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秋节源自新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增 《文史哲》2003,(6):97-101
开成四年(839),日本高僧圆仁在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法花院见到寺中新罗僧人过八月十五节,遂在当天的行记中写道:"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检索中国文献,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没有中秋一节。清人王谟说这不是宗懔缺记,也不是荆楚一带没有此节,而是唐代以前就没有这个节日。在唐代文献中,中唐,特别是入晚唐以后,士大夫中出现中秋赏月之事。但在唐代,中秋尚无节日性质。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是唐朝士大夫的赏月活动与新罗侨民的节庆活动相互影响,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卯节是部分水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节日.传承到当代,这个节日出现了若干变化,分批过节趋于统一,祭祀活动趋于简单化,卯坡对歌趋于表演化,而节日的欢愉成分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3.
哈罗  侯莉 《西部观察》2002,(3):28-30
刘红宇自幼就爱幻想,长大后要到山那边去.就这么轻轻一念,这个女孩子真的便从夔门山里走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傅悦 《家庭科技》2000,(3):37-38
对女孩子而言,找一个比自己高大的男朋友,似乎是古来有之的法则。然而,时至今日,这个“审美传统”已有所动摇,高度在伯仲之间,甚至男士比小姐“略逊一头”的情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生活中存在许多忌讳,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日常劳作、人生礼仪、民间节日等方面。这些忌讳,有的影响面极广,遍及日本各地;有的影响力较弱,只限于日本的局部地区。究其成因,有的源自宗教或民间信仰;有的是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还有的与日本人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日语词语的发音有关。这些忌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及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端午风俗在日本流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端午节源于中国,在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历经千余年的沉淀和蜕变由皇室例行活动和女性祭祀活动发展为男儿节,最终演变为今天的儿童节。日本人结合本土风俗习惯,将中国的端午节从庆祝方式和节日意义上进行变革。虽然日本政府根据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对这一外来文化加以修改和补充,形成了独具日本特点的端午节,但其端午文化内涵仍然具有中国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男孩节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男孩节与人日节、上巳节、七夕节、重阳节一起,被称之为日本的五大节日,因此,日本人民对过男孩节是十分重视的。日本的男孩节和我国的端午节有些风俗相似,不过男孩节的日子不是在阴历的五月初五,而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不过,他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米粉做成的,  相似文献   

8.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今天,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一道,热烈地庆祝这个光辉的纪念日。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团结战斗  相似文献   

9.
王敏  董引春 《中文信息》2007,(12):125-129
一听“姊妹节”的名称,让人还以为这个颇具亲情味的节日,是类似“母亲节”这样以表达亲人情谊,增进姐妹之间感情交流的节日,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颇具亲情味的姊妹节,其实有着情人节似的浪漫。  相似文献   

10.
扬眉吐气的盛大节日曾牧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香港回归,是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盛大节日。我是1985年3月,与我的几位同事应邀第一次出访香港。此次访港,对于这个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国际大都市,获得良好的印象。但是,深夜反思,又不免有“失落感”,因为正是在...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5月2日,美国的孩子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诚实节。这个节日来自一个悲惨而又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这个节日是特别令人欢欣鼓舞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是伟大光辉的十年。这十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用三年工夫,就恢复了被长期的战争所破坏的国民经济;接着,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又用了五年工夫,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1974,(2)
今天,是五四运动五十五周年。我国人民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纪念这个光辉的战斗节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  相似文献   

14.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5.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6.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7.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8.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19.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20.
"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恳谈会记述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节日。有人说,"五四"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全民族喜庆的节日,还应该成为全民族反思的节日。此言极佳!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今天,更有必要以回顾历史,激励当今的精神来纪念这个节日。因此,本刊编辑部于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开了题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恳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