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2.
岁月如流,春节如约而至。每逢新春佳节,父老乡亲们张灯结彩贴春联,总突出一个“福”字。还有一些人家爱将“福”字倒贴,以期望过路行人恭贺一声“福到了”(取“福倒了”的谐音)。由此可见,人们向往和追求“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跟朋友一家吃饭,他的外孙9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整个吃饭时间用了两个小时,他的外孙一直低头玩手机游戏,怎么叫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的朋友恼怒地喊了一声:“你能不能抬起头来?”他的外孙迅速抬了下脑袋,说了声:“你们吃你们的,我又没妨碍你们。”然后就又重新低下头。我被这句不像孩子说的话怔住了,朋友无奈地不再管。  相似文献   

4.
身在“福”中却不知“福”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 我想能说出这样话来的女人多少还是幸运的,能够被男人怜香惜玉,也不枉身为女人了。而且,身在“福”中却不知“福”,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更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起码,她很了解男人的心态。男人嘛,天生的自大狂,养宠物正是他们虚荣心的一种体现,能让一个女人衣食无忧身光脖靓就以为功德完满了。“女人是用来宠的,不是用来懂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当然不会想办法去理解女人。碰到要求他们去理解的女人时,就会发出无奈的感叹:“天啊,真搞不懂女人。”以此敷衍了事。 所以,如果一…  相似文献   

5.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11,(4):53-53
吃苦 一天,我问儿子壮壮:“你长大了想要干什么?”壮壮回答:“我要当一个武术明星。”“当武术明星,学武术可要吃很多苦啊,你能吃苦吗?”“当然能,我都能吃苦瓜了。”  相似文献   

6.
鸭脖启示录     
巫昂 《中外书摘》2009,(3):78-78
我喜欢吃家禽身上肉含量不高的部分,翅膀、脖子和脚丫子都属上选。但那都是成年以后才享受的福。以前家里的大人们爱吃这些东西,却专门要编点瞎话吓唬小孩子,就说:“吃肠子割肠子,考试容易不及格,鸡屁股油太多,吃了脸蛋长肉!”  相似文献   

7.
春节快来临的时候,也是生活中“福”字出现最多的时候,人们写“福”字,买“福”字,或接受亲朋好友送“福”字,张贴悬挂与“福”字有关的彩图和饰品。这个习俗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福”字的字义和传达的感觉特别美好,是人们一生追求的东西,谁不想自己有福气?谁不想享受幸福的一生呢?  相似文献   

8.
涛子 《现代妇女》2007,(12):50-51
周末晚上,舅妈打来电话:“你明天到我这来一下好吗?家里出事了。”我听了,心里一沉,问:“是不是舅舅的肺心病又犯了?”“岂止是犯病哟,他整个心肺都让狗吃了。”电话中传来了舅妈的饮泣声,“我打算跟你舅舅离婚,坚决不和这老东西过了……”我一听,有点莫名其妙,舅舅和舅妈感情一向很好的呀,怎么忽地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找不同     
《老年世界》2014,(24):32-32
最幸福的时刻 男:“你一天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女:“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下班后你骑自行车载着我到街角那边吃卤肉饭。”男:“说实话。”女:“你骑自行车载我去吃卤肉饭。”男:“说实话。”女:“吃卤肉饭。”  相似文献   

10.
啤酒     
《中外书摘》2014,(2):98-98
老爸在看报纸,“扑哧”一声就笑了起来,说:“现在的报纸净瞎说。”我问:“咋了?”老爸:“报纸上说喝剩的啤酒可以浇花。”我:“哪儿不对了?”老爸微微一笑,说道:“酒还能剩?”  相似文献   

11.
能吃的碗     
农蹑 《金色年华》2011,(8):12-12
27岁的庄静芳是北京一家私企的办公文员,由于经常加班,她总是吃方便面对付。时间一长,不仅胃吃坏了,清洗油腻的泡面碗也十分麻烦。于是,她经常问自己:“能不能研制一种可以吃的碗,既环保又省事?”  相似文献   

12.
孙焕英 《老年世界》2006,(19):15-16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学校也史无前例地连锅端,钻进了一个芦荡被军管闹“文革”。正在被“清队”、“抓五吆六”弄得洪洞县里没好人之际,林彪出事了。而我们,却因此得福,大概是上面顾不上折腾“臭老九”了。没事干了,就整天学习叠被子,就是用板子拍打,把被子叠得见棱见角像刀切似的,玩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魔方(近见报道,有部队已废止了这一套)。一个老教授总因被子叠得不标准挨批。有一次,他不软不硬地对军管人员来了一句:“被子是为人服务的!”从此.学校里就流传起了一句“教授名言”:“被子是为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黄景祥 《老人世界》2013,(10):27-27
近日到独居的姑姑家串门,快到中午了,姑姑也没有做饭的意思。原来,她所在的社区创办了“家门口的小饭桌”,每天为有需求的老人送热饭热菜。姑姑高兴地说:“红烧狮子头、青菜炒肉丝、西红柿蛋汤,这样一套菜只要7元钱。社区还用封闭式保温小三轮车送餐到家,可方便实惠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一半的爱情都是与吃有关,却很少有人去统计有多少的“性”福是吃出来的。在吃得好比吃得饱更重要的今天,吃出“性”福,也许比吃得饱要重要得多!烟灰收罗了一些民间助性食谱秘方,其功效不仅对男性性能力差、性欲低下等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更可提高夫妻生活质量,让夫妻生活增添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15.
歪儿     
冯骥才 《中外书摘》2006,(11):71-71
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相似文献   

16.
段银贵 《老人世界》2014,(10):30-30
1963年春节,我所在部队同全国一样放假三天,大年初一,按传统习惯吃饺子。这天上午8时半,我们十五瓦电台组包好了饺子到伙房去煮,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军号声,紧接着嘟嘟的哨声此起彼伏,连长一声命令:“全连紧急集合!”我们放下还未煮的饺子,立即奔向集合地点!  相似文献   

17.
陈孝荣 《老年人》2009,(2):37-37
2008年5月12日,向大妈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守在店铺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等着顾客上门。电视画面上突然出现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的报道,向大妈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这下拐了(方言,糟了)。”话毕,赶紧回到老屋对老头子喊了一声:“崇熔,拐了,四川发生了大地震。”  相似文献   

18.
我收藏了一个“中华福瓶”,瓷质黄釉,瓶身是一个行书体的“福”字造型。以汉字的造型作酒瓶,是极为鲜见的。在我的“幽瓶屋”里仅此一个。瓶高16.5厘米,它是一个塑形精致的字体,有一种厚重的立体感。它不仅彰显出方块字独特造型艺术魅力,而且又是一个能装一斤白酒的器皿。它的外表完全是按汉字运笔规范来造型的,其中横竖、圆点、粗细适当,有着和谐匀称的美感。而笔画内部的各部位又完全镂空,笔画间衔接自然,那“福”字关键的一点又是活动的,即瓶盖。这不仅构建了“福”字的整体性,也突出了瓶的实用性,可谓是画龙点睛,实在是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9.
密友小王“跳槽”吃了大亏,悔恨不已:本来在原企业工作月薪3000元,哪知跳槽一次,月薪1000余元;再跳一次。月薪不足1000元。我们常常拿他取笑:你从“米槽”跳进了“糠槽”,原来“吃米”,现在“吃糠”。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