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的政治运作和思维模式使欧洲的安全建设经验在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的不适用性 ,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应当建立在整个亚洲的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亚太地区五大力量间将通过互相联合而形成一种对抗关系并具有一定的连动性 ,这种均势战略是形成东亚格局的主要手段。但该地区目前正处于力量对比调整阶段 ,变量太多而结构一时难以定型。作为立足于整个亚洲政治结构的地区安全机制 ,其设计和建设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亚洲目前安全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地区稳定因子 ,从长远来看 ,也应该结合特有的“亚洲意识” ,探索自己的一体化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虽然以往研究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成果颇丰,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结构类型、运行机制及其影响等进行了深化与细化。在海洋霸权国国力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大陆均势中的有关国家的不同情况下,大陆均势可以分为不需要海洋霸权仅凭大陆国家就能形成的大陆均势和需要海洋霸权且支持其中一方才能形成的大陆均势。不同的国力对比和均势构成情况,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经过分析和比较,本文得出结论:海陆分界难分优劣,关系互补战略呼应,这就是美英极力推行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战略的现实诠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印日双边关系升温,正走向"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安全、防卫、军事信息共享等各领域都加强了新合作,并夯实提升了经贸关系。印日关系的新发展势必会对地区稳定与和平产生深刻且复杂的影响,深入分析两国关系提升的动因及发展走向,将有助于我们审慎预判区域发展局势,有效处理相关国家关系。印日加强合作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高度相关,既出于经济发展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借力之考虑。当然,由于战略目标认知差异等种种限制性因素,印日合作未来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整个20世纪的印日关系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自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领域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既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上的相互需要,同时也是对亚太地缘政治发展形势的共同焦虑,当然还有美国推动的作用。在当前亚太地缘政治形势下,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迅速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挑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至今有关对美制衡缺位的问题,引发学术界对传统的均势理论和"制衡"行为本身进行不断地更为深入的研究。关于对美制衡缺位的解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权力差距说、威胁制衡论、制度和观念作用论、潜在制衡者之间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其国内因素说等。基于目前学术界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制衡"行为本身,即制衡的条件、制衡的起源、制衡的障碍和美国的反制衡战略角度,对既有观点予以重新解读。制衡的条件关注的是传统均势理论中权力失衡的限度;制衡的起源关注的是制衡者要制衡的对象并非传统均势理论所说的权力而是被制衡对象所带来的威胁;在对制衡的障碍论述中,集体行动困境关注的是"制衡者"理性行为体假定的有限性,国内因素说关注的是"制衡者"作为单一国家行为体假定的有限性;反制衡战略则是从"被制衡对象"作为能动行为体的角度出发,探究其通过利用上述导致制衡缺位的机制如何规避制衡。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人口作为影响一国政治稳定、区域性国际安全的因素开始凸显,相关的研究也取得较大发展。与中国人口安全的研究侧重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外对人口与安全关系的研究侧重人口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影响。近年来,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研究者和成果,已经形成一个亚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外安全人口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人口对政治稳定和区域性国际安全的影响,以期开阔我国人口安全研究的视野,促进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日同盟与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日同盟是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是美国在这一地区保存军事存在的一项基本条件。亚太地区的多数国家也基本接受了美国的领导地位。但美日加强同盟关系,特别是修改后美日安保条约却可能对地区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引起中国的严重关注。应该寻求合理、稳定的地区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俄罗斯不断调整强化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力图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其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安全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为切入点,梳理了俄罗斯国内对于其地缘政治价值认识变化的历史过程,进一步探讨了俄罗斯在远东方向新的安全环境下,强化其军事安全建设的战略考量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在外层空间探索利用实践中,主体间关系的运行无法排除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所组成的复合结构的影响。冷战后,外层空间国际安全互动实践出现了明显的权力失衡。美国试图通过外空绝对优势来谋求绝对霸权,使得分离性认同加剧,国际安全合作机制建构与完善踟蹰不前。本文认为,通过外层空间信任措施先行增进聚合性认同,是空间行为准则和军备控制并行不悖的建构。国际空间合作最终能走向高政治认同与高暴力受控的复合结构,从而维护和促进外层空间安全"向善"关系的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亚太安全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国家众多,各国安全利益彼此交汇。各国安全利益关系的总和构成了地区安全利益结构体系并决定着地区的安全现状及未来走势。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考虑到这一地区独特的安全利益关系。亚太各国的安全利益关系决定了该地区的安全现状。从总体上看,当前亚太安全形势保持着和平与稳定,但是,区内依然存在着诸多威胁安全的因素,使未来地区安全走势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本文拟就亚太地区安全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一、错综复杂的安全利益关系与亚太地区安全一个国家的内在需求是生存和发展,这也是这个国家要实…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在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批判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下,国际安全研究逐渐改变原来单一的政治学和客观主义方法,向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转变。这股新安全研究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安全理论的社会学回归。本文以"社会世界"本体论假设为基础,对安全的社会学本质进行解读。从社会本体性生存出发,安全问题本质上是个体或社会群体对他者行为可预期性程序的社会信任,体现了社会互动基础上的一种主体间认知;安全的主体与指涉对象最初是以个人为参照的,尔后推及到由个人组成的各层次政治、社会群体。从社会学视角解读安全本质有利于促使对国家安全的研究走向多层次、多议题与机制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具有共同的思想渊源,但两者也存在着差异。从地缘政治看,英国以海权控制大陆;美国则以海权控制海域。从战略目标看,英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是为了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从制衡手段看,英国主要采用单一的军事手段,美国采用军事、经济和规则等多种手段。相对于英国来说,美国的平衡战略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应根据这些特点确定反制衡的思路,针对不同对象进行灵活反制;把握好反制衡的尺度,并在斗争中积极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现实主义为理论分析框架 ,概述了均势论与霸权论、两极论与多极论的争论 ,分析当前国际政治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当前国际态势仍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过渡的阶段。多极化过程虽然是曲折的 ,它将始终伴随着“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 ,但多极化的历史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多极格局  相似文献   

14.
