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肌症属于增龄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运动治疗、营养治疗及激素和肌酸等治疗措施。对于活动不便以及运动量不足的老年少肌症患者营养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老年少肌症的营养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老年肌少症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的进行性骨骼肌重量、质量与功能衰减的临床综合征,可提高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死亡率,寻找防治老年肌少症的方法是老年医学的研究热点。近些年,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肌少症中的应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尤其对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呈现出较高的应用优势。本文从全身振动训练机制、应用优势、应用建议、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有效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振动训练方案,降低老年肌少症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与少肌症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开拓新的思路。方法随机选取109例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査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査结果分为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组,比较男性及女性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组之间的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进一步比较两组间的冠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肌肉量各个测定部位在冠心病预测中的意义。结果①男性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组相比,两组间的冠心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P0.05)②女性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组相比,前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后者,两组间的冠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③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组间冠脉硬化轻重度发病率比较,少肌症组的冠脉硬化严重程度较非少肌症组发病率高,两组间的冠脉硬化轻重度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5);④女性冠心病与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少肌症为影响冠心病危险因素(P=0.043,P0.05);⑤女性少肌症组冠脉GS评分轻、重度间身体各个部位肌肉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冠心病与少肌症无明显相关性;在女性少肌症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少肌症组,少肌症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是否罹患骨骼肌减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30例)与非肌少症组(130例),收集相关资料,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概率为18.75%,两组间在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证实,HbA1c[OR=2.954,95%CI(1.025~12.854)],病程[OR=2.859,95%CI(1.185~5.846)],年龄[OR=4.581,95%CI(1.762~10.619)]。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力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全身其他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生理性老化,同时又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并存,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发生变化,免疫力和各器官功能均显著下降,因此老年人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较高,而且随增龄呈上升趋势[1]。据美国统计,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与年龄密切有关的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增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死亡原因.目前已经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更高,本文着重分析老年人血压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少肌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一般60岁到7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5%~13%,80岁以上为11%~50%。该病的发病原因与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减退、患慢性疾病、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由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治疗少肌症,因此,自我测查、自我调理、自我康复就成了预防和对抗这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青年、中年、健康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中血清中含量改变,探讨其增龄性变化及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单盲法收集太和医院干部病房健康青年、中年、无骨质疏松组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血清标本各20份(各组均以骨密度测定结果作为入组标准),收集所有标本电解质(主要为钙、磷值)、骨密度值,并进行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所有标本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青中年组电解质中钙、磷值均正常范围,老年组两组中钙、磷值波动较大,有正常范围亦有明显偏低者,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性。在Westernblot实验中,骨桥蛋白在健康老年组和患病老年组中呈阳性表达,而在青中年组呈阴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在老年组和骨质疏松老年组之间的表达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组较青中年组中骨桥蛋白量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存在增龄性变化。骨桥蛋白含量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在人体老化后含量增高,并对骨质代谢造成影响,进而存在某种正向反馈机制,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描述性系统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水平进行系统梳理。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检索文献共得885篇文献标题及摘要,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3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2篇。结论亚洲国家较欧洲国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相对较差,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目前相关证据尚不统一,有待于进一步相关研究证实。老年病累积情况的数量与营养状况相关,同时营养状况较差会增加老年病患者的数量。营养不良与心血管、消化道、痴呆、糖尿病、呼吸系统、肌少症等老年常见疾病相关,并与预期死亡率直接相关。MNA和MNA-SF量表更适合于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评判,对于无法获得BMI的人群,可以小腿围代替BMI进行评定。合理改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对维持老年人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延缓衰老进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会讯     
老年人退行性心血管疾病全国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在无锡召开为强调和重视老年人退行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的特点,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卫生部北京医院将于2003年12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共同主办“老年人退行性心血管疾病全国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重点讨论老年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功能学退行性改变的表现和机制,重点讨论老年退行性心血管疾病的种类、范围、认识、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1.
不少老年人因发作性眩晕而深感苦恼,尤其是变换体位或头颈无意识地左右旋转时,眩晕感更为明显。其中一些老年人还同时伴有头重、耳鸣、走路不稳或出现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颜面和四肢轻度麻木,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引起老年性眩晕症约9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常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由于自体免疫性反应所致的免疫复合物,也可使血流不畅,供血减少。脑组织对血氧变化十分敏感,在这种长期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缺氧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从而发生眩晕症状。老年性眩晕症患者在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小光 《山西老年》2011,(7):63-63
问:老人患了尿失禁,少喝水是不是可以缓解此症?答: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患了尿失禁后,往往采取少饮水的办法控制排尿,结果饮水越少,反而更加重了尿频、尿失禁,对健康危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者按运动处方治疗后下肢肌力及功能性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按运动处方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下肢肌力的活动能力和平衡稳定性及下肢功能。结果比较于治疗前,所有患者的下肢肌力的活动能力和平衡稳定性以及下肢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性肌少症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并按其执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为疾病预后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广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石 《山西老年》2008,(5):54-54
老年人患糖尿病病程长,如控制不好,易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倍~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的管理,以保证老年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意义。 1.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1.1患病率高: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随着增龄不断减退,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加之老年人活动减少,体内脂肪增多、肥胖而致胰岛素抵抗,故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6.
跌倒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跌倒的发生往往与增龄性的机能衰减和认知功能下降关系密切.近年来,不断有学者采用认知姿势控制双任务研究范式探索老年人跌倒发生及预防的机制,寻求既能有效延缓老年人机能衰减又能改善认知功能的新策略,其中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柔韧性以及认知功能的积极效应日益引起学界关注.因此,就双任务条件下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认知姿势控制能力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揭示太极拳练习预防跌倒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不再是单纯医师和患者的医疗关系,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医疗保险、个人隐私等社会因素在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临床医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涉法、职业道德等问题,“医疗决策”已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医疗保健的成效和医师的责任。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增龄而衰退,保健方案亦在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临床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847例老年患者心电图检查中275例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患者临床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2.47%,其中异常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为ST段改变、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等。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醒老年人定期检查,以期及时发现疾病并且并给予有效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青岛城阳区营养不良老年人和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青岛城阳区营养不良老年人和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组和营养不良组各58例,通过检测两组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营养不良老年人与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性,并以问卷调查方式研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老年人血清中铜、钙和镁三项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老年人血清中锌和铁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人钙含量均低于正常值;老年人营养不良与是否独居、奶制品摄入量、受教育情况以及家庭收入等相关(P0.05)。结论营养不良老年人与微量元素缺乏具有一定相关性,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可有效改善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20.
睡眠是人体必须的生理需要,也是一种能力。老年人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睡眠的改变,能引起醒觉时的病态,如生活质量下降,还可导致某些致命性损害,这种认识是当今内科领域的重要进展。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睡眠障碍的诊治首先应区别老人的睡眠障碍症状是源于疾病、外在环境因素,还是因增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