顿遭破坏,乐师逃散,乐制毁废。在军阀割据、群雄混战之中,曹操乘时而起,出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需要,建安元年(196)九…  相似文献   

10.
一川陕苏区位于川陕边界的大巴山地区,是在我党领导下,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红军到来之前,这一地区原为军阀田颂尧的二十九军的“防区”。在军阀、官僚和地主阶级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之下,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军阀田颂尧是川北地区的土皇帝。他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同时,还大搞“田赋预征”,一年数征,年年“预征”。据吕平登的《四川农邨经济》一书记载:一九三二年,川北的田赋竟预征到了一九七八年。真是骇人听闻! 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剥削也是很残  相似文献   

11.
炼钢能手——蒲元蒲元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制造兵器的普通工人,是四川古代著名的炼钢能手。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铸铁的国家之一,比起西欧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四川的采矿和冶炼业,始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了。蒲元具有炼钢的丰富经验和制刀的高超技能。据说蒲元制造的刀非常锋利,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有一  相似文献   

12.
前一时期,在“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上项目热”的拉动下,华夏大地出现了一场罕见的“资金混战”.截止目前,硝烟仍未驱散.为揭示“资金混战”行为的实质,以探求整治对策,最近我们以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的苏北某市为对象,进行了一番调查,从中引出一些值得人们注意的思索.“资金混战”硝烟弥漫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强劲浪潮中,某市推出了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系列计划.由于各行各业求“资”欲望十分强烈,一场以哄抬资金价格为特征,以争夺社会资金为目的的“资金混战”,迅速在全市展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7,(6):41-44
“工业强省”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无异于21世纪四川的“工业革命”。因此,对“工业强省”战略进行全面认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工商管理与经济研究所达捷副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四川“工业强省”战略浅析》,对省委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设想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前 ,沦陷时期的齐齐哈尔所发生的震惊东北的“黑龙江民报事件” ,留给人们许多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力图对这一事件进行点滴分析 ,探讨一下沦陷时期《黑龙江民报》于30年代中期所具有的反满抗日政治倾向 ,及其在鼓舞、激励齐齐哈尔人民团结抗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黑龙江民报》始末及日本帝国主义对它的严密控制《黑龙江民报》创刊于1929年1月1日 ,是由常炳彝、万国宾等人发起 ,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创办的黑龙江省长公署的机关报。虽然这张报纸是当时军阀统治的舆论工具 ,但就其宣传内容讲 ,《黑龙江民报》具有抗日爱国…  相似文献   

15.
1970年,杨冕出生于四川成都,1993年进入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这正是中国现代主义已经明显地转向当代艺术的阶段,“93年到97年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开始活跃和多元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里面其实我很幸运的。93年底的时候我就和晓刚、叶帅、王林这些人在一起,我那时候当学生,他们是四川美院最有意思的艺术家。”这时的张晓刚正在开始从他的表现主义绘画中彻底脱离开来,“大家庭”系列即将产生,画面已经从骚乱转向平静;而同样来自昆明“新具像”团体的老师叶永青已经在之前的一年里完成了波普风格的“大字报”,尽管“叶帅”的作品里保留着表现主义和意识形态的痕迹,但是显然,这些年轻教师的艺术正在发生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土地改革是进入现代化的门槛。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土地改革置于大历史和长时段的背景下,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土地改革进程与成效的历史制度底色。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家户制、俄国的村社制及其农奴制、拉美和南非的庄园制及其农奴制分别为以上三类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历史制度,并规制着其改革进程、特点和成效。土地改革是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分”,但不可能简单地“一分了之”,其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传承下来的社会组织制度原型不是一夜之间的改革能够改变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大人民抗捐抗税,反抗军阀统治的斗争中,红枪会曾经蜂涌而起,遍及大半个中国的许多农村。但红枪会是个什么组织?它的组织活动状况是怎样的?在反抗各系军阀统治的斗争中,红枪会起过什么作用?中国共产党对红枪会作过什么决议?在北伐战争中它处于  相似文献   

18.
《四川社科界》2010,(1):24-27
“十一五”时期,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在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十一五”良好发展基础之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重要变化,农业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的丧葬礼制多承袭汉制,但仍有不少创新,形成了晋制。“不封不树”之制,是魏晋实行薄葬的重要内容之一。“凶门柏历”之制盛行于两晋并传于南朝。陪葬、合葬与家族葬制的变化,充分显示了魏晋之际生产关系变革的现实。除西晋文帝、武帝陵墓有陪葬墓区外,魏晋时期鲜有汉代盛行的重臣陪葬皇陵之例,东晋十一陵和豪族一样采取了聚葬的形式。门阀大族势力的膨胀,表现在丧葬礼制上,就是分墓区抗衡皇权。  相似文献   

20.
三百多年来,地主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污蔑和歪曲张献忠农民起义,并且,总是把“张献忠屠蜀”的无稽之谈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现象拉到一起,把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原因,归咎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血洗四川”。“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湖广填四川”在四川历史上有何作用?本文拟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对历史上湖广地区向四川的移民活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