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在对华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包括总统、国会和各行政部门在内的政策主张不一,不时发生对抗,反映出其部门间协调性机制的缺位。近年来,美国财政部牵头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国务院领导下的中美高层对话构成了中关经济对话的新型机制,弥补了美方对华经贸政策制定中用以协调本国国内各部门政策立场的制度性缺陷,为稳定和助推两国经贸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必要的有利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美经贸关系在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必须正视中美经贸相互依赖中的不时称性问题。通过对双边贸易、贸易结构、投资关系以及国债购买等四方面的数据分析,本文认为美国拥有中关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权力。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正确的战略选择不是由于惧怕目前中美相互依赖中的劣势而限制对美贸易,而是要不断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往来以争取未来的相对平衡位置。  相似文献   

3.
中美分歧的深层原因:以政治文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7-22
中美关系中的差异行为可以从政治文化包含的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观这三个层次寻找原因。从意识形态层次看,中美两国对共产主义的不同认知,反映在两国关系中,存在着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之争以及对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态度的分歧;从政治心理层次看,"中国例外论"和"美国例外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两国对世界的认识、对国际组织的看法也有不同;从政治价值观层次看,民主是否能够带来和平成为两国争议、分歧和差异的深层原因;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的分歧成为损害两国关系的"暗礁"。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中美贸易逆差产生原因的解释众多,本文认为美国高消费政策和中国低消费政策是中美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美国高消费政策和中国低消费政策,不仅使两国内部结构失衡,从而导致中美贸易逆差,而且造成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和两国生产和出口的商品价格差异,从而导致中美贸易逆差。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就需要美国扭转高消费政策和中国扭转低消费政策。  相似文献   

5.
2009年以来,配合"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加大了对湄公河次区域事务的介入。通过在多边、双边以及功能领域开展合作,美国迅速恢复并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从而使中国的周边环境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尽管中美两国在战略目标以及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地区事务上仍存在协调与合作的空间。中国应积极探索中美合作的可能性和具体方式,引导中美良性互动,避免恶性竞争,为中国周边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9,(9):82-93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中国向世界贸易大国迈进中,中美战略性贸易关系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在美方"新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中美贸易演化关系进入了极具挑战性的新阶段。回顾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化历史,美国"重商主义"政策理念具有200多年的发展渊源。客观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新重商主义"深刻反映了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特征与历史继承性。在了解中美贸易关系演化特征与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均衡效应理论模型分析美国"新重商主义"背景下中美贸易进口税赋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若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税赋政策,对两国贸易福利会产生负面的冲击影响。因此,针对全球经贸新形势,应摈弃"新重商主义"思维,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深化中美大国间贸易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中国"两反合并调查"的法律依据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美国对中国同时适用反倾销与反补贴贸易限制措施.学界对此认识分歧较大,针对美国对中国并用"两反合并调查"提出种种疑问.美国对中国并用"两反合并调查"是否具有法律依据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本文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次讨论美国对中国并用"两反合并调查"的法律依据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社会视角下中美人民币汇率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理论界》2008,(11):214-215
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纠纷从2002年开始,到2003年以后该问题到白热化程度。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币值人为低估,导致美国出口降低,中美贸易逆差甚大。2006年12月14~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美国财长保尔森要求人民币在2007年内继续升值5个百分点,也就是人民币2007年升到7.44美元兑1美元,并称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家/社会视角分析美国提出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动机,并对未来人民币汇率问题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李枏 《云梦学刊》2023,(1):37-46
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一直延续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台政策,将台湾问题置于“中美全球战略竞争”的大框架下,掏空“一个中国”政策。拜登政府在积极发展美台双边关系的同时,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并积极为台湾地区拓展“国际空间”,使其尽可能加入国际多边机制。不仅如此,美国国内政治也在严重干扰中美关系,加剧台海局势升温,台海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在加大。一旦中美两国无法建立有效管控分歧的机制,台湾问题将随时成为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0.
深刻剖析美国挑起经贸摩擦的历史背景、真实意图,以及中美货物贸易逆差的原因,得知造成中美货物贸易逆差的责任完全在美国,美国挑起经贸摩擦的实质在于转移国内的结构性矛盾,扼制中国发展。我们必须清醒把握中美经贸摩擦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把战略的持久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好持久、积极应对的准备;保持沉着和定力,调整农业粮食对外贸易的原则和结构,坚持适度、适用和双赢。同时,坚持制度自信和自觉,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专注锻造内功,夯实底气,强固根基,强健主体,强大柱石,强化机制和强劲命脉,以经受任何风险的洗礼和考验,确保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李宏祥 《理论界》2008,(4):90-91
人权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美关系的重要视野,并逐渐成为困扰中美关系、导致中美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关两国在人权概念及内涵、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人权与主权等问题上存在着明显、深刻的分歧,这些分歧根源于中关两国各具特色的人权观。解析中美人权;中突的深层底蕴,实现相互理解和借鉴,对于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加快我国人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兰州学刊》2011,(6):138-142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由来已久,从中美建交到2009年,中美双方就纺织品贸易问题展开了漫长的磋商,并且发生了多次"贸易对抗事件"。从国际条约法的角度分析,美国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过程中严重违反了"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和"善意原则",美国的行为在本质上构成了"隐性违规"。鉴于此,中国应该争取将中美双边纺织品贸易协议和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中的"模糊"概念清晰化,尽可能地减少美国隐性违规的机会;中国应积极寻求国际法上的救济措施;中国还应采取法律和外交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等。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历届政府敌视中国,对中国实行不承认和孤立。封锁、贸易禁运以及支持各种反华势力推翻中国合法政府的政策。60年代末上台的尼克松政府一改此政策,实行了与中国对话、谈判,改善关系并力图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策。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是美国战后世界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中国、美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有关方面加以简要评述。一、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调整概况1969年1月,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鉴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尼克松政府开始调整美国…  相似文献   

