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不能为了编造这种命题而扭曲和混淆别人的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但只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才揭示了现代哲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只谈一般唯物主义观点而否定实践观的核心作用,不是维护、而是贬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人学空场"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误读。只有以整个西方哲学为背景,从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即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出发,才能充分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本真内涵,凸显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 ,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然而 ,长期以来 ,在种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 ,这个问题不是被简单化或教条化了 ,就是被边缘化或干脆被遮蔽起来了。由于这种总体关系的缺失 ,无论是西方哲学的研究 ,还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和自由概念遭受的误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当今理论界 ,不少学者频繁地引证和谈论着马克思关于实践问题的各种论述 ,甚至干脆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本体论” ,但令人惊奇的是 ,他们对马克思的实践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杜威把实践的观点当作其整个哲学的基本观点,其经验自然主义、真理论及其他各方面的理论都具有实践论意义。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中最有代表性的派别;西方哲学中的语言等转向归根到底从属于主要由实用主义所体现的实践的转向。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超越了实用主义等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向,二者具有原则区别,但在强调实践转向上存在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统一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阐发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人类状况所提供的历史条件中重新领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于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关键的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对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的扬弃,而当代哲学诸重要学派的核心论题正是知识的存在论性质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开启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域,因此,马克思学说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是当代人类思想努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期至 2 0世纪初期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 ,发生了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 :(1)马克思在西方哲学的土壤上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更 ;(2 )一批反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哲学家最早推动了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既然以 2 0世纪的哲学为主体的现代哲学是从 19世纪中期以来的哲学发展而来的 ,那么 ,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以及现代哲学先驱们发动的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真实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 ,展望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走向 ,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关系的反思。这方面的研究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重在全面检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的种种误解 ,指出到目前为止 ,对两者关系的误识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片面地强调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认为他不是哲学家、或至少在西方哲学史上无足轻重 ;二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忽略它和西方哲学人文主义传统之间的承续关系 ;三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是对德国哲学遗产的继承 ,抹杀它和西方其他文化资源的关系 ;四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0.
陈金美 《江汉论坛》2005,4(8):61-64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创理论,恩格斯哲学、列宁哲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它们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批判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改革理论体系、关注时代性问题、加强“文本”研究、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但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有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路,我们就能实现“返本”与“开新”的统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以来,如何界定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一直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难题。与西方哲学发展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二元对峙相一致,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阐释模式。两种模式之争,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因此,从理论上界划两大阐释模式的深层逻辑难题,澄清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这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的理论起点。  一、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两种倾向  80年代以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是从斯大林体系出发的,而斯大林体系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更多具有科学主义倾向1。在这一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2.
孟琦 《南方论刊》2010,(1):12-14,7
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和出场,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了避免回到传统西方哲学的思维范式和基本框架之内解读马克思所导致的意义遮蔽,必须以整个西方哲学史为背景,对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深入考察。事实上,这场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对传统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置换,通过对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对传统哲学致思理路的改变,将哲学的根本视域转向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到实践人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3.
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应从本真精神、时代本质和存在论三个层面完整地理解和系统地阐明。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层面。从这个层面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的哲学。其次,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第二个层面是从时代本质的高度揭示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内在关联。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的本质或“总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是以劳动和资本对立为特征的私有财产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以此为基础的人类解放。就资本还牢固地控制着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人类实践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本质上仍属于“马克思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世界中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从存在论的层面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而在理论上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而且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以及全部近代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现实的内在关联,认为形而上学终结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正是这点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优越性,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比较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基础上 ,从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 ,提出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模型 ,进而认为对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单靠实践来进行验证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终结了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实践。马克思在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是创建了实践哲学,而是丰富了哲学实践。通过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社会活动、历史活动和世界活动,哲学政治化,政治哲学化,这是我们思考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探讨当今全球社会实践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理解马克思哲学需从其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角度出发。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立足于三个层面:以全面整体性地超越"当代现实"扬弃了启蒙哲学对现代世界的论证;以实践活动或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扬弃了启蒙的理性自由原则;以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统一的历史科学扬弃了启蒙唯一信赖的自然科学方法。这一区分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思想史意义,进而敞开其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对话,使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7.
再评刘放桐的马克思、恩格斯进步-退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放桐的马克思哲学革命及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型与进步的研究,必然导致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倒退到近代西方哲学的结论;刘放桐的这种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关系上的进步-退步论,既表现在他的相关论证中,也表现在他引领的这股哲学思潮的实际所是中.他的近代西方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内涵就是确立"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目标是人的世界的文明进步及其持续发展。由此,本文从文化哲学视野提出“重新理解文化”的方法论问题。文章批判地考察西方哲学史上在实践理论取向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认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特征导致了它从实践范畴中演绎出了这样一种结果——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的实践活动即与“现实生活过程”的分离与分裂。这是当代世界活动中全部文化危机问题的产生生根于实践理论中的根源。为此,进一步探索重新理解文化的方法论问题,必须从文化哲学视野真正走进马克思实践理论思想的真实内核。  相似文献   

19.
刘放桐 《社会科学》2008,(5):113-119
有的学者认为,肯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某些共同的社会历史和思想理论背景、肯定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转向,会导致将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相提并论.本文认为,这种肯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求实态度的体现;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仅不会导致相提并论,反而能更好地突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文臣 《理论界》2009,(3):129-130
德国古典哲学之所以在西方哲学中具有"经典"的意义,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研究主题具有传承性,其发展也一脉相承,并且这种传承居于哲学发展的主流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终成果是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则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不仅如此,德国古典哲学还与马克思哲学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再次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新时期下把握好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