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英美文学理论教材形成了流派理论史与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两种主要的编写模式,其共同特点是放弃从某一先在预设前提出发的理论演绎,平等交代各家各派学说,重视文学知识生成的特殊性与历史条件,关注理论的阐释功能和师生互动.这体现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构建方式和文学理论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理念的变化,对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及教材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的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从公共性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有必要的。文学观念趋于多元、“有学术”的文学理论论争、有文化抵抗意味的文论话语生产等公共性特征是值得赓续的审美范式文论传统,但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对审美作“意识哲学”的理解以及它可能存在的本质主义知识观则需要反思、调整和通变。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具有学理的合法性与实践的可行性,已然参与到了文学理论的未来建构之中.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是现代知识体制下生产出来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的文学理论知识.这种文学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阐释现实的文学/文化问题,其本身又具有独立把握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够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道参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目前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危机主要在于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不是建立在必要的文学积累与储备上,已经演变为知识的自我推演与整合,从而导致文学理论知识与文学实践之间形成难以逾越的距离,知识的交换只能在知识生产的内部完成,又反而加速知识生产的运转,最终导致文学理论知识的无根和膨胀.化解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危机,应着力改革文艺学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重视知识生产主体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积累,让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中的问题意识与文学生产中的问题意识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改进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方式,把文学理论知识真正引向广阔的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文学原理》、《文学理论》和《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均从新的角度审视文学,打破了以往教材的结构模式,体现出各自的写作理念,分别突出了原理性、理论性和问题性.不过,虽然从教材任务和知识传承来说,它们都是值得肯定的,可是,没有产生自己的文学观念,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所以,进一步的建设依然是文学理论及其教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文论教材编写上则体现出注重原理性和注重综合性两种倾向.文论知识体系深受本质主义捆绑,疏离于读者的文学经验,对文学现实阐释无力,不能满足文论教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理论导引》一书借助独特的撰写理念、严谨的知识剪裁、精巧的环节设计和隽永的文风成为一本有系统、有重点、有美感的文论教材,对于丰富和更新我国文学理论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以批判学科知识生产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出场,主张文学的本质是建构出来的,不存在非历史的、永恒的本质,并提出重建文学理论知识的历史性和地方性语境.通过对当前论争中建构主义的立场问题、本质主义和权力干预的关系问题以及建构主义的知识生产问题的考察,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在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上的意义在于,为反本质主义的语境化提供了便利,从知识社会学视角为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文本分析是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路径之一。刘俐俐教授在文本分析领域进行了长期而有效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与方法,认为文本分析“是介于本体论和方法论之间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不单纯是感悟式的欣赏活动,通过文本分析进而实现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论文在初步理清刘俐俐教授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就《理论与文本的疏离》一文若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韩清玉 《齐鲁学刊》2012,(3):156-160
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人学论"、艺术生产论等理论形态的形成与论争,体现出审美特性的凸显和人文精神的复归两大特征。这些特征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参照;所留存的理论缺口和对时代吁求的体认偏差,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文艺理论教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1世纪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近四十部文艺理论教材作一简述和评议,指明其得失短长。在此基础上,从传统、变革、一贯、创新四个方面,总结归纳出当今文艺理论教材编写值得探讨的根本性问题。故本文是对《中国文艺理论百年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一书内容的延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达 《文史哲》2002,2(1):25-29
“十七年”的文学观是反映论亦即认识论的文学观;以这样的文学观看待文学,不仅造成了理论的不科学性,而且对创作造成了伤害;这样的文学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来自别林斯基、普列汉诺夫等19世纪俄国文学理论家;反映论的文学观,带有机械唯物论、庸俗社会学的特点。新时期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的文学观已经有了可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北方论丛》2015,(1):53-57
作为文学研究的当代知识范型,批评理论在对传统文论的超越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阐释文学的基本思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形态却往往从审美关系论域出发,以批评模式对它进行诠释和界说。由此,忽视了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与文学研究理论构成之间的对应关联,淡化乃至消解了批评理论的双重性质。正视并阐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话语构成和理论视域,对于当代中国文论更新观念形貌、介入本土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文艺界很少清理作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究竟以哪些相互联系的理论为基石。厘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点对于建设现代的文学理论具有学术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六个基本观念。这六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形式论、人民文学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辩证唯物论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念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历史唯物论角度看,文学应该是"人民文学";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画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反本质主义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雄 《学术探索》2009,(3):116-123
对反本质主义的批判进行必要的再批判,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弊端,并不在于反本质主义者所简单归结的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模式,而在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中国文学理论也应该有所建构,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那样的极端解构,而是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建构,并有利于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文学"内、外"理论是指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和美国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缔造的关于文学的"内部规律/外部规律"、"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理论.以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审视文学的存在整体,以现象学的方法建构文学的存在方式,在此基础上阐释文学"内、外"理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国语教科书,可以考察新文学进入中小学课程的状况及影响.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经过了改写,优秀作家以此来实践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进而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此外,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19.
朱德发 《河北学刊》2007,27(1):152-156
近百年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形成了新与旧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从晚清到“五四”,文学上的新旧并没有完全赋予其价值内涵,但随着现代文学演变以及评论或研究的开展,文学上的新与旧则成了构建认知模式的两个价值范畴,并在研究实践中越来越把新与旧视为衡估文学的价值标志,这是认知和判断上的误区。虽然新与旧不是文学的价值范畴,但它可以从时间、时代和形式上把文学的新旧区分开来,以对古今文学或新旧文学进行“打通关系”的研究,开拓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唐文吉 《云梦学刊》2006,27(4):105-108
中国文化的自觉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重的依恋,而文学理论作为现代学科也是一个不容抹杀的生命,“传统文学理论”的提法,可以使文学理论学科摆脱现代性的种种困惑,使传统文化的治学精神给文学理论带来新的能量。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能使文学理论借文化自觉之机实现其本土化,能以“通”为途径解决学科中出现的交叉学科泛滥、对象泛化等问题。要使传统文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深入文本,以新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学理论进行还原,这样,更多的文学理论问题将随之而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