14.
1942年,为挽救中国经济危机,共同对日作战,美国向中国提供了5亿美元财政借款.但是,在借款使用过程中,围绕着黄金运华、借款的具体运作方式、国民政府的黄金政策等问题,中美双方产生了诸多分歧.这些争执反映了美国作为援助国和中国作为受援国的不同立场和认识,也体现了双方在经济援助与合作领域的矛盾与冲突,这些争执又和两国在军事政治领域的矛盾纠缠在一起,相互发生着作用,造成中美关系的紧张,引发相互之间的不满.  相似文献   

15.
“双提升、双施压”是美国小布什政府对华对台政策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对华对台政策的原因,在于美国国内对于美国在台海的利益存在不同的判断,对于中国对美国的“威胁”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以及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理论与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不同的战略思维传统导致不同的对华战略。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实现了解冻、建交与发展。这是中美两国在安全、经贸等领域寻求、发展共同利益的结果。分析这些共同利益,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在安全领域,共同应对苏联霸权;在经贸领域,往来日益加深,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共同安全利益重于共同经贸利益;因共同利益产生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5日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访华期间,奥巴马16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17日,胡锦涛和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会谈后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美方表示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合作的不断增强,双边经贸摩擦呈不断加剧之势。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不仅关系到两国今后经贸合作的态势,还会对中美关系的大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中美经贸摩擦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提供了外在压力;中美经贸摩擦不会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双边、地区,以及全球重大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调,中美关系的各层次和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呈现纵向分层、横向多元、纵横交叉、开放包容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展望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美两国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型大国关系,保持战略耐心,加强战略对话,有效管控分歧,用不断取得的现实成果为两国的关系发展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4,(6)
中外学术界在研究中美关系史时,一直强调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与历史背景的不同,侧重中美之间的冲突、对抗以及分歧。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及视野,"共享的历史"方法则是强调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共同的历史经历和旅程在中美关系史中的重要意义。用"共享的历史"方法来重新检视中美关系史,可能是学术上的重大突破,让我们得以在研究中美关系方面另辟蹊径,可以读到一部见解独到的全新的中美关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