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与"谐"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中,书中写道"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能伤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道则和,有德则合,有"道德"则"和合":有"合和"则"和谐",有"和谐"则"团结",有"团结"则"成功".  相似文献   

2.
海伦 《职业时空》2005,(7):48-49
<枫华>与<读者> 常常有读者朋友对我说:"在中国我们爱看<读者>,在加拿大我们爱看<枫华之声>".每当这时,我总是热情地对人家说:"谢谢鼓励,多多支持".发自内心的显现出又感激又自豪的表情.  相似文献   

3.
国家刚发布的<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已明确将住宅风水写进了住宅科学选址的规范之中.这就是说,人们现在住的"健康小区",按"科学风水"学的规范,可认定为哪些属于能"藏风聚气",对住户身心健康及生活环境能带来利益的真正的健康住宅;哪些属于不能'藏风聚气',对住户身心健康及生活环境可能会产生一定冲断作用的不合格的"健康住宅".  相似文献   

4.
电影<无极>再次在中国引起了争议,这一次争论的焦点在环保上.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一次环保会议上说,<无极>剧组的到来"使美丽的天池犹如遭遇了一场毁容之灾".  相似文献   

5.
刘芳 《职业》2009,(35)
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实基础 "说"的能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曾高度评价说话能力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走向全国的那些著名学者,如易中天、于丹等等,他们不仅用渊博的专业知识折服于人,其口才也深深地感染了观众.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说会道".  相似文献   

6.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讲的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所谓"民生",就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这一切都是民生的重要内容.就业,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7.
能否搞好古诗教学和是否能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抒情性.陆机在<文赋>中说: "诗缘情而绮靡."郭沫若也曾说: "诗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德精神 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可称为"重德"精神.如<论语>说: "好仁者,无以尚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相似文献   

9.
李斌 《职业》2009,(30)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笔者长期从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课程教学,发现中职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可编程序控制器>较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学生角度而言,职校生的初中文化成绩均较差(数理),学习意识淡薄,而<可编程序控制器>结合了机、电、气、液压、传感器等多门学科知识,逻辑思维较强,容易使学生有畏难情绪.同时,教师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授业",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致"无惑可解".  相似文献   

10.
"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孔子在儒家伦理学说中指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慧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其中的"信"就是诚信.<论语·颜渊>中说: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周易>中也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温经典     
时光 《现代妇女》2010,(3):54-54
<物质生活>(法)杜拉斯著,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5.00 她已经进入神奇境界了,这只有我们知道.这本书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没有中间部分.杜拉斯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就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关于<物质生活>的笔法,杜拉斯用了一个词形容"流动".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新闻报道失范现象 言语暴力成为当今体育新闻中的奇特现象,并且呈现为一种流行、时尚的报道模式,细心的体育读者不难发现在有些体育报道中,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炮弹"、"枪手",甚至"杀手";比赛成了宣战、伏击、歼灭、生擒、诱敌深入等."枪手死于自杀","流浪者去杀豪强","在反战中完成屠杀","川深两军预谋大屠杀".看到这样"杀气"十足的体育新闻标题,我们也许会认为这是黑社会的备忘录,其实,这正是目前体育新闻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杀"气太重,言语暴力.描写国与国之间的比赛时,标题更加血腥:<德意志血洗英格兰>、<高丽战车碾过巴林>、<仅割越南鱼脯三刀>、<10分钟玩死阿曼>、<森林狼加时"咬死"国王>.这些语言不仅失去新闻真实客观的标准,而且充满了血腥与暴力,引发了许多业内人士和学界的担忧.  相似文献   

13.
<正>找投资决不能照直说"我就缺钱,你给我投钱"。这像谈恋爱,不能说"我就缺个老婆,你干不干?"得先谈风花雪月,谈理想,谈未来,而实际你就缺一个老婆。冯仑,万通集团董事长,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被誉为"地产思想家"、"地产革命家";他是"段子派"掌门人,各种语录广被流传,自成风格;他思维极其活跃,当你抛出一  相似文献   

14.
你还真难以想到,一只土不拉叽的烧饼,竟然能够风卷残云席卷全国,那就是所谓"掉渣烧饼".这些日子,关于"掉渣烧饼"的坏消息多得满天飞,上网搜索,光新闻标题就有一大堆:<聚焦"掉渣儿烧饼":从诞生到夭折仅一年>、<掉渣儿烧饼走向悲情结局,5000元转让所有技术>、<加盟商状告"掉渣儿">、<被查"土家烧饼"全都不合格>、<每天两万"掉渣烧饼"用垃圾肉做馅,南京黑窝被端>……著名的经济学家梁小民前不久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烧饼为什么掉渣>的文章,评述"掉渣烧饼"为什么"出师未捷身先亡".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胜     
古汉语中,"国"字往往是都城的代名词.<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一般情况,都城简称为都,又称京师.<公羊传>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夏朝、商朝的都城称邑,周朝以后,都城多被称为京师.  相似文献   

16.
王欧萍 《职业》2008,(15):76
<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中说: "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相似文献   

17.
风水环境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云  滕夙宏 《城市》2006,(3):67-69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它一直贯穿在其中,小到宅院的选择、树木的栽植,大到城市、宫苑的建设,乃至道路、桥梁等等,无不深刻体现这一古老的理论.风水又称堪舆,自商周或更早已有论述,中国最早的文献如<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中,都有关于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记述.分析有关文献及后人分析文章可知,"风水"之要旨为审慎、周密地考察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协调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如何搞好古诗教学,与是否能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抒情性.陆机在<文赋>中说: "诗缘情而绮靡."郭沫若也曾说:"诗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这说明情感是诗的内核,是诗的生命.可见,要学好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进而走进诗中,最后把握诗歌主旨,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大辞典>一书提到:"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通常是一班之"王"、一校之"霸",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另外,对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后进生的特点也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