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东西方两个战争策源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独立地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中国的抗战拖住了日本的主要兵力,使日寇无力“北上”,也延缓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大大减轻了日本对英、美、苏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与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此,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是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中国抗日战争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但实际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致认为,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10月已将军事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转移到共产党的敌后解放区战场。本文则指出,华北日军对共产党的华北敌后解放区战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到1940年8月百团大战之后,华北日军才真正认识到战争的主要对手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并把军事进攻的重点指向共产党的华北敌后解放区战场。  相似文献   

4.
1943年11初-1943年12底,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的正面战场,日本中国派遣军策动常德作战,其真正企图或者说主要目的是为了挽回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接连失利,屡屡受挫的颓势,显示其可继续作战的能力;集中兵力,利用其优势装备和较强战斗力打击国民党第六战区主力, “覆灭第六战区根据地”,“促进敌继续作战企图之衰亡”;进而获得一场胜利以激励日军每况愈下的士气。其极好的藉口就是拖住或延缓中国远征军“向缅甸方面转用兵力,策应南方军之作战”。  相似文献   

5.
北进、南进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和争霸世界的战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使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图谋彻底破产;推迟了日本法西斯南进的步伐,减轻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在日本冒险南进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略攻势,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湖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对阻止日军“北进”和“南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拱卫西南战略大后方,使日本逼迫我国政府屈服的政治企图破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军侵入海南岛之后,在确保海南岛这一日军重要军事基地的“治安”的同时,还利用海南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周边地区施加影响;通过这些军事行动,反映了抗日战争中海南岛在日军的总体战略中作为封锁基地、“南进”基地和资源基地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疯狂侵华,却给自已种了苦果。本文拟从“七·七”事变所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日本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后果,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陷中国战场,长期难以自拔 “七·七”事变后,日军便大举向我华北、华中、岳南各地展开进攻,全力以赴实施其“速战速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张桂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持了长达8年之久,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既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同时,又遏制了日本的“南进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英美盟国,成为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各反法西斯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战略防御时期 ,在此阶段 ,欧洲的波兰、法国迅速沦亡 ,苏联也失地千里 ,损失惨重 ,德国得以顺利实现其初期的作战目标。而在亚洲 ,中国军民却成功地粉碎了日本预期的“速战速决”作战计划 ,并使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 ,从而最大限度地援助了各大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以此证明了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确凿的史实论证了中国抗日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本的“南进”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的对日作战,中国军民的抗战,是消灭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是迫使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敌人最多,作出的民族牺牲也最大,因此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世界各国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西方史学界却对中国战场的伟大功绩或视而不见,或有意贬低。本文试就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北进”、“南进”的牵制作用作一探讨,以见中国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之一斑。 (一)中国抗日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主力,打破了日本“北进”计划,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  相似文献   

13.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因此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但是,日美终将开战的现实危险却是l940年春夏才出现的。以此为界,南进论在日本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日本为何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  相似文献   

15.
二战中日本的掠夺在人员和科技方面,日本在战争期间借用巨额军费,培养了比战前多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战末期,由于战线过长,日本有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被迫加入日军作战而被击毙,但日本数万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在经济方面,据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18”,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14年间,通过直接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日本滥发军票,用一张废纸对日军占领区的中国人进行疯狂掠夺和金融诈骗。“9·18”之后,日本在中国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始终独立地抗击日本法西斯,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钳制和消耗了日本军队大量兵力,阻止和迟滞了日本的“北进”和“南进”;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希特勒会师中东的战略计划;配合和援助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前,在日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领导的中国军队曾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积极英勇的抵抗。①在“七·七”芦沟桥抗战、平津南口作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台儿庄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以及两次远征缅甸抗战等重大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回顾历史,日本在1936年制定的“国策基准”中还是以“北进”苏联为其基本国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41年4月却转变为“南进”的政策,本文试析其原因。 一、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对日本陆军的牵制 日本自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对外侵略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中国问题。1874年,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中缅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的重要战场之一。盟国军队包括中国远征军、英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对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最后以歼灭日军主力,把日军驱出缅甸而结束。在中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驱逐了日本侵略军,解放了缅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包围中国,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战场的重要战役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悲壮的一幕,在抗战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衡阳保卫战的背景 衡阳战役不是一个孤立,局部性军事冲突。它是日军“1号作战”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1号作战”是日军在行将灭亡前夕作垂死挣扎的一个军事战略行动。1944年1月24日,日本首相、陆相兼大本营总参谋长东条英机,奏请天皇,批准其所谓“1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计划。其目标是:打通自我国东北经华中、华南直达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保证对南洋日军的补给;摧毁粤汉、湘桂沿线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