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印能源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能源政策重点各有侧重,即印度仍然以保障能源供应为第一要义,而中国日益需要考虑环境资源的约束,近年来政策重心明显转向节能和提高能效。能源市场化改革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但是中国注重市场与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印度更致力于建立理想的自下而上的市场调控模式。就能源决策管理体制而言,中印两国努力建设高级别的集中能源管理体制,但是印度的步伐相对较慢、难度也更大。中印两国可以在缓和能源资源竞争、开发能源技术、交流市场管理和制度建设经验以及推进多边能源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中印两国实体经济部门与金融业的相关变量融入经济增长进程中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金融变量在两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固定资本构成率在中国发挥的作用比印度要大,且中国的经济增长领先于金融发展;而印度的金融发展却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金融体系的有效性上优于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与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人们将视线更多地关注于中国和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与潜力之时,两国其实已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悄然起步,不仅增长迅猛,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位、投资方式和投资绩效与收益方面对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然后在实证分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印度经验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绝对额增长迅速,但是双方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互补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MART模型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印FTA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印度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为此,中国与印度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双边FTA建设,具体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中印多层次交流、不断提高两国市场的透明度、尽快建立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临时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积极推动中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的崛起,其“东向政策”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首要意图已经从谋求经济利益转变为战略利益空间的扩展,经济利益与安全因素仍然是“东向政策”新阶段的重要意图.印度崛起背景下,“东向政策”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展,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深化.印度实施“东向政策”有制衡中国的考虑,但是“东向政策”在战略上更多的是对中国的“软制衡”而不是遏制中国发展.印度“东向政策”对中国的软制衡,也取决于中国怎样应对“东向政策”,中印可以通过“安全互构”的方式建立战略互信,中印应理性看待对方战略利益的扩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体系的转型,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纷纷加强对非洲政策的力度。中印两国在非洲事务上的互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印度有自己独立的非洲政策,中国因素不是印度制定其非洲政策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坐标。中印在非洲事务上的共同利益大于矛盾冲突,存在合作的足够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印经济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1991年印度新的经济政策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两个发展中大国开启了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进程。经济对外开放意味着两国将外部市场作为一个新的自变量置入本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开放的初始阶段,外部市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使得两国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中国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制造业渡过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而印度走的是非传统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服务业,来拉动经济增长。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将步入由国内市场来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将会继续沿着工业化的标准进程前行,而印度仍处于外部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这也就预示着印度的服务业发展仍将持续一定时期,同时印度将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启动传统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考察巴基斯坦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总的来说 ,经济增长将导致能源消费的相应增加。例如 ,经济增长将促使石油消费进一步增加。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经济增长与天然气消费彼此之间却不会产生影响。在电力部门 ,人们发现电力消费也将导致经济增长 ,然而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却并不明显。目前 ,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讨论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均有记载 ,然而对于上述问题的因果关系 ,人们却一直争论不休。这一关系可作如下表述 :是经济增长导致能源消费 ,还是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 9月 1 5日至 1 8日 ,由中国南亚学会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南亚问题机构的 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并提交有关学术论文 30多篇。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中印经济比较、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印度新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印关系、印巴关系、南亚安全等问题 ,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关于中印经济比较 学者们一致认为 ,无论就经济增长速度和总体经济规模而言 ,中国经济都超过了印度经济。同时 ,学者们对国外学者提出的有关“印度经济将超过中国”的观点极为重视。学者…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关能源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界定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及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目前学术界针对石油消费是否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一问题,至今仍未达成一致结论.缺乏对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的区分研究,是导致经验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利用中国1980年-2006年的有关数据,检验得出增长模式的改变,是导致了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均衡关系的改变的诱因.长期来看,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在1993年-2006年,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印度经济对能源特别是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1965—66年至1975—76年这十年期间,国民经济年增长率为6%,而消耗的商业能源折合标准煤从1.47亿吨增加到2.52亿吨。石油在印度商业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不断上升,1953年占38%,1967年占45%,1978—79年增长到占47.9%。但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赶不上消费的需要,所需原油的60%左右要靠进口(印度原油产量和进口量见[表一])。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赫鲁政府认为,1954年与中国达成的《中印协定》已全盘解决了中国与印度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该协定及其谈判均未涉及边界问题,因此中印间不存在边界问题。尼赫鲁政府对协定的这一解读是其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施展外交谋略蓄意制造的,其目的在于将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单方面主张强加于中国,将其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争议地区的侵占合法化。  相似文献   

13.
