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褒也好,贬也罢,有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而且自己也能身体力行,做到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2.
韩钢 《领导文萃》2012,(7):79-83
1980年以来,官方对华国锋主政两年的评价尽管有贬有褒,却贬多于褒。最权威的结论,可用"一正四负"来概括。"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负":一是"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是"拖延和阻挠恢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褒"利他",而贬"利己",往往视两者为对立的两面。殊不知,在特定条件下,两者是统一的。墨子:"义者,利也!"就是这个道理。亚当·斯密:"个人的功利计算在道德规范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控制世界的是美国,而控制美国的则是犹太人。且不管此话是褒是贬,是羡慕还是嫉妒,其中事实却难以否认。美国有犹太人600万,只占美国总人口的2.3%,但他们在美国  相似文献   

5.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意,而“领导”就是尊称;“政客”一词,让人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如何诡诈狡猾、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政治家”则让人想到运筹帏幄、经邦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官不好当?一个问号含义无穷……。百姓对当官的态度错综复杂,褒者有之,贬者有之。例如,见到当官的笑脸相迎,何必自找麻烦?当官的不在大可以放下筷子骂娘,这点权力如果都没有,我们老百姓还作什么主?中国的官好当,发个号,行个令  相似文献   

7.
黄波 《领导文萃》2006,(7):110-113
张东荪,这是个当代人已然陌生的名字。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张东荪主要是以“政论家”的身份引领一时风骚,他不但积极输入西方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更以一种“介入”的姿态月旦人物指点江山。这种“介入”的姿态很容易给旁观者两种不同的观感,褒者曰有责任感和事业心,贬者难免要讥其过于热衷不甘寂寞了。张东荪,原名万田,字圣心,自名东荪,1886年生于浙江钱塘县一官宦世家,自幼在父兄的督责之下受过正统儒学的系统训练,十六岁时对佛学产生兴趣,佛家义理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1904年前后,张东荪获得官派留学的资格,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义,而“领导”  相似文献   

9.
疑惑与喝彩     
对于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来说,总难逃褒贬二字,汽车弃油用电亦如此,于是我们把这些或褒或贬的议论归纳总结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点评中易陷入思维怪圈,如:"蜻蜓点水",走过场;"一团和气",聚人缘;"明贬实褒",行谄媚;"彼此关照",求安稳。这是因为"好人主义"作祟、"圈子主义"干扰、政治站位不高、业务素质缺失。想要点评到位,就必须净化政治生态,确保敢"点"问题;提升眼界思维,实现能"点"关键;夯实综合素养,保证"评"出深度;立足切实问题,助力"评"出实效。  相似文献   

11.
有那么一天     
有那么一天,秘书小王酒醉后对老婆说:"我再不用担心办公室李主任对我怎么样了,他再狡猾也终于露出尾巴来了,把柄在我手里,看他还不老实!"李主任向来看不起小王,总想找机会把他贬到二级机构去,这回小王是放心了. 有那么一天,办公室李主任酒醉后对老婆说:"我再不用担心张副局长对我怎么样了,他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哼,把柄在我手里,看他还不老实!"张副局长一直瞅着李主任不顺眼,总想把他弄下去,这回李主任是放心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尴尬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公认的事实.教育界为此忧心忡忡,却又难以为语文教改明确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方向;社会舆论对此也是贬多褒少,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13.
敏思 《领导文萃》2008,(20):107-111
晚清,可谓是政局险恶,政坛险恶,人心也险恶,在这“三险”中做官能混个善始善终,实在是件很牛很不易的事,能达到这一点的高官寥寥可数,王文韶当属圆满。王文韶当过湖南巡抚、云贵总督,也曾在总理衙门当差。尚书、大学士的帽子都带过,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大印拿过,军机也进过,不可谓不显赫。可王大人在近代史上留下的脚印却很清浅,人们对他的评论也不温不火,无大褒亦无大贬。何解?此人善于做官强过善于做事也。  相似文献   

14.
刘隆有 《领导文萃》2010,(14):48-51
<正>几乎所有历史名人,生前,人们对之总是或褒或贬;死后,随着历史的复杂演进,其所受毁誉也多有变化,甚至全誉全毁,尖锐对立,而又时反时复。唯有诸葛亮,其生也备受赞叹,其死也尽享美誉,一千八百多年来,国人对诸葛亮,一直是有口皆碑,古今共仰。  相似文献   

15.
在人生舞台上,亮相愈多的人,被人议论的机会就愈大。而在各种各样的议论中,有褒亦有贬。对一般人来说,如何应付别人的夸奖和责骂,只是一种艺术和个人修养的问题;但对政治人物来说,还有其他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位多年从事文秘、领导文稿写作,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说某人是"笔杆子",如果用在专门做学问的学者身上,当然是合适的,如果用在为领导机关、领导者服务的文秘、政务服务工作者身上,所含的褒意就要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7.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18.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19.
单位中不乏以"无意""好心""提醒""冷静"之姿干扰他人情绪、破坏积极氛围者,他们看似并无违反规矩之举,实则成为隐性干扰者。如果不加重视,就会造成情绪污染、状态消极,伤情伤心、损人利己,浇灭激情、弱化动力,反感疏离、离心离德等不良后果。这就需要以"行"驳"言"、以"欲"压"疑"、以"比"抗"贬"、以"则"矫"异",避免潜移默化的干扰与破坏。  相似文献   

20.
龚育之 《领导文萃》2010,(20):76-79
<正>建国以后正式出版的毛选四卷本的一个特点,就是新增了许多题注和注释。不少注释有极大的政治性。比如,人物注,论功论过,或褒或贬,有时等于作政治结论。在当时形势下,有些结论不免过于简单过于严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梁实秋,提到周作人和张资平,都作了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