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依据现实数据,收入不平等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异质性企业框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异质性,以探讨在人均收入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对贸易利益的影响。模型中,消费者异质性通过收入与价格弹性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加权平均替代弹性,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强度这一渠道,最终影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考虑消费者异质性的贸易利益估算结果与同质性消费者模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在出口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会削弱可变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福利效应。(3)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产生对冲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当前阶段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进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回归和工具变量法对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贸易开放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U”形关系,且我国正处于该曲线的右半部区间;而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则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且我国正处于该曲线的左半部区间。就业创造、产业升级、投资拉动、收入分配四大效应均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就业创造效应、产业升级效应、投资拉动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未来我国应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上,继续扩大贸易开放,不断降低贸易成本,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四大效应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邢恩泽 《天府新论》2015,(3):99-104
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入以及技术外溢,也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途径包括:(1)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2)服务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是完全中性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这会使不同部门对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可见,贸易开放能够通过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推动全面贸易开放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对改善公共健康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贸易开放有助于改善公共健康,但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抵消一部分贸易开放的健康效应。贸易开放的健康效应集中在内陆省份、农村以及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贸易开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则主要对沿海省份、城市市区以及男性和中青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虽然贸易开放减少医疗支出,但该效应被同时引起的环境污染部分抵消。将公共健康纳入贸易与环境的分析框架,讨论贸易开放对公共健康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可以为中国进一步深化贸易开放、污染防治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义务教育资源供给趋向公平、地区及学校间教育差距有所缩小的背景下,我国“学区房”溢价却呈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区县为例,在考察“学区房”溢价水平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资源竞争程度、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和经济增长等作为内生变量,构建联立方程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和义务教育资源竞争程度对“学区房”溢价水平变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前者的相关性要显著高于后者,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加剧是近年来我国“学区房”溢价水平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学区房”问题不仅要均衡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更要有效遏制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加剧。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开放模式已经表现出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亟须转向“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开放具有同时对“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产生作用的理论逻辑,不仅能够通过提升贸易利得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富裕”程度,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以及要素收入差距,从而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为此,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开放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关键,是尽快实现城乡跨世纪协调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农业基础薄弱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矛盾也愈加显露出来。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驱使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的差距,城乡居民收人的差距,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日益扩大。对这种“一低(农业比较利益低)、一化(农业生产诸要素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化)、三扩大(工农、城乡、地区差距日益…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中国服务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1)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入世”承诺;(2)中国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3)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澳门自2002年博彩经营权开放后,推动“垂直式”和“横向式”多元化以实现适度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表明,澳门经过十多年努力,“一业独大”局面并没有得到遏制。无论在“垂直式”还是“横向式”多元化发展都是差强人意的。不过通过产业动态绩效指数计算,发现澳门金融还是取得长足发展,只是被掩盖在博彩业的光环之下。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并对关联网络的拓扑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区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国家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则保持稳定增加;四川、重庆处于省区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陕西、宁夏、青海则处于边缘地位,新疆、甘肃逐渐向边缘移动,云南、广西则逐渐向中心移动;欧洲国家大都处于国家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而中亚五国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的地位跃升趋势最为明显;省区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5个凝聚子群,国家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9个凝聚子群;省区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基本平衡,而国家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应加强区域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网络组团结构,充分发挥网络核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浙教高教[2007]167号)公布了100门本科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夏晴教授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教育厅青年教师重点资助对象,浙江省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学科(A)方向负责人,浙江树人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必须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现实出发,尊重东盟和中国的不同利益,在市场开放程度和速度不盲目求同。在商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制度时,应确保东盟的核心地位,使东盟不致担心被中国“吞掉”,增强东盟的积极性。增强中国和东盟服务贸易的依存度,互惠互利,消除贸易摩擦,实现服务贸易的顺利进行。遵循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充分利用WTO提供的框架,借鉴其它贸易区服务贸易建设经验谈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框架时,制定具体规定来保障其实现,是中国和东盟应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年的改革,原先居于主流地位的价格结构缺陷型不等价交换问题已经基本上化解,而居于非主流地位的生产效率差距型不等价交换问题则被凸显出来,成为今后影响东西部带际贸易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然而数学分析证明,即便是在生产效率差距型不等价交换条件下,东西部间无论是以具有抑或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进行带际贸易,(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进行带际贸易,其交换比例为K,只要满足条件:Q·MP·N<K<F·ME·N)其结果总是互利的。且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还能从带际贸易中获得“追赶效应”,加快自发展。因此,对于发展带际贸易,国家权力机关应当通过加强立法和司法监督予以保护,各级政府应大力加以倡导。  相似文献   

14.
