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3):164-170
政治极化和僵局是当今美国政治的鲜明特征,既表现为选民政治态度的分化,还表现为国会不同政党之间在意识形态和政策方面的对立。美国的政党极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无论好与坏,它让选举变得更有争议,改变着政府的行动,并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政党政治。论文分析了当今美国政党持续极化的内容与表现,解释了政党极化的社会根源及独特性,进一步分析了政党极化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探讨了美国政党极化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趋势。  相似文献   

2.
易妍  叶淑兰 《社会科学》2023,(2):114-127
政治极化是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我们”和“他们”来描述当前的政治与社会,一个社会中的正常多样性越来越沿着一个维度发展,政治与社会共识变得难以达成。政治极化存在政党制度、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成因,社交媒体竞选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极化。聚焦社交媒体竞选如何强化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的问题,运用框架化理论下的“级联网络激活模型”,可以发现总统候选人的框架建构加强了二元对立的框架竞争模式,在框架扩散中两党政治精英中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对立强化,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在框架选择中也存在差异,因而公众在对框架认知方面亦强化了观点对立的模式。在社交媒体竞选时代,民主党和共和党政治精英与各自的支持者之间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信息闭环,各自的话语框架不断被强化,同时也迫使独立公众“选边站”,尽管信息的选择越来越具多元性,但民意却越来越呈现分裂与对抗。  相似文献   

3.
刘中伟 《兰州学刊》2007,17(2):11-14
传媒时代的到来,大大更换了美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传统图景.一方面,传统的政治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以及政党等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美国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承担者之一.概而言之,美国大众传媒起到丰富公众政治认知、提高公众的政治技能与政治参与积极性、传承美国政治文化以及维护美国政治稳定的作用.美国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与公信力、具有间接化、隐蔽化、艺术化、娱乐化的特点,可以为我国正确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作用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邓廷涛 《兰州学刊》2009,(Z1):34-35
政治道德会影响政治发展的社会环境、民众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信心、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政党权威的生成。这些方面是国家政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重视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美国根本不能避免意识形态。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异 ,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分裂 ,美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垒日益明显。本文主要考察了美国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新右派、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和女权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演变和特征 ,勾勒了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长期严重失业对印度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严重的失业和贫困不仅使底层人民觉醒,用选票决定政党更迭,而且对印度宗教、种姓、族群冲突以及国家分裂倾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析印度失业对政治的影响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待失业问题提供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思潮传播呈现出诱导性、极端性和错误的政治性指向,并且“泛多元化”“泛娱乐化”“泛民主化”“泛自由化”趋势严重,消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应对网络思潮乱象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分别从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有效化解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8.
黄水源 《兰州学刊》2010,(4):126-129
解放初期的政治文化运动在一系列批判运动中逐步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系统。伴随着主流政治文化形成的是来自政治文学外部与内部对话语领导权与解释权的争夺。文学政治文化化一定会带来文学运动的政治斗争化。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一定的政治系统中意识形态往往经过媒介形成政治话语体系,在这种转换过程中,意识形态借助于政治话语一定意义上建构和重构了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当下中国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出现一种主流媒体政治话语高度同质化与网络媒介政治话语多样性并存的复杂情势。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把多样化的政治话语表达或意识形态的争论看作是社会分裂的象征和表现;二是区分公共舆论和政治话语的同质化;三是不能片面地追求政治话语的单一性,由此造成虚假的社会和谐和统一;四是民族国家的认同不能完全诉诸民族情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政治动员,也需要通过不同政治话语的表达或争论达成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力的日益扩张,保守主义思想家不得不对其进行反击,双方在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同时,民主党出于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原因,与多元文化主义结成了联盟,同样由于理念和利益,共和党则对多元文化主义予以强烈反对,两党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还冲击、消解了美国的政治共识,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正是通过这三重理路,多元文化主义引发并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制及民主党的反击使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政治极化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政治极化如能化解,也将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属于政治价值的范畴.政治价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即理念和思想理论形态,制度或体制形态,行为规则、规训要求或行动命令形态.意识形态与政治价值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政治价值表现形态的状况大致决定或制约着意识形态反映形式的基本状况.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别,依其主体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国家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三类,它们在表征政治价值特别是核心政治价值方面的特点和能量是不同的.我们讨论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关注政治价值诸形态和意识形态诸类别的有机转化,以丰富意识形态自身的表现形态,提升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的特征是政党政治.西方"第三条道路"是中左翼政党和政治理论家为了取得公众的政治认同,适应新社会运动、后现代主义、多元社会文化张力以及取得中产阶级支持所构建的一种政理念.作为一种针对社会现代化中蔓延的"认同政治"的理论指导,其基本价值观是超越"左"与"右",在极端与改良之间寻求一种中间道路或中性化政治,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重新确立一种权利与义务的新关系,从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的挑战.其主要政治特征,是西方政党在西方社会转折中贯彻"竞选--执政"的政治逻辑和实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阶层间和群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通过政治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各群体和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我国政治整合机制呈现出政府间过度竞争、政治整合方式缺乏与时俱进、政治整合路径互动性不足、政治整合机制缺乏对道德建设的投入以及政治整合与政治分化发展不均衡等局限性,阻碍政治整合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优势。针对以上不足,当前党和政府应在提升政府行政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探索政治整合资源与途径、加快政治参与机制建设、构建新型文化道德体系以及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高政治整合机制的运转效率,推动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阶级的政治组织。在现代社会中,政党是政治权威的中坚,是社会组织力量的核心,是补充制度的力量,具有兼容和同化社会力量的功能,因此,强大的政党是对政治稳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不同的政党制度和不同的政党,对政治稳定具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政党制度在政治稳定方面都各有自己的长处,也都各有自己的短处,不存在谁绝对地优,谁绝对地劣的问题。决定社会政治稳定度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的质量。决定政党质量的是政党的阶级性质,政党的组织化程度,政党的成熟性和创造性,政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等。  相似文献   

