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徐志摩是属多才的青年作家。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诗、散文、小说和剧本,其中尤以诗和散文的成就为最。他是二十年代中国诗坛上非常活跃且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是中国新诗流派中成就最高的派别——新月诗派主要代表与核心人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  相似文献   

2.
李广田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不仅继续从事多种文学体裁作品的创作,而且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园地里。在散文领域中,他同样把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集于一身,相辅相成地耕耘着丰沃的艺术土壤。方敬同志说:李广田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成果(《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序》)。李广田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在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小品文曾作为白话文学的一个品类最先取得成功,并居于领衔地位达十几年之久。二十年代初发轫,至三十年代中期出现“小品文年”,其间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堪称小品文的黄金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思想内容上与时代思潮紧密契合,艺术形式亦高度精湛完美,实乃文学发展史上的奇迹。无论当时还是后来,人们在总结开拓时期的新文学时,莫不称举小品文的成就。二二年三月胡适在为《申报》作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首先肯定小品散文成功的意义——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二八年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里,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能够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的散文大家。以周作人二十年代小品散文为本 ,研析其学者式的知识园地、“逸趣”盎然的艺术品格、舒缓自在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探讨周作人二十年代的小品散文的独特的精神内核及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十年代散文名家辈出。以写乡上散文而著称的李广田,以其别具山泽野趣的“画廊”而独标一帜。他的《画廊集》、《银狐集》等散文结集,在现代散文群星灿烂的天幕上,划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辉。李广田散文创作的艺术经验,值得散文创作者和研究者总结与借鉴。这里,我们择其主要,试选二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读冰心二十年代散文,深感其别有蕴藉。她的每篇文章都是一片绮丽的云锦。咀嚼着那些美丽的字句,便仿佛与一位博贯古今、闲雅真纯、充满爱心的现代纯情才女对坐谈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精神亦为之升华。 温柔,这是冰心早期散文(主要指二十年代初期创作)给予读者最初的、也是最真切的审美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散文写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具有绵密和深厚的情致,委婉腻细的艺术风格。三十年代以后的后期散文,仍然保持了精细观察、工笔勾勒的作风,并且更多地带上了现代口语的亲切韵味。因而,文章显得更加朴素、隽永。开明书店出版的《欧游杂记》(1934年9月)和《伦敦杂记》(1943年4月),是朱自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南洋时期的艺术散文为其政论杂文的锋芒及三十年代游记成就所掩 ,不大为研究者注意。这些散文可分为记游、记事、记人三类 ,三类散文贯穿着一个“以抗战为中心”的共同主题 ,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 ,是其整个散文创作中极富思想性的部分 ;在艺术上 ,也由早期的主观抒情趋向于客观的写实。其创作的量虽少 ,但仍有值得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的散文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一方面它合乎逻辑地承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它又创造性地借鉴了外国文学有益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现代散文是在过去整个中国文学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既是它的一种十分合理的发展,又带着一种经过变革后的极大的创造性。而朱自清正是散文发展这个重要时期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朱自清散文构思独特、情感真挚、色彩宜人、语言和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朱自清散文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加以研究总结,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在文坛是我国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许多优秀散文大都写于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这些散文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优美独特,是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散文写作传统源远流长,现代散文的创作成就引人注目。梁实秋散文近十几年来在大陆吸引了大量热心读者。本文从现代散文的艺术特性和梁实秋的个人艺术气质等方面,探讨梁实秋散文滑笔艺术成因及滑笔艺术在作品中的运用,指出了滑笔艺术对于现代散文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家中,吴伯箫的散文创作是别具特色的.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吴伯箫就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十分勤奋.三十年代发表的散文集《羽书》及《潞安风物》,就开始显露了他的创作特色;“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黑红点》,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新路;而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以军旅小说创作享誉中国当代文坛。1990年代中期以来,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和人性生态,且在艺术上融激情、知识、意境为一体.既情理交融而又铿锵有力,是当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有三个年龄不等、籍贯相异的文学青年,他们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对艺术的真诚,带着二十几岁年青人的一颗充满理想与追求的心先后迈进了汉花园(当初北京大学所在地)。这三位青年就是后来享誉现代文坛的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他们将大学时代所写的诗,合辑为一本精致的诗集《汉园集》,收入郑振铎主持的“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汉园集》的出版为三位青年赢得了声誉,从此他们被现代文学史家称为“汉园三诗人”,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新诗史上留下了各自探索和开拓的足迹。其中卞元琳专志诗作,何其芳兼写散文,而李广田的兴趣最广,初吟诗,继发散文、小说,后又尝试文学批评。因卞之琳独守诗坛,所以诗作较何其芳、李广田二人为多。“汉园三诗人”既受惠于西方现代诗,又受惠于中国古典诗歌,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中国新诗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谈沈从文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陈晓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乡土文学”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变动连结在一起的。“乡土文学”作为时代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生活气息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并扩大了原先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狭窄的题材范围。我们从鲁迅为代...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于二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毛泽东思想未形成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理论指导下初步结合中国实际逐步总结提出的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指导思想。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三十年中,心理学和历史学日益受人欢迎,但并不能说这是一种新的趋向。历史学家巴思斯(H.E.Barnes)早在1919年就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心理学与史学》一文。在二十年代中期时,有关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已相当流行,到了三十年代时,便盛极一时。其中有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莫里哀、乔治桑(George Sand)、歌德、尼采、布朗宁、卢梭和莎士比亚等人的研究,也有对凯撒、林肯、拿破仑、达尔文、亚历山大大帝、路德等人的研  相似文献   

18.
散文,作为与诗歌、戏剧、小说相对举的文体艺术,常见散论居多,尤其是散文作客谈及创作的篇什更多,而有关散文艺术专著的出版,还是近十年的光景。众所周知,林非《现代六十一家散文扎记》(1980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和《中国现代散文史稿》(198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问世,影响很大。第一,林非的研究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现代散文的成功树碑立传。鲁迅说过:“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19.
王雪 《东方论坛》2011,(6):53-56,64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都会主义小说的出现与形成都会主义小说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产物。它于二十年代末形成,三十年代初期走向成熟,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都市味和现代味。较早地致力于都会主义小说创作的是刘呐鸥。他“是生长在日本的,他对于文学的修养,都是由异邦著名教授那里得到的。”①异域的文化熏陶,使他的创作从一开姑就充满新鲜气息,显示创造都会主义文学的艺术追求。起初,在其所创办的《无轨列车》上,他发表了《游戏》等以新的艺术方法描写大都会中摩登女子现代性生活题材的小说。同时,又特别介绍了描绘现代都会有一定成就的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