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禅宗南北之争中神会的作用胡京国1994年初冬,笔者参加了在湖北黄梅县召开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中,禅宗史上南宗北宗之争,再次成为话题。有些学者认为北宗灭亡、南宗兴盛是神会“有意制造”、“故意兴起”造成的。言下之意,是神会挑拨离间...  相似文献   

2.
青原行思和菏泽神会都是佛教历史上传宗立派的著名人物,禅宗史书记载他们之间有一则著名的"神会来参"公案."神会来参"公案中菏泽神会向青原行思讨教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和尚此间莫有金针与人么",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么".  相似文献   

3.
汉传佛教是当今世界佛教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汉地佛教,之所以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地普遍选择大乘佛教,盖因大乘佛教注重利他济世、强调慈悲普度的精神,较诸小乘佛教注重自利、强调自我解脱更能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注重利生济世的大乘菩萨道精神和强调心性、注重现实人生的禅宗思想,确实是汉传佛教的思想特质之所在.汉传佛教(特别是禅宗)受中土主流意识形态之儒家思想影响之大,在融会、吸收儒家思想方面之成功,甚至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都堪称典范.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人间佛教”,继承和发扬了禅宗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太虚大师对于佛教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把传统佛教的注重“佛本”变成注重“人本”.  相似文献   

4.
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紫柏大师对文字禅的鼓吹是中国禅宗史上继宋代慧洪觉范之后对文字禅思想的又一次理论探讨与实践运用,对禅宗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明 《船山学刊》2014,(1):104-110
钱穆的一生,亲近过佛学经典、亲历过佛教修行、进行过禅学研究、参加过禅学争论、接受过禅宗大师影响,与佛与禅都有极大的因缘。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钱穆的禅学研究是以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为本位的。他指出,从佛教发展的角度来看,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台柱";从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来看,禅宗堪称佛教史上的"宗教革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禅宗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中国文化与异文化融合之典型。在20世纪关于《坛经》及其作者的争论中,钱穆反驳了胡适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考据在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了禅宗思想中的"悟"与"修"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神会大师像:梵像与政治在南诏大理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教授约翰·马可瑞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于今年1月前来进行学术交流。本文是他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的一篇论文。文章对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的神会大师像的来历、图卷的特征、禅宗列祖谱系、画像所传神会性格与现代学术研究以及云南资料在中世纪中国佛教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不乏精湛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世间"观念在释迦牟尼创教时期就提出了。在后来的发展中,佛教的不同流派或思想家对此观念又有多种诠释。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各宗派对其也持不同态度。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对此观念最为重视的宗派。禅宗提出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主张,实际是强调要努力接触民众,融入社会。中国近现代的佛教各宗也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佛教离开"世间"是不能存在的。但比较而言,禅宗在这方面还是最为突出的。禅宗在中国之所以发展极为迅速和影响巨大,与其能很好地平衡树立宗教目标与深入世间生活二者的关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的生命历程中曾与佛教禅宗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禅宗思想对温庭筠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有唐一代,虽然是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上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9.
《百丈清规》与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丈清规>是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制度创新.<百丈清规>的创制,适应了唐代当时社会生活经济变迁的趋势,规整了佛教风气,为佛教寺院经济以崭新模式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百丈清规>的创制,也提高了禅宗寺院经济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对后世寺院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禅宗五祖大师弘忍(601—674),俗姓周,原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比蕲州黄梅县,父早弃背,遇四祖道信出家,后成为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是中国禅宗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达摩一系的禅学,在弘忍时代才真正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大佛教宗派。他的弟子广布全国,禅宗南宗与北宗的开创领袖慧能与神秀,也都出自弘忍门下。  相似文献   

