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技术进步与就业总量之间关系入手,研究技术进步对湖北省就业总量的影响:技术进步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而减少的就业量和技术进步使经济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就业量,从而得出技术进步对湖北省就业总量的净影响,进而认为解决湖北省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无就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弹性持续下降表明中国出现了"无就业增长".基于宏观层面的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无就业增长"的根本原因.技术进步一方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减少就业.为了实现高增长高就业,在微观层面,政府必须主导有利于就业的技术偏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投入产出的研究方法,测度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中间投入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就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软件行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最高,数字设备制造业的间接就业效应最高。第二,从行业联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其他行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并不一致,数字设备制造业是创造劳动力需求和推动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主导行业。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就业增长"现象再次引发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之思考,利用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模型,从劳动力需求方面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就业;另一方面增加产出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创造出新的产业和部门扩大经济范围增加就业,但其减少的就业量超过了增加的就业量,因而最终表现为净就业量损失,平均每年净减少就业量为3 000万~3 500万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2006-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毕业生就业存在向基层发展、在中小型非公企业就业人数增加、薪金水平持续下降等问题.这说明近三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与协作,即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四位一体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国内外学术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回归、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总体层面实证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总量及结构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显示:就长期而言,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态势对就业量的变动没有明确的影响,却显著影响着我国就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城市集聚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的动态影响,将行业内溢出效应和行业间溢出效应纳入统一的动态空间分析框架,测算了丰富的集聚机制途径,对集聚经济中各种机制作用的方式和结果进行了考察。基于此,结合城市以及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单一行业的发展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限制,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增长。在多样化集聚的机制中产业关联显著的促进了产业发展,而技术和劳动力共享的作用并不显著。行业的集聚机制会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城市跨行业集聚强度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2002-2013年期间每年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产业劳动力的增长作用约为2.56%。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李良 《统计与决策》2016,(5):144-147
文章在FDI与东道国的就业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全面分析了FDI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机制,包括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就业效应,间接投资中的拉动效应、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利用36个工业行业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FDI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结果表明:FDI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都是显著为正,并且后者的影响程度更大,说明FDI的绿地投资大于并购投资,其通过产业关联的拉动效应大于挤出效应;由于技术水平对就业的影响不确定,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对FDI的间接就业效应促进作用不显著;另外内资企业资本以及规模对就业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黄未 《统计与决策》2016,(12):110-114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有序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工作于传统“体制内”行业的毕业生有更大的可能性实现就业,毕业生的个人社会资本积累,比如积极参加兼职和实习活动同样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同时,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单位性质也有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都有利于毕业生更好的实现就业,获得更高的薪酬,并且有更大的可能性在国有部门就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地域、户籍等社会排斥政策的废除是实现公平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行业层面就业统计数据不甚充分,且在统计对象、核算方法和行业分类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我国各年份行业层面就业数据可比性较差。为准确核算一套可比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本文厘清就业数据的不同核算口径,提供不同口径转换统一的方法,基于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标准,测算 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就业数据,并证实测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测算行业层面劳动生产率,进行行业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核算出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通过与不同研究和普查年份数据的多元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测算结果可靠性高;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为正,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我国高端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与美国和欧盟仍有一定差距,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较低;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应对疫情、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设前提下,通过构建体现广义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并用1994-2004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其次,运用实证分析后的结果对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综合影响进行了测算。最后,在对不同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测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笔者给出了对于促进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浙江省2004-2012年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浙江省服务业总体及其分行业的TFP整体水平不高,其中技术效率突出而技术进步不明显,行业间TFP异质性明显且推动力量不同,普遍存在技术进步不明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江西省11个地区1999~2008年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同时,选取第三产业内部部分行业,运用OLS方法估计其就业弹性.得出结论: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缓解就业压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江西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基础,试图描述江西省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整体态势和行业结构。文中从就业率和就业弹性两个方面描述江西省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整体态势,并深入服务业内部,分析四类服务行业的就业变化情况,揭示江西省服务业之所以在吸纳就业上作用有限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盐城市就业人员在所有制与行业分布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黄浩 《统计与决策》2016,(14):129-132
伴随资本深化现象的出现,我国制造业部门目前的高资本投入行为已经对劳动力要素产生了挤出效应,即出现学者们所谓的“零就业增长”的结论.这正是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并未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制造业部门资本-劳动比的快速上升,不仅直接产生了资本对劳动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还使得制造业部门完全依赖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最终将导致资本边际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减缓,这造成了对于劳动的“双重挤压”.文章试图对工业化发展模式、资本深化、劳动力就业和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