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书院办学特色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它肇始于唐,鼎盛于宋。从官民兼具的办学主体、修身养性的教育理念、自由开放的讲学风格、情深意笃的师生关系四个方面着手,对宋代书院办学特色作了较为详细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一,推行书院改制,创立新式学堂 张之洞很早就教育领域,其最初办学的方向多是书院,如湖北的经心书院、四川的尊经书院、山西的令德书院等.  相似文献   

3.
抚州书院自唐天祐年间始创,历经宋、元、明三代的发展,至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有清一代,抚州先后创建、兴复书院60余所.清代抚州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官办书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4.
古代书院     
正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唐开元年间设立的丽下书院和集贤殿书院虽是宫廷图书馆而不是一种教育机构,但它却是"书院"名称之始。继此之后,唐代出现的一些私人创办的书院,只是士大夫个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中有几所如皇寮书院、梧桐书院、松竹书院等,已有讲学活动的记载,标志着以书院命名的教育机构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与术再统一的办学理念为书院制在现代大学教育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院因而能以其独特的运行机制、职责任务、课程体系、活动方式和特色文化践行着肇庆学院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非官方教学组织,它独立于政府规制之外,有其各自的办学特色和相对自由度.从书院独具一格的选址与布局,到以楹联题刻、讲会、书祭等为代表的多元人文环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书院环境的营造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这种“书院式精神”在无形之中对整个教育教学作了暗示和引导,对学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某些理念至今仍有精华之处,可以对当代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莆田书院文化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代,鼎盛于宋朝,巩固于元明两朝,衰败于清末。莆田书院文化起步早、发展快、数量多,成为全国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书院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在当地营造了一种从师习儒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私学、社学的兴起,为官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当地科教文艺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莆田书院教育方式颇具特色,办学渠道多,藏书丰富,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莆田书院文化的蓬勃发展,对“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官学、私学和书院三大教育系统,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一种办学形式,为培育人才、传播文化、繁荣学术、收藏典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清巴蜀书院特盛,著述创制,轶于汉唐。位于重庆江津白沙古镇的聚奎中学,从书院到学校,至今有151年历史,不但人才辈出,而且书院建筑至今大部分保留,是清代盛极一时的巴蜀书院中建筑、  相似文献   

9.
两湖书院是清末张之洞在武昌创建的变革中的书院.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给予两湖书院变革巨大的推动力,使其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两湖书院一直徘徊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修时文却以功名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既有经史之学又有西学;教学方法传统与近代交融;利用商业资金办学等.这种新旧并存格局和新陈代谢的发展趋势,正体现清末学术思想、政治主张的变动和抉择.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始于唐,成于宋.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关系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政治层面上的支持以及文化发展的推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书院的兴盛.宋代书院不同于当时的官学和一般的私塾,其选址的超然避世、办学经费的相对独立和学术交流的自由自主使它获得了千余年的持续发展,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