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生子女家庭是潜在的风险家庭。现代社会生存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死亡。此种情况一旦发生,这类家庭稳定的“三角结构”就被彻底打破,家庭就会陷入“失独”的被动尴尬困境,独生子女家庭就成了“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形成,既有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雪峰 《公关世界》2010,(12):70-72
工作中总是有两种人,一种是为老板打工的人,一种是为自己工作的人。 前者的眼里衡量的标准核心就是钱,老板给多少钱,他就做多少事,无利不起早,讲求即时回报。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钟点工”,他们一生的价值基本上可以直接用时间乘以工资计算,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或创业者,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创业漫长的投入期和失败的风险,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选择打长工还是打短工,最短的短工是按小时计算和当天回报的,  相似文献   

3.
沉默是金     
渐离 《老年世界》2007,(6):29-29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之后,想卖掉这项发明,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妻子商量。米娜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2万美元吧。”爱迪生笑着说:“2万美元,太多了吧?”  相似文献   

4.
李克 《老人天地》2008,(1):42-42
尽管没有多少钱财,每个家庭都会有五六个存折,工资卡、医疗保险卡、水电费卡、保险卡、基金卡等,一共七八张。有时候经常搞不清楚每张卡里究竟有多少钱。再一看账户流水记录,购物的、交费的、转账的,自己都不知道钱花到哪去了。被这么多卡、存折搞得心烦的人还真不少,让钱一年到头随意躺在卡里放大羊的也大有人在。究竟应该怎么管理这一堆银行卡呢?专家认为,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减少开户银行数量,把手中的卡集中到三张卡中。这三张卡按功能可划分成日常消费卡、投资卡和资金积累卡。  相似文献   

5.
金思 《老年世界》2007,(9):34-34
1.首先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这点非常重要,任何创业项目,任何行业都不是三天两天可以摸透的,不要把一个创业行业想得太简单,相关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如果你对某个领域不熟悉,无论别人赚多少钱都不要去跟风,你跟风可能就是做别人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腐败都怕暴光。中国在当前情况下成本最低的反腐败就是给新闻监督以自由。一方面要制度上的支持,一方面要硬性的法律规定。那么任何机构、任何个人,财政、交通、承包方都没有隐瞒信息的可能。用公众的钱,每个人都是这份钱的主人,都有权过问这钱是怎样花的  相似文献   

7.
家庭投资五要诀任崇海家庭选择合适的投资,既能保持适度消费,又能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因此,选择投资方式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具体应掌握“五要’:一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假如手中有大笔现金,可以考虑购买住房,既可以改善住宅条件,又能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8.
医生是什么?     
现在到医院看病,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医生会把患者的小病当成大病治、轻病夸大成重病;二是患者一定要多带钱,只要医生问你带了多少钱你说了实话,或者你在医生面前夸海口:花钱多无所谓,好药尽管用。有多少钱医生都会给你消化掉。有些医生是认钱不认人的,不会管你是穷还是富。“两会”期间,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委员说,生殖技术本身属于高科技,怀孕是件很难的事情,有的可能成,也有的可能不成。可病人到某些医院去治疗,一下子花几万元,不成的话钱就白花了。农村流传一句顺口溜:“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喻长林在谈到看病负…  相似文献   

9.
慈母情深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已经被我们所熟知,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不再是不治之症。可是当疾病真的降临,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起打击?又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因此而完全颠覆?记者的采访缘起一篇博客,那是一个白血病患儿妈妈写的。她博客中的100多篇日记,将母子在北京求医生活的点滴都记录了下来,是那么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若干年后,自己会怎样老去?是否老有所依,是否能继续过着衣食无忧、体面幸福的生活?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答案似乎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能提供安度晚年的物质保障;答案又很复杂,到底需要多少钱?这笔钱又要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2.
<正>存多少钱你才敢生孩子?小姑子结婚3年,迟迟不肯要孩子,婆婆催她生,她急赤白脸地回绝:生了怎么养?其实小姑子两口子一个是外企中层,一个是公务员,月薪加起来1万5,这么多钱不敢生孩子,想想我跟老公当时真是"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13.
克雷格是一位房产开发商,他想把休斯敦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开发成旅游度假区。当别的村民都答应搬迁后,独居老人梅洛莉却固执地表示,不管克雷格给多少钱,她都绝不搬走。  相似文献   

14.
孙志昌 《职业》2011,(25):36-36
我的一个朋友,工作能力很强,人缘也不错。唯一的不足就是为薪水而工作,他经常挂在口头上的就是我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  相似文献   

15.
深沉的父爱     
南凉 《老年人》2005,(6):26-26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为钱活着的人。他把每一分钱都攒起来,凑够了一个整数,就立即存进银行。为了省钱,家里的开支总是压了又压,全家人成年累月地过着清汤寡水的生活。我和哥哥的学费,是一年当中最大的开支,父亲常常心疼地在我们兄妹面前唠叨,说读书用了多少多少钱,他啥时候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一书中,曾经对“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下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义:“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化过程中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帮助全体社会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风险,运用社会化的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不能做有钱人的后代,那就做有钱人的祖先——深圳打工者语录"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使你踏步;"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使你进步。——某老板对员工的攻心术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流传甚广的励志名言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血缘因素是家庭产生、繁衍的前提,而经济是家庭生活、家庭存在、发展的基础。一个家庭要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发展自己的经济,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活动、经济收入,并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吕付华 《社会学研究》2023,(5):203-225+230
本文回顾了卢曼的风险研究,从集时间、事实、社会三维为一体的系统理论解析其风险图景:风险作为言说未来不确定性的时间语义,是社会诸系统随着现代性转型不得不在二阶观察下决策出现的;应从系统决策的内在归因来定义风险,以区别于外在环境归因的危险概念;受决策者/波及者的社会差异影响,一系统的风险可能是另一系统的危险;任何一个子系统都无力独自为风险负责,只有结构耦合与透明观察才能应对未知。对卢曼风险图景及其盲点的探究有助于风险反思。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06,(9):24-24
确定目标你想买什么?你打算花多少钱?仅仅考虑花“尽可能少的钱”是不够的。较好的做法是确定具体的心理价位,即在你看来这件物品值多少,把价格压到什么程度你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