15.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在政治体制上通过转型来进一步适应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发生带有现代性特征的过程。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核心意识形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政治发展范式等三个方面的政治道路差异,分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独有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必须立足于实际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化道路模式,学会批判地吸收其中"合理内核",寻找真正属于中国的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研究与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politicalculture)是一个非常特定、带有特殊意义的现代政治学术语。它是指存在于宏观政治结构、政治体制与个体政治行为、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之间的一类特殊社会现象。政治文化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它远比意识形态的范围要小得多.但又直接得多。同时它又不是简单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它与政府运作、社会活动和个体行为密切关联。古往今来的学者们早就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了政治文化现象,但学科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研究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政治学主流从国家权力学派向行为主义学派的过渡,政治学家…  相似文献   

17.
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社会心理科学关注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公众对政权体系的合法性预期,建立在国家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领袖人格、意识形态、政府绩效、制度规范等基础上,内在地反映了政府行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政府绩效对社会公众心理预期的迎合程度。了解社会公众的合法性预期,对于获取政治合法性资源,民众的合法性支持,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聪 《理论界》2009,(4):36-37
二战以来,绝大多数国家都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中,但其结果却不尽相同。除了考虑经济、文化的作用,本文在亨延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了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兴起的政治动员,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政治动荡及原因。最后,结合书中的观点,强调了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在维护政治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是现代化中国家引人关注的政治发展问题。政党制度作为整合社会的机制、组织和扩大政治参与的制度性安排以及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源泉,具有政治稳定的功能。政党制度促进政治稳定,必须符合社会生态的要求,具备较高的制度化水平和强大的合法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型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沟通形式——网络政治沟通。在沟通方式的不断实践中,互联网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被世界各国所关注,而事实上,网络政治沟通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鉴于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方式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党的优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