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回族城市化和城市回族与兄弟民族居住格局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社会交往的相互动态影响,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回族社会所南临的重大课题。文中以宁夏银川市为区域个案,运用民族社会学方法,对城市回汉族居住格局的交错、变迁、相互影响、社会交往、民族文化的困惑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呼和浩特自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的迁移与居住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就历史而言,土默特蒙古族是原住民族,汉、满、回为迁移民族。民族居住格局在清中叶基本定型,此后己不能把后边几个民族看作移民。其他部蒙古族尤其是内蒙东部区蒙古族在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迁入。民国前居住格局基本按民族分区居住,辛亥至50年代初为分区居住到杂居过渡阶段,50年代至今总体上为杂居格局,只有回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从迁移与居住的关系上说,以前是由日积月累的民族迁移而形成一定的居住格局,辛亥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则逐渐转变为由一定的居住格局影响民族迁移。由于居住格局的不断调整,各民族的市内迁移也不断发生,使原来各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演化为“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而且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中。本文认为,杂居固然利于扩大民族交往,但聚居同样使民族关系和睦,而且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民族杂居主要是城市化和单位制的副产品。邻居关系和朋友关系往往超越于民族关系。这大概是我国第一个多民族城市社区史系统研究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疆伊宁市各民族间在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语言甚至居住格局都有变迁的情况下,民族关系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民族关系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居住格局、人口迁移、民族交往、民族语言、宗教信仰五个变量来分析伊宁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并就调适伊宁市民族关系的对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陶文俊 《民族论坛》2013,(6X):34-3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疆伊宁市各民族间在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语言甚至居住格局都有变迁的情况下,民族关系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民族关系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居住格局、人口迁移、民族交往、民族语言、宗教信仰五个变量来分析伊宁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并就调适伊宁市民族关系的对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是一个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有一百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和劳动,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东斯拉夫民族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1979年的人口普查资料,这三个民族的人口占苏联人口的72%,即三分之二以上。1979年,俄罗斯人共有13,700万;乌克兰人有4,200万;白俄罗斯人有900万。俄罗斯人有82%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约10%居住在乌克兰共和国,约5%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人有86.2%居住在乌克兰共和国,约10%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约3%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人有80%居住在白俄罗斯共和国,有11.1%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约5%居住在乌克兰共和国。所以说,在这三个东斯拉夫民族之中,在苏联境内居住最密集的当推乌克兰人,密集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播种民族教育的希望──桑植县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掠影谢德才桑植是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县。全县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万,占总人口的86%。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人口居住分散,全县4万余名小学生居住在离学校5华里以外的就...  相似文献   

8.
试论散居少数民族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散居少数民族立法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袁仲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散居少数民族,一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二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内但不实行区域自...  相似文献   

9.
清初锡伯族居住区域及与相邻民族的关系吴元丰锡伯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历史上,锡伯族的居住区域发生了数次较大的变化,伴随着居住区域的变化,其相邻民族也有变化。因此,锡伯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区域及其与相邻民族的关系,就成为锡伯族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跨界民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跨界民族金春子80年代,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陈永龄等提出“跨界民族”理论,并招收“跨界民族”硕士生,从此一个新兴学科“跨界民族研究”正式邮现了……跨界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分别在两个或多个现代国家中居住的同一民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  相似文献   

11.
主权赋予了现代国家进行民族治理、处理民族问题的自主性,而各国具体的民族事象和民族结构关系又彼此不同.在将民族国家分类为准同质性民族国家、移民国家、传统帝国转型国家、部族或民族整合型国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归类对比分析,着力于揭示民族问题和民族治理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举目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多民族国家内部,还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世界范围内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民族问题的产生都是基于相关民族的民族意识对于维持和平共处的临界点的突破,有的民族问题本身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狂热迸发的结果。世界民族问题困挠着全球化的进程,对人类的共同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题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分立主义混淆了国家与民族的区别,主张每个民族应有自己的国家,其结果引起了民族分裂式民族自决,导致了多民族国家中的许多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实质上讲是政治斗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在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平等团结的旗帜,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主义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各民族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位于亚洲腹部地带,历来是多民族、多文化的汇合地,也是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是民族利益的重要体现形式,对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中亚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不仅使得该地区民族问题复杂化和国际化,而且也给这一地区国家关系乃至国际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西龙脊地区实地调查的材料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主要从各民族之间日常生活中的往来和通婚状况等方面,论述境内民族关系解放前后的变化,描述了当代民族之间和谐共生的现状.龙脊的个案说明,在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指导下,各民族在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走上了融合共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清代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成功的。它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巩固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宗教工作也有其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2004年年会暨少数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讨会于2004年在哈尔滨市召开,有68人出席了会议,有35篇涉及黑龙江省10个世居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县域等范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略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人民群众日常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地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极为重要的工具,更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