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历史自信源于过去,关乎未来。面向未来,坚定历史自信,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层面出发,道路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指引正确方向,理论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提供科学指引,制度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确保基础支撑,文化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供给精神力量。从价值维度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科学指南;坚守人民立场永葆党的人民性,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厚实基底;敢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纯洁性,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强大支撑。从实践角度出发,增进团结统一、共同奋斗,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力量之基;增强斗争精神、防化风险,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活力之源;统筹两个大局、顺势有为,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共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其科学内涵、历史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相似文献   

3.
司春燕 《中华魂》2022,(3):10-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人熊玠(James C.Hsiung)从文明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3个维度对中国道路进行了思考.他提出中国复兴是中华文明的自我复兴.在中国复兴之路上,国家的指导思想实际是从古代的儒家思想过渡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革开放开启了探索前行的中国道路,并呈现出光明的前景.熊玠的这些认识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有利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是,熊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及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制度等有关问题的认识还值得商榷.尽管如此,熊玠的认识依然启示着我们,不仅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而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化国外中国道路研究,还要加强学术交流,继续走好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5.
坚定历史自信是一种正向健康的精神坐标与政治品格。而唯物史观、科学的党史观、尊崇历史的中华传统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实践自觉;一系列具体精神形态的集合体为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精神滋养。坚定历史自信有着深层次意蕴,能够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激发历史主动精神、锚定历史主题、增强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的路径主要包括不断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进而巩固和筑牢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坚持发扬“三个务必”的作风以巩固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目的、作风保障和动力支撑;坚持完善和落实党史学习常态化机制,为坚定历史自信筑牢正确的党史观。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指对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定信念与自觉实践.习近平将"文化自信"阐释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也是最为深层次的自信,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首先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地位,主要包括建立自身话语体系的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等.其次阐述了提升文化自信的根本凭藉,主要体现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泉源,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支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最后阐明了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经,即思想引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同时,深入研究习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对澄清各种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与理论的坚定信仰、信念与信心,是心理认可、思想认同和行为拥护,必须强化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揭示制度理论和制度实践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是把握制度自信的基础前提;始终把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作为评判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准是坚定制度自信的价值主线;在制度建设中注重制度理论总结并检验和深化其科学真理性是提升制度自信的动力支撑;实现制度目标感性认知和制度观念理性认同的融通转化是强化制度自信的关键环节;以强有力的制度执行促进制度效果的最优化呈现是实现制度自信的核心保障.  相似文献   

8.
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实践的坚强支撑;秉持开放包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融通古今中外、与时俱进的显著特质;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永葆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突出文化主体性,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雄心壮志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信心来源,而且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邓小平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现实和文化传统,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的雄心壮志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无穷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确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为雄心壮志的实现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点对象。“青马工程”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也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路径,在培育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深化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重视群体实际,精准文化自信培育的方式;运用认知理论,建构文化自信培育的进程,从而推动青年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实现动力和持守定力,是乡村文化繁盛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应然选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与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实践推进,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客观依据和重要条件。遵循文化自信生成规律,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是,推动实现传统乡土文化的“两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全方位打造文化自信的良好生态,以更强的实力和更好的发展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厚植文化自信的底气。  相似文献   

1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自信是广大党员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思想保证。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化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鲜明的政治性、异常的活跃性;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民众思想活跃的表现,国外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回应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要求;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区分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区分学术性与政治性。  相似文献   

13.
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最终归宿和实现途径;制度自信的本质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绩效是制度自信的现实依据;不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制度自信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当前,需要在理论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思想上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在实践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及群众性等特征的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一种高度的理性自觉,是自信与他信的双重审视与辩证生成.在自信基础上的他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成逻辑,他信基础上的自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逻辑,两者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否定和歪曲中国近现代史、贬损历史人物形象,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致使部分大学生失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与危害,分析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原因,进而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占领微传播渠道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等措施,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紧密相关、高度统一,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体系,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紧扣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内我国的文化体制还有诸多方面没有理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思想保障和引领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实现文化体制建设的全面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理论创新,培育市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走向世界,有关话语体系的建设也提到了迫切日程。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当代中国道路和其树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识,在全面改革中统筹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是伟大实践赋予的历史责任。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是加强其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