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嘉木样寝宫是拉卜楞寺一组非常重要的古建筑群,也是藏传佛教次层区域汉、藏建筑技术融合的典型实例。文章以夏河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规模、形制、构造做法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嘉木样寝宫古建筑群的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创建仅有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但它后来者居上,成为格鲁派诸寺中的后起之秀。该寺嘉木样大师,迄今已“转世”六世,丹白坚参系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  相似文献   

3.
嘉木样世系与土观世系关系史述略扎扎嘉木样与土观是属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最大的活佛世系之例。自17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叶的二百五十多年中,做为拉卜楞寺寺主的嘉木样呼图克图世系与做为驻京呼图克图的土观世系历辈活佛之间始终保持师徒关系,互为依托,极为密切。这...  相似文献   

4.
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座落在今甘肃省夏河县城西。它是继塔尔寺后,在安多藏族地区形成的又一大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被藏文史料喻之为“第二西藏”。它庞大的建筑群、大量的民族宗教文物和富有价值的藏文藏书是藏族人民用智慧创造的珍贵的文化财富。拉卜楞寺之所以在仅200多年的时间内发展兴盛,在国内外佛学界和藏学界赢得越来越高的声誉,这无不与寺主嘉木样的经营治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嘉木样活佛系统迄今已传之六世,历辈均学识广博,作为于政教,在藏蒙社会上留有广泛影响。本文仅就拉卜楞寺的创建者嘉木样一世做一简要的评介。 一 嘉木样一世法名俄昂宗哲。“嘉木样”是拉卜楞寺寺主转世系统的通用称号,历辈沿用。它的全称“根钦嘉木样雅巴”,意译遍智妙音笑。根钦——遍智,即通晓一切,亦为佛的名号;嘉木样——妙音,是佛教中司理智慧的文殊菩萨的意译名;雅巴——意即微笑。关  相似文献   

5.
举世文明的拉卜楞寺,自藏历第十二绕迥金虎年(公元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建立以来的两个多世纪中,对安多地区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在历辈寺主嘉木样活佛的励精图治和指臂之助的心腹弟子们的忠诚协理下,逐渐成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业已形成闻思、上下续部、时轮、医药和喜金刚六大学院。由于修习次第完整、修行仪规严谨,故高僧活佛层出不穷,格西学者遍及藏蒙。除精持戒律、深通内典的寺主上师嘉木样外,尚有“四大赛赤、八大堪布、掌宝伞者一百八十、格西学者五百、明解兼备的僧众四千”等众多  相似文献   

6.
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寺之一,座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上,寺内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戏剧艺术都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艺术特色。建筑艺术拉卜楞寺自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建寺,二百八十余年间,先后建有经堂六座,大小佛殿四十八座,其中七层楼一座,六层楼一座,四层楼四座,三层楼八座,二层楼九座,鎏金铜瓦顶四座,绿色琉璃瓦顶两座;寺主嘉木样大师的藏式楼房三十一座,各活佛住宅三  相似文献   

7.
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如何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并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在认识藏传佛教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其经典思想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阐释。藏传佛教以“缘起自性空”为理论基础,解决了长期争辩的空与有、止与观,或观与行的对立矛盾,使之变成了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从矛盾对立到融合统一经历了问题之提出(8-9世纪)、问题之争辩(11-14世纪)、问题之解决(15世纪以后)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既是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也是藏传佛教形成发展和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与藏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传佛教与藏民族的形成石硕藏传佛教之于藏民族,尤如血与肉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藏传佛教对藏族历史与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也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近年来,一些学者曾从政治结构(政教合一)层面,特别是从宗教同藏族社会发展机制的内在联系来探讨和认识藏传...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学陈光国,徐晓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藏族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是藏族发展的一种标志,也是藏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①。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悠久,传播领域广阔。长期以来。它总是随着藏族的兴起而兴起,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藏传...  相似文献   

