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佛崖位于四川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古栈道险阁一石柜阁就在崖南头,与皇泽寺隔江相望。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临江而建,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2.
古散关遗址在何处?清代与民国时期有人认为是在离宝鸡市十九公里的山沟里,并在那里立碑勒石,书刻“古大散关”标记,清嘉庆时立碑已毁,民国二十五年崖石刻字犹在,1982年宝鸡铁路分局与渭滨区据此又在此处立了“古大散关遗址”石碑。这与史籍所载和实地考查均有出入。  相似文献   

3.
约特干     
《中文信息》2008,(5):23
约特干遗址位于和田市西11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该遗址是古代于阗地区重要聚落遗址。历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残片、古钱、玻璃片、珠子、金质铸像、画押、玉块、骨头等。陶俑多为人物、  相似文献   

4.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5.
徐旭生先生在研究分析有关夏代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于1959年夏天亲赴豫西4县作"夏墟"的考古调查.第一个目标是颍川阳城,即登封告成镇.结果在镇西南约1公里处发现了八方遗址,内涵有仰韶、龙山和洛阳东干沟遗址类型的文化遗物.调查的初步报告公布以后,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注意.从1977年开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八方遗址(即现在的王城岗遗址)作了长达4年的考古发掘,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又在镇的东北部调查并试掘了一座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古"阳城".发现在战国陶豆上戳印有"阳城仓器"的文字,为告成即禹都阳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旁证.并进而从各相关方面作出论证,禹都阳城为颍川阳城,即今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禹都阳城不在濮阳.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1988~1989年在辽宁阜新、彰武进行的较大规模考古发掘和重点遗址复查工作的主要收获。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青铜时代三种古文化遗存的文化特征、性质、年代及其它有关问题。通过对阜新平顶山石城遗址的实地勘测与解剖,重点分析了这类城址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特点,确定了其文化性质。上述工作填补了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我急匆匆地赶往巫山小三峡在高峡出平湖之际,为已展览千年的古栈道"送行". 6月2日的清晨,云雾缠住登龙峰的"粗腰",横风斜雨轻轻打在脸上,一丝凉意袭上心头.在一片废墟的焦石岩码头,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精英,"长枪短炮"地寻找自己的目标时,我便租了一条打渔船,直奔小三峡.  相似文献   

8.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轮台县东南约20公里的荒漠中,地表可见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墙垣,城中有一高台。以往有学者推测此遗址可能为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经过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明确了该遗址城墙、高台构筑方式与基本结构。该城址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后废弃,是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一处重要城址,是目前新疆地区经科学考古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北缘城邦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新疆史前文明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内蒙古辽金考古队” ,对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进行了测绘和发掘 ,取得一系列新成果。考古专家运用先进的仪器对辽上京遗址进行全面勘测 ,完成“辽上京遗址等高线画”。同时考古人员在辽上京城南北大街的路面堆积厚达十层 ,每层都有文物出土 :有人面塑像、骑马俑饰件和各种建筑构件 ,有唐、宋、辽、金时期的货币 ,还有围棋子、扑满 (储钱罐 )、纺轮、梳子、镰刀等许多生产、生活用品。经考古发现 ,这条大街宽约 9— 10米 ,用“三合土”修筑 ,十分坚硬。在…  相似文献   

10.
铜陵市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位于铜陵著名的凤凰山下。凤凰山是中国著名中药材丹皮产地,现在新发掘的采矿遗址,又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古代铜矿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以及文化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96年5月30日上午,我和徐则浩教授,在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大钩等陪同下,慕名来到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参观。行程34公里,离凤凰山铜矿不远,穿过一大片芍药园,即来到遗址。这里原来是一个小铁矿,群众不断来此露采铁矿,结果陷一个椭园形的采矿场,发现了一些古代采矿井巷和采掘遗物,引起文物部门的注意。邀请…  相似文献   