Grossman和Helpman(1994)的“保护待售(Protection For Sale)”模型认为政治上能够组成利益集团的产业会受到贸易保护,否则会受到“惩罚性”的负保护。一些主要针对发达中国家的检验支持了模型的主要结论,但是该模型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解释能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特征、发展路径和国际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应是劳动力数量这一“量”以及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这一“质”的统一。文章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主要构成及其实现程度这一“质”的维度,估算出2006—2017年中国省际地区农民工在理论上需要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的应得报酬与其实际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人口红利,发现这一人口红利不仅均值逐年增长,而且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采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目标地区人口红利增长能够显著扩大该地区的空间不平等,同时会通过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缩小邻居地区空间不平等,而邻居地区人口红利变动也将通过显著的负外生交互效应反作用于目标地区的空间不平等。由于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加之邻居地区的负外生交互效应,使得人口红利总体上具有缩小区域空间不平等的作用,并且在东部地区尤为如此。文章的发现对于认识中国“人口红利”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经济平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扩大开放,稳步迈向国际化 从外向化到国际化,提出已有多年。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在数量上,我国尤其是沿海省市的开放依赖度早就不低了;而在本质上,只要还实行高关税政策和少领域引资,总不是真正的国际化。逐步撤除关税壁垒,放开投资领域,正是“入世”,才使我国经济开始与国际市场相融合。不言而喻,这是机遇,又是冲击,要有恰当措施,获得正面效应。 “入世”意味着进一步开放,最直接的效应是扩大进出口贸易。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率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就是在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增长率顿然受挫,我国在稍…  相似文献   

17.
赵祥 《江淮论坛》2012,(4):29-36,44
本文认为受到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变化的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在长期内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性变化:(1)在市场一体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两地区没有贸易往来,各地生产都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也不存在经济发展差距。(2)当市场一体化向中等水平推进时,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形成了产业分布的“中心一外围”格局。中心区演变为制造业基地,收入水平不断上升,而外围地区逐渐成为农业和初级产品基地,区域收入差距扩大。(3)当市场一体化水平向更高水平推进时,受拥挤成本上升的影响,原中心区产业将向外扩散,而外围地区通过承接产业扩散,收入水平上升,区域发展差距缩小。(4)如果实现了完全的市场一体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取决于地区间不可移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和行业的技术外部性大小,而由于劳动力可以充分自由流动,区域收入差距也不复存在。上述阶段性变化特征体现了产业集聚、扩散与区域经济差距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先趋异、后趋同”的倒U型假说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区间范围在扩大,但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且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受教育水平城镇以大专以上为主,农村以初中为主;工作类型城镇以国有单位、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农村以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职业类型城镇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农村以技术运用和服务为主。扩大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下中等收入群体,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上中等收入群体,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居民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高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夏禹龙(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而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大国。建国以前,经济东高西低,南先北后。50年代经济增长重点区位北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集中放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6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南走以部署自由贸易协定策略为特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目前已签订15个自由贸易协定且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与欧盟的经贸合作上,欧越自贸协定(EVFTA)已于2020年8月生效,越南的“先行一步”使我国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欧自贸协定谈判的未来走向。鉴于保险服务贸易对整体国际贸易能起到保障作用和乘数效应的促进作用,因而以保险服务贸易领域为例对越南的自贸协定策略进行剖析。一方面,纵向比较分析发现越南5个代表性自贸协定在开放程度上为GATS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