当代日本安全政策转变已引起全球关注。其核心要义——"安倍国防学",自2012年安倍晋三重掌政权以来已取得快速发展和重大突破,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制的连续更新、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军力的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这种发展和突破,是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整体变化的历史延续,但由于受到持久制约和自我设限,导致日本二战后形成的"安全认同"的核心支柱,即与修宪、强军、派兵、动武相关的关键指标尚未发生实际意义上的颠覆性变化。近期世界格局及秩序加速深刻变动,安倍政府也在开始新一轮安全防卫政策的调整,力推防卫自主性与打击能力构建,并将之重点作用于西南防卫和印太安保。这种新动向使得东亚邻国看待日本动向的姿态日趋严峻,并将带动地区格局与均势的盘整。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南海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各时期的南海政策是其长期奉行的地缘战略构想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在亚太地区海权逐步调整、延伸和扩展的必然结果.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并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增强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美国的南海政策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格局以及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江永 《日本学刊》2002,2(5):132-148
美国对日政策历来是为其本国安全利益和全球战略服务的。它不是静止不变的 ,而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利害关系的变化而调整变化的。抗战初期美国曾对日采取绥靖政策 ,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不仅给中国等亚洲邻国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 ,也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利益。日美矛盾激化 ,使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对日宣战 ,促进了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求是学刊》2015,(3):126-133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基于对古今的历史性考察,老子提出了旨在复元古的道论思想主张。老子道论思想本身就是其思考古今而得出的理论成果,因而在建构道论思想体系时,老子的古今观念是渗透其中的。在老子道论思想中"古"已经内化成"道"的基本属性,乃至在很大程度上崇元古与崇道在老子那里成了二而为一的概念。而老子的道论思想在重新刻画其古今观念的同时也把这种观念性的影响渗透到了他对文艺的相关认识之中。老子否弃文艺、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以及"复归"的发展论思想无不是这一思想特征的具体体现。后世文学批评家刘勰等人对老子这一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也反映出老子古今观念及其文艺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亚太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与中国亚太安全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亚太地区安全斗争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与今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有着重大关系。中国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 ,推进与其它国家共同利益及交叉利益的实现 ,减少甚至解决其安全利益与其它国家安全利益中现实存在和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文学观念变迁的历史视域中,审美与伦理之间的僭越、对抗与融合,书写了文学中持久的美善悖论。西方文论中审美与伦理关系的观念演变,经历了从文学审美的伦理化、文学审美的去伦理化到文学审美与伦理的悖论式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构建了审美与伦理之间的张力关系,形成了文学场域中的美善悖论。这样的悖论关系使文学褪去"至善"或"纯审美"的神圣光环,重新回归一般文化生产领域,寻求二者的悖论式融合。当代西方文论的伦理转向和新审美研究共同突破了"普遍性"和"个体性"价值矛盾的僵局,在彼此之间架起了对话和反思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主要着眼于日本周边、亚太地区以及与日本经济密切相关的波斯湾地区.其主要目标是(1)确保日本本土的军事安全及经济、社会安定,即有效防止军事入侵,防止难民大规模流入等事态发生;确保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使日本20年后在经济规模上仍能稳居"大国"地位.(2)确保自日本本土至东南亚和中东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有效应对沿线地区的突发事件.(3)稳定周边环境,以"美主日从"的方式参与主导亚太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为调整、加强日美同盟;强化"自助"努力,增强防务力量;加强周边外交,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