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的进口商大多削减了采购,导致我国家电出口遭遇"严冬"。鉴于国际市场疲软,国家和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我国有8.7亿农民、2亿多户,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推算,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在刺激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挑战的过程中,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海外投资,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内国外环境,并就如何加强海外并购风险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黎平 《经理人》2009,(12):50-53
面对欧美市场的重创和发展缓慢的日本本土市场,企业未来发展的引擎在哪里?全球3大电脑及办公设备厂商之一的富士通公司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着力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海外并购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快速壮大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海外资产的价格大幅缩水。本文通过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简单介绍和分析,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使得国内主要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朗,一些投资意识较强的人士便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而在被评为世界第一类“高度透明”的房地产市场中,澳大利亚以其充满生机、稳定增长、回报稳定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关注。海外置业首选澳洲据称,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中国人海外置业的黄金市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宜人的气候、独特而舒适的生活环境、高质量的社会与文化的基础建设,在澳大利亚的海外人士和访客们普遍认为,这里很有吸引力而且生活很实惠。另据一份行政意见调…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演变,形成了今日之市场经济下的建筑业,但是中国毕竟是有计划性的市场经济体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稳步发展,而出台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目前房价飞涨时期,国家为了严控房产泡沫,又发出各种控贷宏观经济政策的行为可以看出,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将建筑业及相关行业作为经济杠杆来调控实体经济,从而达到经济稳步发展的目的。文章基于以上环境分析当前建筑业的发展以及提出几点建筑业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省部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M0002-M0002
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需资源。国家特聘专家要弘扬钱学森等老一辈留学归国人才的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作用。要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潜心研究,努力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评级被下调后,标准普尔8月9日点名,要调降亚洲多国的信用评级,这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斐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印度尼西亚。标准普尔认为,这些被点名的国家最容易受到海外资金市场混乱影响。另外,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被列入仍在修补政府财政的名单内。标准普尔认为,和2008年前相比,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财政能力大幅缩水,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政府不得不利用自身资产负债表再次支持国内经济,但不少国家已经承受着经济萎缩的压力,财政刺激能力将弱于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谈金融危机下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完成了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一宗收购案.本文对该并购案的动机与效应的分析,旨在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一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2009年我国汽车企业整车出口同比下降50.77%,与汽车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频遭海外贸易壁垒.自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国家对自己本国产业保护主义势头抬高,中国汽车出口所依赖的中东、非洲、南美洲所占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少,而在国际含金量最大的欧洲市场更是少有涉足.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未来之路不容乐观,为了提高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各大自主品牌的产业梦想,开创中国汽车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便成了未来在海外市场能否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技术、管理、服务、品牌策略等等都将会成为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企业在把握好决定因素,增强综合实力的同时,充分做好面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准备,敢于接受挑战,便是未来海外竞争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在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刺激下,各国经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发端于个别国家尤其是中心国家的经济问题又极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消极影响。近几年来,美国次贷问题的蔓延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了应对此次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就我国的保险行业而言,本次经济刺激计划既是挑战又是基于,它可能牵涉到保险行业对于投资结构与投资风险的深层次调整。本文的宗旨正是对此展开详细论述,并进而提出优化保险业投资机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智敏 《经营管理者》2009,(23):207-207
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前景黯淡,市场需求减少。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已开始设置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悄然而行。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企业面临生存挑战。海外并购作为绕开贸易壁垒的国际投资形式,被一些中国企业所采用。2008年,尽管全球并购市场交易清淡,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依然活跃从并购进程观察,近几年的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均占一定比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今后并购活动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情况,指出了并购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积累不足,对国际竞争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整体上还比较薄弱。本文从风险来源方面着手对施工企业海外项目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自然风险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赵炜 《经营与管理》2009,(12):17-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使得各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均面临严峻考验。金融危机的影响极大,水务环保产业也不例外。但城市水业的必需品特性和低可替代性导致的市场需求是刚性的,金融危机对水务市场的冲击并不明显,而且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和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实施,对水务行业的长远发展还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工程建筑市场全球性激烈竞争的加剧,面对国际建筑业集团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我海外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投标时不断压低价格以求中标,从而使企业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成为海外工程企业应对国际激烈市场的有力手段,也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强海外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产业组织的经典研究框架, 从建筑业市场结构、建筑业市场行为、建筑业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我国建筑业产业组织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有常  李艳 《经营管理者》2009,(23):179-179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接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针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措施,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明确我国当前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的原因,对于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有效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爆发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个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在这一形势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给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来应对。本文就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文章首先论述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继而提出了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几点应对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金融危机下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正蔓延到全球,对经济的影响也从虚拟经济过渡到实体经济。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并购机会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提出使海外并购真正为我国企业的壮大做贡献,政府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企业方面则要扩大并购范围、培养并购人才、明确并购目标。同时,切忌盲目并购,要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