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9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吸烟、肥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调查。结果 9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确诊为PAD患者31例(老年PAD组),患病率31.31%,未发生PAD患者68例(对照组)。老年PAD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吸烟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前者的空腹血糖、2hPG、TG、HbA1c、LDL-C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吸烟以及血糖、血脂控制差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D40L的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sCD40L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共62例老年健康男性,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sCD40L的血清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厚度。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SDP、FPG、TC、UA、sCD40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2例中15例有斑块(25.8%),糖尿病组102例中73例有斑块(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在糖尿病组中以IMT为应变量,IMT与sCD40L独立相关(P〈0.05)。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分级越高,患者血清sCD40L水平越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sCD40L水平的增高,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是老年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阿卡波糖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FPG(空腹血糖)和2hPG(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开展阿卡波糖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治疗方案,研究组接受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统计各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5.71%和25.7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2hPG及FPG方面,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效果相对明显,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有助于避免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院内分泌科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PG,2hPG,HBA1c,HOMA-IR,HOMA-β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疗效显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检测血小板及糖化血红蛋白参数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临床纳入100例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微血管病变组(42例)和微血管正常组(58例),另纳入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三组患者PCT水平无差异,P0.05;微血管病变组HBA1C、PDW、MPV水平与微血管正常组相比有差异,P0.05;微血管病变组HBA1C、PLT、PDW、MPV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微血管正常组仅Hb A1C、PLT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联合检测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微血管病变的判断,对临床检测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门冬胰岛素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颈动脉IMT的变化,并抽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cy、肌酐、尿素氮等,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IMT,Hcy,TC,TG和LDL水平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除糖化血红蛋白外的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Hcy水平,并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2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和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OR=1.063,95%CI 1.030~1.096,P=0.000),HbA1c(OR=1.086,95%CI 1.037~1.124,P=0.013),TG(OR=1.152,95%CI 1.046~1.267,P=0.005),LDL-C(OR=1.218,95%CI 1.024~1.610,P=0.028)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预测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经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足量治疗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FPG(5.8±1.1)mmol/L,2hPG(7.2±1.3)mmol/L,HbAlc(6.2±0.7)%;NPH组治疗后FPG(6.1±1.2)mmol/L,2hPG(7.3±1.1)mmol/L,HbAlc(6.4±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但地特胰岛素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1),且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适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血管成像(CTA)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143例,无2型糖尿病者94例,将合并2型糖尿病者按心绞痛类型分为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组(A组,n=4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n=7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组,n=29),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行冠状CTA检查,对比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冠脉CTA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弥散性病变、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单支病变、非钙化斑块及冠脉各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组和C组多支病变与Ⅱ级和Ⅲ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与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病变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双源CT冠脉CTA评价冠脉病变无创、便捷、可靠,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维护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病例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统计入组患者牙周病发生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牙周病分为单一糖尿病组、合并牙周病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牙周指数[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周情况应该包括牙龈炎症SBI和牙周炎症PD、AL)、血糖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pearson相关系数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与血糖、血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总发生率74.39%(61/82),合并牙周病组SBI、PD、AL、OHI-S、FPG、HbA1c、TC、TG、LDLC明显高于单一糖尿病组(P0.05);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联合血脂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较各指标单一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相关性分析提示糖尿病患者SBI、PD、AL、OHI-S均与HbA1c、TC、LDLC(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发生率较高,其牙周状况与血糖、血脂呈明显的正相关,临床上或可通过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以降低牙周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2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专业眼科医师完成眼底检查并登记报告结果。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ackground diabetic retinopathy,B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ON)。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RBP4和Cys 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中RBP4和Cys 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4和Cys C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进展的过程中逐渐升高,可以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定时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4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管理,并在管理中运用定时器。观察两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FPG、2hPG水平较对照组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并将定时器用于日常血糖监测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准时监测血糖,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进餐顺序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主食与蔬菜、肉类等一起吃;观察组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两组按照各自的进餐顺序持续3月。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3月后的空腹血糖及早餐、午餐、晚餐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及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3月后,观察组空腹及早餐、午餐、晚餐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能更好地控制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改善脂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64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试验组患者行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 A1C及2h PG水平均存在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仅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对照组患者6例出现低血糖情况,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0.64kg,对照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1.72kg,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瑞格列奈及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炎症及单核细胞自噬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16例,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波动以及炎症、单核细胞自噬、氧化应激,同时判定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AGE、TG、8-isoPGF2α、MCP-1、IL-6、TNF-α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Alc、FINS、TG、LDL-C、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性分析发现,MAGE、8-isoPGF2α、MCP-1为血糖波动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LC3B-Ⅱ以及LC3B-Ⅰ等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为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和炎症、氧化应激、单核细胞自噬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签约社区家庭医生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常规组实施常规社区干预措施,试验组实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管理模式,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管理模式可改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2h PG(餐后2小时血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Hb A1c、BMI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步行锻炼对社区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以来首次在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的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9例,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步行锻炼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我科初诊2型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步行锻炼组另行步行锻炼干预(匀速平路步行50~80min/d,50~70m/min,早、晚各1次,每周5次以上,6个月为1个疗程),入选后及6个月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生化指标。结果首次检测中,两组患者FPG、2-hPBG和HbA1c浓度均无明显区别,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FPG、2-hPBG和HbA1c浓度均明显低于首次检测值,同时步行锻炼组FPG、2-hPBG和HbA1c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5,P0.01)。结论步行锻炼可明确改善社区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各类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嗜好改善更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3月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89例,依据他们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诊断条件:男性416μmol/L,女性339μmol/L)分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48例)和老年糖尿病肾病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组(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54例。比较三组对象空腹血糖(FPG)及部分肾功能指标[血尿酸(SUA)、血肌酐(SCr)、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和肾病指数。结果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外周血FPG,SUA,SCr,24h-UAER和肾病指数均明显高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及对照组,同时老年糖尿病肾病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外周血FPG,SUA,SCr,24h-UAER和肾病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