11.
禅宗与净土宗成佛论比较杨应龙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佛教宗派,虽然它们创立的时期先后不同,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净土宗肇始于东晋庐山慧远,后经北魏昙骛、唐代道绰、善导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唐以后莲池、魏源等高僧名土的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2.
兰甲云  周银 《船山学刊》2021,(3):103-112
六祖慧能之前,中国禅宗崇尚出世修行、隐遁潜修、静坐禅观.六祖慧能创祖师禅,一改中国禅林修行方法,主张顿悟.从出世到入世,从如来禅到祖师禅,自慧能起为大转折.六祖慧能的法嗣,神会承慧能之法,与士大夫广泛来往,大力弘扬顿教禅法,为接引大众,神会在破执方式、教授主体、教授对象、语言形式等方面大兴方便之门,对禅宗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禅宗是中国众多佛教宗派中最中国化的一支,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支.禅宗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禅宗的思想则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禅宗也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二十世纪以来,对于禅宗的研究与探索也己成为东西方学者与思想家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一“悟”是佛教,特别是禅宗哲学中一个极重要范畴。铃木大拙指出:“禅如果没有悟,就象太阳没有光和热一样。禅可以失去它所有的文献,所有的庙宇以及所有的源头,但是,只要其中有悟,就会永远存在。”①“悟”不仅是禅宗哲学的灵魂,也是禅宗美学的灵魂。南宗禅的历代祖师都以此为旗帜,围绕着“悟”这一核心,不断丰富、展开和发展着禅宗美学。而在南宗禅学与美学思想史上提倡的最为有力.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大慧宗杲和他的“妙悟”说。大慧宗杲(1089-1163)是宋代杨歧派第五世著名排师,法号大意、溢号普觉,创立“看…  相似文献   

15.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三十三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培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特征是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既以棒喝齐施为宗风 ,又假借语言文字以方便说法 ;在佛教内部倡导禅净合一 ,在佛教外部主张佛、儒、道三教融合 ,在禅学思想上反映出鲜明的调合色彩。  相似文献   

16.
佛教28祖菩提达摩遵照其师嘱托,于晚年来中国创立禅宗,首站到广州,建立了传佛心印 的第一道场,在岭南驻留3年,授徒传教;后到北方颠沛流离9年,开宗立说,临寂前预言:“一百七十年 后,佛法当在南方衍盛。”达摩祖师在中国创立了禅宗,起点在南粤,而最终又把禅宗兴盛的希望寄托于 南粤。禅宗五代单传后,达摩初祖的预言实现,曹溪禅崛起,开创了中国禅。广东在禅宗发展史上起到重 要作用,岭南禅文化积淀深厚,国际影响深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禅宗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且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佛教宗派。它经历了一个从禅学到禅宗,从达摩如来禅到祖师禅再到分灯禅的长期发展。但真正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由慧能创立。其门下发展弘扬而形成的禅宗南宗。慧能门下由于传承、教法的不同,又形成了宗风、门风各异的宗派,从而使作为中国佛教代名词的禅宗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特征。在慧能禅学的众多继承者中,真正贯彻了其禅学精神的是青原、南岳二系。这两系虽各有特色,但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求解脱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禅宗最具有中国特色,它不像其他中国大乘佛教宗派那样有直接明确崇奉的印度佛教流派或经典,如三论宗对中观派,唯识宗对瑜伽行派,天台宗对《法华经》,华严宗对《华严经》等,而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的自信自觉为基础。又由于自唐代会昌法难之后,直至明清,中国大江南北的佛教寺院多归属禅门,禅宗在佛教界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派,以至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因此,探讨中国禅宗缘起与嬗变的方式和特点,对于佛教如何中国化以及佛教如何最终成为中…  相似文献   

19.
两汉之交,佛教东传,在中国经历了初传、兴起,至隋唐便在空、有二宗分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中国化的佛教派系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佛学。其在思想理论上,集数百年之美华,援儒入佛,重点阐述心注问题。特别是禅宗,把心外佛变为心内佛,由外在超越转向内在超越,实现了中国佛学的第一次革命。宋元以降,佛教在经历了鼎盛之后转入了全面渗透的阶段,特别是禅宗直觉体悟、凝思寂虑等非理性思维方式,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恬膻幽隐、亦庄亦谐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知识阶层,并渗透到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争议人物,思想纷乱驳杂,其中佛教文化与儒家思想相汇合而占据主要地位.佛教文化对其的影响表现在与佛教结缘的一生、佛教文学的濡染、禅宗文字观的影响,以及其固有思想与佛教精神的契合.周作人对佛教是取舍有度不妄信之,因此他所尊崇的佛教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迥异于教徒的顶礼膜拜,显示出强烈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