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充分吸收弗洛伊德、马克思等关于人的存在的思想,建构了自己的新人本主义理论.他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根据,以对"自然异化"的批判为进路,以价值论人本主义和马克思的"革命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弥合与创新为皈依,主张非同一性、个体性、感性和把自然纳入主体范畴.马尔库塞十分关注发达工业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立法及重构生态伦理"人道"三重境界——非暴力地"占有"自然、友好"对待"自然和让自然实现"美的还原"中,也灌注了其新人本主义主张.因此,从生态伦理的视角解读马尔库塞的新人本主义理论,重释马尔库塞生态伦理"人道"范畴、发掘其新人本主义思想旨趣,深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汲取走出生态困境,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中国"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的"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执政党的执政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必须与维护社会公正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党的执政方式必须符合现代民主社会发展对民主执政的要求,执政者必须履行更大的社会道德责任,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引领者的作用,执政者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之说的兴盛,关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学者还探讨了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演化的基本思路、逻辑起点和最高诉求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特点,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还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本质上而言是民主道德。新时期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 :以行政道德的法制化为特征的制度伦理建设、以民主的道德化为内容的道德规范建设和以民主道德的社会化为途径的舆论建设。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互相统一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民主道德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辨证唯物史观出发,从权力的人民化、廉洁化、民主化和阳光化四个维度建立了自己的权力伦理思想。马克思关切权力伦理的思想体现了工具正当性和价值正当性的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权力伦理的思想传统,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运用政治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发生学的方法,从政治价值理念、制度伦理、政治行为主体的道德自律三个方面来审视,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腐败问题就是政治和行政行为人的政治伦理缺失问题.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从政治价值理念、制度伦理、政治和行政行为主体道德自律三个方面,在社会政治主体、政治和行政行为人的头脑中建构起"善"的政治伦理规范,并以此来导向、规约和内化他们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有效遏制腐败思想的产生,杜绝腐败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本与语境结合的方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对杰克·伦敦及其经典作品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伦理环境之中人物有着不同的伦理身份,也必然遵守各自的伦理秩序,同时也进行着各种伦理选择。在杰克·伦敦的经典作品中,既可以发现自然主义伦理意识,也可以寻觅到中后期作品中社会主义理念的深刻冲击。杰克·伦敦在弱肉强食的严酷社会中挣扎生存,其生活经历深刻反映在其早期作品之中,四处漂泊而最终以作家身份获得成功,步入上层社会而又与其不断冲突。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杰克·伦敦向社会主义伦理意识倾斜并反映在其中后期经典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的契约伦理文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契约伦理在社会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中的调节功能,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时,主张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和继承了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无论是从经典作家的思想看,还是将经典作家的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联系起来看,或者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思想看,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都是变动的,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定型而不变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