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为例对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许多与原来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和习俗都逐渐从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离开,我国很多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品都已经失传,还有一部分传统文化也大有失传的趋势,还有很多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遗产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越走越远,包括无形的具有民族意识形态特征的各种文化。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日益深入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现阶段显得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在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改革。当前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保护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文本主要从近几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研究,并且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进行研究,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立法为基,开创新局面 记者: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兴趣,这与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今年正值改革开放50周年,您认为改革开放50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也是最终目标。现如今,政府的立法干预、学校的教育传承和市场的重点开发都无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最后,民间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的路径。民间并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载体,要想实现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必须通过民间组织这个重要载体,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上日程[1]。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活态文化,其传承人作为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民间文化的地位愈显衰弱,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本文以仙居花灯传承人李湘满为例,探究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当前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面对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清醒的文化自觉,努力推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过程中,存在形态、性质和保护要求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大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用整体性原则来作为衡量和要求类别繁杂、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尺”。整体性原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对文明古迹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是其主张的“内容观”和“环境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整体性原则在实际保护中除了遵守“内容观”和“环境观”以外,更应该在“文化生态观”和“功能观”等方面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该民族历史悠久,婚嫁风俗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详细描述土家族婚姻过程,了解土家族婚姻形态,旨在通过对土家族婚俗文化进行研究,深化对土家族婚俗的全面认识,进而加强对土家族婚俗变化的保护与建设,以期达到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媒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的传承与保护,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2.
自陕西红拳进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发展现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面的陕西红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环节。对此,本文在重点分析陕西红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陕西红拳在未来的传承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陕西红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采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宋昆教授,源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日本专家青木信夫先生。2019年我采访了青木信夫,并且撰写了一篇专访,刊登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20年第7期。这次采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青木信夫说,他之所以接受天津大学的邀请,携家眷一起来到中国,其实有三个愿望,一是要建立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二是要让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为社会服务;三是要培养担当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2008年天津大学批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他被任命为主任。他说,他的这三个愿望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法种缺乏对证人权利的有效保护机制,导致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极低,进而影响到司法公正,极大地制约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只有完善了我国证人的出庭保护机制,才能保证证人的出庭率进而保障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由汉族这一主体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留下了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笔者重点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花儿”是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现象之一,也是西北各民族民族生存、认同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伴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花儿”日趋失去竞争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对“花儿”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遵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做好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出于有利遵义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出于长远的战略性认识来考虑,同样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通过对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关于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产物,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齐齐哈尔市、黑河市为例,论述了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黑龙江省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并对其保护与传承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日语"无形文化财"一词被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译成法文、英文,再经我国驻联合国的官员从英文翻译回来,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60多年的完善,日本的"人间国宝"制度对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的很多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而陕西红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红拳文化的价值内涵进行发掘,并在民办高校中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形成对红拳运动及其文化价值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