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现马背民族的史诗画卷——记蒙古族著名电影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提起塞夫和麦丽丝,恐怕许多人还不很熟悉,但只要一说影片《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看过的就不乏其人了。1993年,对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来说,无疑是...  相似文献   

2.
牛颂 《中国民族》2014,(3):70-70
2014年1月23日阴历"小年",我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度过的。令人难忘的是,这天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祭火日。盛大神圣的祭火仪式后,我见证了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奥利弗·斯通、日本Omega株式会社董事长横滨丰行与我国著名蒙古族电影导演麦丽丝,签署电影《成吉思汗宝藏》的合作拍摄协议。斯通签约了影片的总监制,横滨丰行签约了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3.
龙耀海 《民族论坛》2007,(8):F0002-F0002
<正>7月8日晚,我省著名歌唱家付辽源独唱音乐会《神秘湘西等你来》在湖南大剧院隆重举行,此次音乐会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  相似文献   

4.
蒙古奴隶制初探——蒙古诸部统一前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统一诸部于一二○六年建立起统一的蒙古族政权以前,蒙古的社会性质如何?是氏族制,抑或奴隶制?长期以来众议纷纭,始终未得到园满解决。一种意见认为,蒙古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且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形成奴隶制。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氏族制末期,奴隶虽然存在,但只是家庭奴隶,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现象。诸部统一后,蒙古族越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直接由氏族制过渡到封建制。另一种意见主张,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当其迈出原始氏族制之  相似文献   

5.
萧友梅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中,从国民音乐会的目的、国民音乐会的办法以及国民音乐会的功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民音乐会的价值,并对照西方音乐会和当时的国民音乐会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思想对于当今音乐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萧友梅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中,从国民音乐会的目的、国民音乐会的办法以及国民音乐会的功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民音乐会的价值,并对照西方音乐会和当时的国民音乐会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思想对于当今音乐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以下简称西苏旗),对蒙古族人口发展情况作了初步调查。解放30多年来,西苏旗蒙古族人口有了较快增长,从1949年的6687人增长到1986年的1.97万人,增加了2.96倍,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其中1973年到1986年蒙古族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0.31‰,是解放以来增长较快的一个时期。全旗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贯彻,全旗政治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使蒙古族人口迅速发展。纵观解放以来蒙古族人口的增长,是由低速增长发展为高速增长。建国初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文教卫生条件落后,人口再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线下实地调查和线上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微信使用对中蒙边境马鬃山口岸蒙古族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鬃山口岸蒙古族借由微信构建基于血缘、地缘、性别角色、业缘、趣缘等多种关系的微信群,其社会关系呈现出层次化结构。在微信使用的日常情境中,马鬃山口岸蒙古族通过共享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线上互动、明确微信村落群边界等方式维系其族内关系,通过族际亲属关系缔结、经济交往、互助互惠等方式拓展其族际关系,促使其社会关系显现出由现实到虚拟、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保障边境社会的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敖包和“敖包祭”是蒙古族典型的民俗文化之一,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原始的信仰意识,孕育和影响了蒙古族早期的建筑艺术,而且也形成了蒙古族原始的色彩学意识,对蒙古族审美取向中的色彩偏爱具有一定的作用,使蒙古族早期美术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崇尚自然、追求功利和师法宗教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艺术是蒙古族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科尔沁地区的音乐艺术不断丰富,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改变,科尔沁地区传统的蒙古族音乐艺术正在面临着削弱甚至消亡的态势,同时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研究不是很深入,现有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如何保护、继承、发展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影响下,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由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男青年结婚难、彩礼飞涨等现象已成为当今蒙古族村落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婚成家者也面临婚姻质量低下、离婚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民族社会良性运转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29日晚 ,会集了50个民族的中国各民族青少年代表团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林肯中心参加了由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组织的“迎千禧全球音乐会”。音乐会荟萃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著名音乐家同台献艺 ,常驻纽约的50多名领事馆官员、世贸中心协会会员城市的代表以及2000多名听众参加了这次盛会。在音乐会开始之前 ,世贸中心组织总裁把中国各民族青少年代表团郑重介绍给各国听众 ,并破例请代表团演唱了大合唱《爱我中华》 ,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中国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 ,孩子们青春美丽的笑脸 ,幸福自豪的目光 ,优美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神话是蒙古族文学的源头,也是蒙古族信仰文化的外化。蒙古族神话其所蕴含的对天地万物、祖先英雄、图腾崇拜和功能神崇拜等丰富内容,折射出蒙古族原始宗教中人性和神性高度结合。解析蒙古族的神话文本,不仅可以了解其远古的信仰文化,还可管窥蒙古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及精神世界之内核。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偏低,低于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平均水平,而且具有知行不一致的特点。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与来自农村与县城的蒙古族大学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与汉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巩固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利益基础、完善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是增强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民族性和民俗性融聚的代表,本文力图从蒙古族雕塑的艺术特征、雕塑的材质方面入手来分析其所体现的民族性,从蒙古族的生活用具、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来阐释蒙古族雕塑艺术所体现的民俗性。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从这些物化的文化符号中我们可以洞察蒙古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蒙古族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思维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蒙古民族为世界雕塑艺术做出的可贵贡献。  相似文献   

16.
12月20日晚,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外交学院共同举办的“多彩中华——中国各民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以别具一格的演奏形式,使首都人民再次近距离聆听了来自云贵高原、内蒙古大草原、延边地区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同时也领略了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带来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兴隆乡沈村,居住着一支近千人的余姓蒙古族。这支蒙古族保留有记载自己历史渊源及历代事迹的族谱,称《余氏历代家谱》。①按该族谱所载,余氏蒙古族系元朝皇帝宗亲,于明初进入康巴藏区,明、清两朝,敕封“沈边土司”,统治今沈村一带。余氏蒙古族属较为特殊的一支藏区蒙古族群体,历史上,其真正的族属,一直模糊不清,考之于有关正史,均缺载,见载的方志,也称其为“汉人”,1981年才被正式认定为蒙古族。因而,余氏蒙古族虽是一支入居藏区的元朝宗室,但在蒙藏民族交往的历史上,一直寂寞无闻,从未被纳入对藏区蒙古族研究的视线。本文拟将其置于整个藏区蒙古族当中,与其他藏区蒙古族做一比较,对于全面探索蒙藏民族关系,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经过历代相传,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珍贵的宝藏,更是精神的支柱和心灵的寄托。而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喇嘛昭村是蒙古族的聚居村。因此文章选取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为研究对象,使用查阅文献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讨论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的保护与传承,从而使得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能够得到外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以宗教为先导 ,从 13世纪起 ,在西藏政局变革中起了重要作用。萨迦派、格鲁派的兴起都与蒙古族的支持密不可分 ,清朝入藏也含有蒙古族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但是有一小部分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被学术界称之为"蒙古族穆斯林".其法定民族成分是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讲蒙古语,使用蒙古文,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