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社会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在总体上低于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即脑体收入“倒挂”现象,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这里,笔者就脑体“倒挂”及其解决出路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1 所谓“脑体收入倒挂”,就是脑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少于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如果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之比,作为测量脑力劳动者相对收入水平(用RIL表示)的尺度,则我们可用这样的不等式来表示:(脑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1,亦即RIL<1,以显示“脑体收入”出现“倒挂”症状。  相似文献   

3.
一、创造了世界"奇迹"所谓脑体收入"剪刀差",是指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含工资和奖金)低于其劳动力价值,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又高于其劳动力价值,形成脑体劳动者之间的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超过脑力劳动者产生倒挂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我国自古到今的普遍现象.而是在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之后出现的新现象.据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均年收入为200两白银,是体力劳动者的13倍.本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均月收入为250元,是体力劳动者的16倍,从解放初期到70年代末,我国脑体收入基本持平.而自1977年工资解冻和后来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怎样看待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脑力劳动到底创造不创造价值?怎样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去衡量脑力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如何正确对待脑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讨论的问题。本文试作初步的论述,以就教于所有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一、脑力劳动者劳酬不符的概况及历史原因说到对脑力劳动者的按劳分配问题,就不能回避目前存在着的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报酬“倒挂”现象。这种情况众所周知是历史造成的。对脑力劳动的作用认识不够,致使知识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脑力劳动者的待遇不能反映他们对于社会所作的贡献,这种情况正在随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原则也适用于脑力劳动者。但是,对脑力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首先要弄清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这个基础理论问题,即脑力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怎么看待脑力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脑力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这个问题本来是不应该有疑义的。然而很遗憾,在我们这里过去确实是成为问题的。不是有许多同志在十年内乱中听信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话,真的以为知识分子是体力劳动者养活的,所以动不动就说知识分子没有良心吗?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师的地位,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而教师地位的重要因素就是工资待遇。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复杂的“老大难”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深入探讨。一、拮据的现状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自解放前至现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平常的变动:解放前基本上属于脑体差别悬殊,教师工资明显优于体力劳动者;解放初期则脑体基本持平、大体相等;1956年脑体差距拉开,教师工资略优于体力劳动者;1957年以后脑体再度持平;1977年以后出现愈益加剧的脑体倒挂,教师实际工资收入越来越低于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长时期来,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有关辞书中,都无例外地肯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前提条件是剥削阶级的存在,分工后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利益绝对对立的关系。简单说来,这种观点就是把整个脑力劳动者与剥削者划等号;把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于剥削制度造成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一定意义上的对立,与阶级对立划等号。这种观点影响极为深远,而且十分有害。我国长期存在、直到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是劳动者。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而工人和农民则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之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单纯的体力劳动或单纯的脑力劳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一谈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有些人就认为是脑力劳动削剥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都是属于削剥阶级的,脑力劳动是不光荣的,而体力劳动则是光荣的,因此,对脑力劳动者采取歧视的态度;对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企图用压抑、扼杀智力发展去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看不见脑力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作用以及与体力劳动逐渐结合的途径。为了迅速发展脑力劳动,必须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知识分子收入偏低的现象。在旧的经济体制之下,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承认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人同其他劳动者一样,收入的绝对水平有了相当的增长,但是,与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或其他阶层的人士相比,知识分子收入的相对水平下降了,出现了大多数脑力劳动者的收入低于普通体力劳动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引进了西方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怎样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激励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高效益的建设。因此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是搞活企、事业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劳动的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辩证关系,去说明人类劳动的性质,并探讨劳动与知识的关系,劳动产生知识成果及其社会价值问题。1人类劳动必然是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内在有机结合。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大多数体力劳动者知识水平低下;而且还由于阶级的存在,体脑劳动的分离(严格讲是指脑力劳动为主和体力劳动为主的分离),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某种意义上处于对立。因此,讲劳动就着眼于体力劳动,着眼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讲劳动价值则着眼干劳…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基本生产力——劳动者(含脑力劳动者,本文主要涉及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一笔决不亚于物质资源的巨大智力资源。为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怎样开发企业体力劳动者的智力资源的问题应当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智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21世纪。以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为背景,以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为借鉴,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明确地把科教兴国和优先发展教育,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并为实现我国高等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不仅适用于体力劳动者,同样也应该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因为按劳分配是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的,劳动本来就包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一般可分为三种形态,即: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物化形态。作者认为,脑力劳动的潜在形态,表现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有高低,业务能力有大小,在不同的脑力劳动者之间,是可以比较和衡量的,我们正是以此为主要依据,来分别确定不同的学衔和职称。脑力劳动的流动形态,表现为知识分子从事教学、科研或设计、医疗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也是空前艰巨而复杂的事业。永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最可靠的保证是培养和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由于十年动乱和一个时期中指导思想上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使7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青少年问题日趋严重,独生子女缺乏良好教育等等,成了跨世纪的“忧患”。本文试就前一段时期中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滑坡,社会引导不当与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人才环境的现状来看,专业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报酬方面的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脑体倒挂现象还存在,人才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探讨专业人才的规律,提高专业人才的使用价值,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课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必须全面进行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是三项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下面就劳动用工制度的有关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国的劳动报酬制度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其中包括脑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低于体力劳动者。近几年,随着新旧体制的交替,这种情况变得比过去更为突出。例如,有关部门1988年1月对北京市的调查表明,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和教师四种脑力劳动者人均月收入是172元,工人和服务人员两种体力劳动者人均月收入是182元,前者比后者低10元。对该市相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职工收入的调查表明,中专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人均月收入是169元,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职工人均月收入是194元,前者比后者低25元。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0.
正误把劳动当成锻炼去年,广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广州市3家单位共3000名体力劳动者进行了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和脑力劳动者相比,体力劳动者心理上的压力普遍较小,但头晕头痛、睡眠紊乱等躯体亚健康症状似乎更为明显;一些户外工种的劳动者骨密度和同龄人相比稍好,但很多人外表看起来精瘦,体内脂肪却已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