10.
佑安寺始建于大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当时全国由皇帝亲自授匾的六十座大型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在东部蒙古有很大的影响,其盛衰折现出民族、宗教的许多内容,其主要建筑尽毁于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详尽考述了该寺的修建过程,寺庙的布局及佛事活动,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王朝早在入关前就已确立尊崇藏传佛教,绥服蒙、藏的政策,此政策是其成功立国的根本,也是问鼎中原后成功治理王朝西、北边疆的基础。及至乾隆朝,清王朝疆域不断拓展,更加多元的民族、文化、信仰共存的局面形成。同时,也是蒙、藏从与清朝并立(对立)、联盟、内附,最终成为王朝疆域一部分的重要历史时期。此功绩的集大成者是乾隆皇帝。究其原因,成功的菩萨王形象塑造与合理运用藏传佛教的力量绝不可忽视。因此,乾隆皇帝从佛(修行佛法)、法(佛法弘传)、僧(延请供养藏传佛教高僧)三个层面入手,塑造与完善菩萨王形象,并运用此身份助力清王朝最终实现对蒙藏的统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述了忽必烈和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结交的复杂过程,并试图对忽必烈当时为什么要选择与八思巴联合,他们与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噶玛拔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一新的阐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拉卜楞地区的传统医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巴扎仓(sman pa grwa tshang)是17世纪开始正式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出现的专门研习藏医学的机构,曼巴扎仓的出现标志着相对于一直延续的父子和单个的师徒传承等形式,藏医学开始出现一种更有组织的体制化传承形式。拉卜楞寺作为安多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创立于1709年)在安多和蒙古地区有重要影响。拉卜楞大寺曼巴扎仓建于藏历第13饶迥木龙年(1784年),全称"拉卜楞扎西奇医学利众院"(bla brang bkra shis'khyil gsorig gzhan phan gling),它对于藏医学在安多地区,尤其是蒙古文化圈所属,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蒙古地区和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Bruyatia)等地区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拉卜楞大寺曼巴扎仓大约也是藏蒙地区现存曼巴扎仓中经历史劫难后恢复得最好、规模最大、教习制度最为完备的藏蒙传统医学传承机构。  相似文献   

14.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在元帝国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波塔宁(1835—1920)与波塔宁娜(1843—1893)夫妇是俄国著名的考察家。生前曾数次到中国西北地区考察。1883年他们经海路绕道欧洲,经由北京、五台山到兰州、西宁,开始了对安多藏区的考察。 1885年5月波塔宁来到了拉卜楞寺。由于他们持有西宁办事大臣的书信,所以受到了嘉木样三世及喇嘛们的欢迎,他们参观了嘉木样的昂欠,拜访了嘉木样本人。之后去了松潘,又绕道陇南来到兰州,二次到西  相似文献   

16.
一、尼众及尼众寺院产生的历史根源及社会背景(一)历史根源佛教传入西藏已有13op多年历史。这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从相互渗透到相互融合,经过了3to多年才产生了新的融合体--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长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家家无论贫富皆有佛?..  相似文献   

17.
“满洲”一词开始是满族人的自称,始于公元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后金政权改国号“金”为“大清”对。后来随着八旗制度的推广和普遍实施,入主中原的满洲人皆自称为“旗人”,“满洲”一词遂成为历史概念。有鉴于此,本文中用“满洲清政权”来指代清军入关前后的初清政权。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清政权已与藏传佛教发生了联系,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段清政权与藏传佛教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正是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密宗与北京雍和宫尕藏加一、密宗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佛教自公元7世纪中叶正式传入藏土,虽经历了一些坎坷,但最终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两次大高潮,即藏文史籍中所谓的“前弘期”和“后弘期”(编者按:在安多藏区无此分期),经过这两次大高潮...  相似文献   

19.
1724年,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加强了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整顿和管束,其中关于喇嘛衣单口粮的规定,就具有控制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限制寺院规模的作用。虽然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并没有完全受衣单口粮规定的限制,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
多麦藏传佛教文化摇篮佑宁寺罗桑开珠一、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佑宁寺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的红岩子沟,地处湟水支流的北岸。佑宁寺是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土默特部之请,去蒙古为俺答汗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