谢超 《南亚研究》2022,(4):1-26
莫迪政府执政后推动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新叙事并表现出比历届印度政府更有野心的历史改写企图,旨在服务于印度国族再造议程。莫迪政府推进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从历史观上系统呈现了隐瞒和掩盖历史事实、篡改和歪曲历史、美化历史等三个主要特点,在传播手段上具备重视国际层面的虚假信息传播等特点,不仅借助与国外力量的合作来混淆国际舆论,还利用印方主导的传播虚假信息国际网络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内国际叙事体系,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成为该网络重要的传播内容之一,形成了相关虚假信息叙事的国际和国内舆论合流与反哺。莫迪政府推出的边界战争新叙事深刻地影响了印度内政,扩大了右翼历史观在印度的影响,并引发外界对印度军队政治化的担忧。新叙事还产生了深层次的外交影响,在政府主导、社会舆论鼓吹等联合作用下,莫迪政府在较短时间内就为对华方向的冲突和对抗政策准备了基础舆论环境。新叙事操弄对抗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导致莫迪政府对华政策日益僵化,还配合右翼意识形态冲击印度对外经济政策,影响更大范围的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版图内崛起中的大国,这为未来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两国双边经济关系的进展似乎仍落后于两国同其他亚洲伙伴关系的进展,也不足以支撑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角度对当前中印经济关系进行重新解读,认为中印两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关系重塑期,未来有必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积极致力于中印新型合作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与印度经济的腾飞 ,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双边贸易额逐年大幅上升。但近几年来 ,在中印经贸关系发展中 ,反倾销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受到印度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 ,使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第一、二位的人口大国,中印两国都在进行经济改革以期实现经济的现化化。本文拟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中印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人口因素之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同时还扼要比较两国的有关对策与措施。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解决经济改革中的人口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中印学者发起了"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探讨孟加拉国、中国西南地区、印度东北部和缅甸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迄今为止,该合作机制的建设进展并不大,主要原因是贸易投资主导的次区域合作动力不足。基于这样的判断,本文认为应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投资的发展。理由是: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贸易投资,不仅有利于次区域建设,也能在次区域合作框架下,对域内各国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次区域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结构重塑,以及亚洲生产网络重构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次区域既有旺盛的贸易投资需求潜力,也有不断增强的贸易发展能力、投资供给能力,以及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因而也具备了推进贸易投资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印共同崛起的大背景下,探究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尤为必要。通过皮尤"全球态度调查"项目的数据可见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呈现"负面"态势。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印度公众对中国的无知与冷漠以及某些媒体记者对中国的歪曲报道直接造成这一结果;在国家层面,中印之间在边界争端、西藏问题、中印巴和中美印这四个关键议题上存在分歧,而这些敏感的议题又通过媒体的肆意渲染而影响印度公众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印度公众对中国崛起的认知源于中印之间存在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印度战略是中国南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物质能力、观念和发展前景这三方面都体现出相关的理念及包含的意义,即印度是影响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印度的崛起是中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印度与中国尚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是促进中印战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大障碍。这些考量也许构成中国对印政策选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印度的总体发展战略,特别是外贸发展政策是相似的。中印两国均受到苏联的影响,都采取了苏联式的内向型发展战略,重视重工业,重视中间产品和资本产品的生产,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两国实行这一战略的重点有所变化。两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也相似。按世界银行的统计,以1952年美元价值计算,中国在1952年的人均收入为50美元,而印度1950年为60美元。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