11.
GIS在环境考古研究中应用的若干案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的G IS,是环境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G IS对遗址的空间位置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遗址域进行定量分析,可研究古代遗址的分布模式,人类对不同资源的开发过程,以及对应环境变化的生存策略;对不同类型的遗址进行可视域分析,可研究遗址的功能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对遗址的分布模式与资源间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研究社会不同人群对资源的控制以及社会等级的划分及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洪志 《理论界》2014,(5):114-117
辽宁朝阳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祭坛,是该时期迎来鼎盛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祭坛。本文从祭坛的起源与演变角度切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的形制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蕴含的礼仪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论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三环圆形祭坛的设计思路——"规"和"矩"并用、形制内涵——天文历法、祭祀对象——太阳,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14.
陈剑 《天府新论》2023,(1):封二-封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三星堆遗址一号、二号祭祀坑为代表的系列重要考古成果的公布,国内外学术界对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古蜀文明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关于古蜀文明渊源的探索工作也一直没有中断。宝墩遗址等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考古新成果明确了宝墩文化是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前身。但是,对于古蜀文明渊源的探索在时间及空间上均需要有新的突破。四川考古界以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及既往的考古资料为基础,把探索古蜀文明渊源的目光盯在了岷江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5.
小峡史话     
<正> 小峡,古湟中八景之一。①《西宁府新志》载:“西宁环山汇水,……出城二十里许有石峡焉,双崖门立,诸水会合,云泄雷奔。崖址可通马步,舍此行旅无他径。俗名小峡口。”小峡最初见于记载为《汉书·赵充国传》,称之为湟峡。《水经注》对此亦有记载,其云:“湟水径西平亭,北出漆峡。”查小峡山为祁连山南部余脉,亦称为南山。湟水经西宁  相似文献   

16.
1985年11月24——29日,我国“首次三国与诸葛亮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与会代表一百三十多人,来目北京、四川等十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文博等单位及日本、泰国和香港地区。这是一次交流关于“三国与诸葛亮”的史学、文学研究成果的盛会。会议分学术讨论和考察川北三国遗迹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二阶段的活动中,代表们考察了弥牟镇八阵图遗址,德阳庞统祠、墓,绵阳蒋琬墓,梓潼瓦口关、七曲山关羽庙,剑阁张飞柏、阿斗柏、剑门关、姜维墓、广元朝天驿古栈道遗址,还顺道参观了江油李白纪念馆,广元武则天纪念祠等名胜。大会共收到论文三十多篇。苏联、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及国内不少学者因故不能赴会,有的发来贺电,有的寄来贺信、贺诗及论著。会议讨论交流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米兰古城     
《中文信息》2008,(5):50-51
米兰遗址位于若羌县东80余公里的米兰农场团部东3公里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的保护范围为44.49平方公里,是由8佛塔、3座佛寺、烽燧2座、汉屯田水利设施和唐代吐蕃古戊堡遗址组成的一处面积广大的遗址群落,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国伊循城遗址。  相似文献   

18.
洛阳博物馆     
古都洛阳,素为文物渊薮之地。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以往,洛阳文物惨遭洗劫,大批精品流散海外。建国后,伴随基本建设的发展,文物工作者在市区及九县范围内,先后调查、勘测、发掘了夏都斟寻阝、商都西亳、周代王城、汉魏故城、隋唐东都城、韩国故城等十余座古城址,近千处古文化遗址,数万座古墓葬,出土文物达数十万件,其中不乏稀世珍品。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科学、艺术提供了大量实物佐证。建馆以来,先后举办了《洛阳历史展》、《洛阳文物精华展》、《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展》、《魅力洛阳——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证了吐鲁番新出"末胡营"文书属高昌王国早期王室文书,"末胡营"是专供商胡居住和交易的市场,它是古丝路上进行国际贸易的商城,也是西域商胡进行祆教活动的场所,其遗址就在高昌故城东北面的巴达木村。  相似文献   

20.
形声字"豫"从"象"得义,说明豫地有象;"个"本为名词,指竹竿,后语法化为一般量词,说明中原地区曾盛产竹子;"贝"族字多于钱财相关,反映了贝曾是古代的实物货币,贝的大量而广泛使用说明此地曾产贝类."象"、"竹"与"贝"均为亚热带或水族物产,现在在中原地区已消失或很少见,说明古中原气候跟现在比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语"望梅止渴"也能说明类似问题.考古学及地理学的成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