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社会治理的多元框架内,以青年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也存在着力量分散、发展水平不均衡、缺少政策引导、意识形态不统一等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困:给予青年社会组织参加社会治理的"空气和土壤";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关注程度和政策引导;加强青年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教育培养工作,以实现当代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对社会的渗透日益深入且全面的今天,青年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治理过程中,青年借助网络工具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了从以前在官方组织引导下通过传统途径参与到主动运用互联网平台自发组织参与的创新。当前,青年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专项管理缺失、社会信任度不高、发展性供给保障不足等问题。伴随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激发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需要从完善专项管理、转变观念态度、增强资源供给三个方面寻求破困之道,从而助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共青团是我国青年团体的群团组织,在基层社会中具有广泛性与支撑性,因而具备参与基层治理的可行性。同时,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对共青团的参与能力提出了挑战。文章基于共青团基层治理参与,结合当前基层治理需求,分析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状态,剖析参与状态特征,探究问题显现的原因。从而梳理出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的逻辑,力图改善组织的脱嵌及功能错位,从四个路径柔性融入基层治理,优化组织功能,促进共青团自身的发展,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治理机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治属性鲜明、组织覆盖广泛、联系青年紧密,在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方面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拓展共青团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就要聚焦思想引领,培育青年骨干,凝聚思想共识;聚焦组织建设,完善工作体系,夯实基层基础;聚焦联系青年,健全动员机制,整合工作力量;聚焦服务青年,精准摸排需求,拓宽工作范畴;聚焦重点工作,投身党政中心工作,彰显大局贡献度。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的代表,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然而,在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还存在着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成效。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精神引领;提高青年志愿者专业化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净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组织建设;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外部环境,增强"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是当代青年的主体构成部分,他们既有一般青年的共性,同时还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在职业发展受限、生存状况压力巨大、思想意识开放多元,是政治生活中的边际人。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群众性组织,需建立适应当代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且有效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路径,包括畅通联系渠道,促进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组织化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和强化思想引导,汇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提升社会协同水平、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和发展慈善事业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能力和行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尚存差距。要使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必须明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量大、质优、功能强的社会组织发展任务,采取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科学举措,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的发展促使社会组织的诞生与成长,而社会治理的理念和精神也要求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学理基础主要有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协同治理理念的确认、社会制约权力理论以及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主要包括系统治理功能、依法治理功能、综合治理功能和源头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考察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志愿者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脉络和志愿服务对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有助于重新审视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和志愿服务的文化价值功能。文章采用英格尔哈特的世界价值观问卷,调查全国13 000个青年志愿者,对比英格尔哈特在1984年和2007年的中国调查数据。研究表明:80后与90后青年志愿者的文化价值观处于生存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共生期,90后比80后志愿者更加追求幸福价值观,志愿服务行为显著影响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迁。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青年社会合作、拓展社交网络、增强社会融合、探索社会创新,培育新时代青年互助友爱、开放包容、和谐和合、主体参与的文化价值观,助力社会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从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根植于基层社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两岸社会组织被赋予了不同的治理内容和参与范畴,但就治理功能而言,它们都是促进社会福利及有效治理社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两岸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核、治理目标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共通性,为其破除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禁锢而进行交流借鉴奠定了基础。推进新时代大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指向,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成果,加快大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数量的激增,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社会组织既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其快速发展本身也被当作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政府毫无疑问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也应该主导社会组织的组建。政府过于积极地主导、甚至"操办"社会组织的组建将会违背社会组织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初衷,也不利于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政府不应该是社会组织组建的主导者,而应该是社会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2.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借鉴,是解决中国转型期诸多社会问题的关键。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在政府治理社会的诸多领域起到重要协助作用,在提高民众公民意识、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应提高思想意识,营造重视社会组织的良好氛围;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规范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热点议题。在探索社区治理的制度选择过程中,从多中心治理模式到合作治理模式再到公民治理模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话语权增强,行政力量对社区治理的控制程度逐渐减弱,这是社区治理过程中制度选择的帕累托改进。由于社区的异质化和碎片化特点,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制度困境,“名实分离”问题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问题严重遏制了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和服务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受益水平,因此创新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成为大势所趋。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就是构建社区契约和形成价值理念共同体的过程, 在此期间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能完全淡出,需要通过“政府购买+ 政社合作”的方式展开社区综合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创新机制拓展社区活动空间。社区组织发展的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资本建构,社区居民可在非完全信息动态中放大循环累积效应,从而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速度。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治理就是实现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与国家需求的有机统一。具体到青年工作,就要求将服务青年与(政治)引导青年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打破体制、系统壁垒,通盘整合相关治理资源,一方面积极拓宽青年自由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确保青年价值诉求与国家发展意志的内在统一。社区是青年活动轨迹的交汇点,围绕实现青年的约束、自治与动员推进社区团建工作、科学统筹相关治理资源,不仅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5.
贫困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和组织机制在减贫发展领域的应用,是包含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体。它既致力于建构援助者和服务对象“内外结合”,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协同互动”的结构体系,也是兼顾传统发展智慧和现代治理技术,积极推动居民认同及参与,不断提高贫困治理系统性的过程。未来,推进贫困治理现代化,还需要以农村社区的本土发展资源和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充分挖掘乡村留守群体和青年群体的优势能力,并从制度治理、技术治理和人文治理三个维度,优化贫困治理结构与秩序,推演出更加多元和符合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来促进居民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东西方社会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强调了居民参与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论述了社区社会组织是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提出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机制的措施,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相比碎片主义、全能主义、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合作,在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中吸纳社会力量,实现协同善治目标,合乎我国国情社情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打破政府全能的传统治理格局,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组织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组织治理体制,是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维系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善治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的作用。一方面,社会组织能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整合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失灵,补充政府力量。然而当前,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如自身能力有限、参与社会治理程度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新时代,社会组织应通过完善自身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主动独立参与社会治理,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在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主张以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为我们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源起背景及其核心思想,然后针对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对青年失业的宏观、微观原因分析,提出了五点针对青年失业问题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年工作社会化其本质内容就是优化青年的成长环境,增强协调解决青年的社会问题的能力。青年工作的社会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年问题的产生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如何运作,有哪些途径?本文谈一些粗浅看法。 首先,明确完善和健全团的工作社会化结构是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共青团组织是做好青年工作的主渠道。共青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教育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是团组织的光荣任务,因此,在青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顺应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完善和健全团的工作社会化结构,增强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和对青年的影响力,不断完善和扩展团的社会功能。二是通过接受政府委托,加大共青团在青少年事务中的份量。积极壮大团员队伍,加大组织发展力度,不失时机地在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中建立团组织,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团的工作对象遍布社会,工作触角伸向社会。三是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充分利用和大力开发青年工作的社会资源。通过合理争取社会赞助捐款,创立为青少年成长服务的基金、加快建立面向青年的中介服务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