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集中体现,尤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地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的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体的工业化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它能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并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的特点,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以工促农的新工业化道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使城乡工业共同发展;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禤甲军 《今日南国》2006,(14):26-2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统筹工业与农业的交会点和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实施支持对接和资源过渡的主渠道,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从兴业县的实际情况看,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结合兴业县农业资源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必须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发展阶段,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期,包括湖南省在内的许多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如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集约化的矛盾,农业资金严重短缺与农村资金不断流入城市的矛盾,农业优质人力资源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纳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体系中来统筹谋划,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下,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可以理解为城乡资源的互动与融合,工农互促表现为产业链条的紧密联系,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共进的过程,应统筹城乡体制改革,把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其可行性路径包括:足够重视小城镇的连接功能,以集约提升连接的效率;工业集群推动农村工业化;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的互动;在城乡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农、服务业的融合,以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全面废除农业税,实施现代农业补贴①制度以降,我国渐趋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特定历史阶段。城乡统筹战略一定意义上是此阶段的一个"特写"。全国首个获批的"成渝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较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然,成渝两地7年来的统筹实践表明,统筹实验区须进一步借鉴发达成员农业补贴机制经验,革新农业补贴理念,优化农业补贴结构,完善农业补贴的制度规范,以克服当前补贴机制政策化、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规则碎片化的缺陷,满足继续推进城乡统筹战略的规则层面的需求,助益城乡统筹战略的全国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转型有利于改善农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加快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性、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步骤、实施机制政策反哺、资金反哺、技术反哺、人才反哺、体制反哺多种反哺方式的分析。从目前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出发,在政策取向上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关系格局,促进农业由辅助型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组织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地处川西南边陲的宁南县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农兴工、以工促农”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路子。  相似文献   

10.
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西北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主要是:总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和东部;具有强烈的二元化特征;工业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缺乏带动地方经济的机制等。西北发展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转变入手,弱化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状况,同时扬长避短,改变工业结构重型化格局,使其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从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增强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最终形成西北产业结构合理化、农轻重比例协调化和经济运行良性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