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儿带是西南少数民族养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传统生活用品,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那些色彩斑斓、巧夺天工、形制各异的背儿带,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与祝福,是女性勤劳智慧的象征,承载着种族繁衍和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背儿带是连接母亲和孩子的纽带,因而也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收藏主题,以该馆收藏的西南少数民族背儿带为例,着重分析背儿带的装饰技艺和纹样特点,阐述其所蕴含的工艺性、社会性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钢琴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通常所强调的是对学生弹奏技巧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实现对音色的处理,但是,对于背谱这一内容则很少提及,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尚未针对背谱这一教学内容实现相应教学方法的科学定位。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钢琴教育中如何将解剖背谱法完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钢琴演奏中为追求理想演奏效果需要合理地进行背谱,背谱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演奏的成功或失败.本文从音乐记忆背谱的角度来分析,对背谱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努力寻找多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总结背谱记忆方法的实际运用规律,从而让学习者在读谱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认真探讨的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科学的记忆方法,努力提高背谱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小柳 《民族研究》2012,(1):51-60,109
在空间理论的启发下,基于对广西凌云县背陇瑶搬迁扶贫安置点居民日常生活的实地调查,本文揭示了当地瑶族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建构物质性空间和空间意义的过程,展示了在其新的家园空间建构中出现的社会文化变迁,指出了新家园的附属性和脆弱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背经转山是土族聚居区的传统仪式,其功能主要是农田祭祀与管理。在仪式中,多元信仰和民间组织的互动,建构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村落、村落与村落之间内生的秩序。这种由传统资源建构的内生性秩序,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你到过黔东北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吗?那里的人们都习惯于背负,不大喜欢肩挑手提。他们不论走到哪里,背上都背个背桶,再沉重的物品,他们背起来行走仍健步如飞。这种特有的善于背负的习惯,是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长期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适应能力。滇东北土家人世世代代定居在紧靠乌江流域和沿武陵山、娄山一带偏远高寒山区,山高坡陡,羊肠小道,不宜肩挑,适于背负。收粮打谷、搬运岩石泥土、送粪运草、砍柴取水、赶场购物,背负是群众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7.
壮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由于分布范围广,各居住区域地理环境、民族结构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而分成很多的支系。其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与云南省广南县边界一带,居住着一支自称为“布侬”的壮人,他们在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与其他壮人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他们每年逢七月十五日“擂背节”的习俗更著异彩。笔者身为“布侬”人,曾多次参加“擂背节”活动,近年来从事地方工作,又对“擂背节”作了一些调查,现将所了解的两省边界“布侬”人“擂背节”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钢琴演奏中为追求理想演奏效果需要合理地进行背谱,背谱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演奏的成功或失败。本文从音乐记忆背谱的角度来分析,对背谱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努力寻找多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总结背谱记忆方法的实际运用规律,从而让学习者在读谱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认真探讨的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科学的记忆方法,努力提高背谱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4,(8):67-67
8月13日,由溆浦县人民政府与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山背花瑶梯田景区项目启动。省旅游局局长张值恒、怀化市副市长杨开风等出席启动仪式。据了解,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的LU背花瑶梯田景区,将分3期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葬俗. 1991年9月12日,笔者在广西龙州县金龙乡贵平村峒坪屯,见到了当地壮族孝子背刀守孝、出殡、入土尽孝的独特葬俗. 据壮族老人农生明介绍,孝子背刀守孝习俗源于民间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人死了,肉都要分给大家食.有一天,一个小名叫“侬怀”的小孩在山里放牛,见到母牛产仔,由于难产,母牛辛苦地挣扎吼叫.回到家中,侬怀把这一情景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深情地说:“儿呀,妈妈当年生你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啊!养育你这么大就更不容易了.以后妈妈不在了,你可要记住妈妈的艰辛.”母亲的一席话,侬怀深深地铭记在心里.多年后,母亲年老去世了,侬怀悲伤地把母亲入棺,便背一把利刀守在门口,不让前来分母亲肉的人进入家门.人来了,他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杀了,把肉分给大家.人们听其诉说,便纷纷离去了.然而,还有一些人想前来分肉,侬怀日夜背刀守候,保护了母亲的遗体.出殡时,为让母亲一路走好,当抬棺至不平路,侬怀就把身体“垫”在路上让母亲“走”过,直至母亲入土为安.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钢琴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通常所强调的是对学生弹奏技巧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实现对音色的处理,但是,对于背谱这一内容则很少提及,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尚未针对背谱这一教学内容实现相应教学方法的科学定位。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钢琴教育中如何将解剖背谱法完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以鼓作舞,鼓之舞之。在恩施地区,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打鼓方式,即将鼓背在身上击打,这种鼓叫"土家背鼓"。21年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民宗局精心呵护下,历经编导大胆创新,专家建言献策,演员用心演绎,2014年3月2日,恩施州《土家背鼓》走进了中央电视台CCTV-3《舞蹈全民星》录制大厅,成功将这一全国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的显著提高,人们越发重视精神文化的成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正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流传于大巴山的一种古老的民歌——"巴山背二歌"于2005年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实现了跨越性、历史性的重视与挖掘.而即便如此当时的"巴山背二歌"已经慢慢在走向磨灭,它的传承与保护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身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情,在本文浅谈几点关于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巴山背二歌"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的显著提高,人们越发重视精神文化的成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正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流传于大巴山的一种古老的民歌——"巴山背二歌"于2005年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实现了跨越性、历史性的重视与挖掘。而即便如此当时的"巴山背二歌"已经慢慢在走向磨灭,它的传承与保护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身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情,在本文浅谈几点关于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巴山背二歌"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代表团演出的舞蹈《喜背新娘》,犹如一枝关不住的出墙红梅,以它自身特有的风采,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卓然绽开,令人瞩目。舞蹈表现的是彝族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精彩场面:在新人成婚之前,新娘在房中梳装打扮,一群美丽的少女陪伴着她,这时,在一片欢闹声中,新郎带着一队英俊的小伙子到新娘家“抢亲”来了。于是,观众眼前顿时展开了一场喜剧性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17.
宗教、习俗文化是青海城镇文化的一大特色。青海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重要园地,执政者推崇备至。宗教文化之兴盛也反映在城镇的建筑文化之中,宗教的节日活动也成为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城镇经济之发展,使其成为五方之民杂处之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居民,构成不同的文化需求层次,使城镇习俗文化既有共性,又具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崇尚真善美是藏民族的特质,大凡熟悉并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说:格桑为人真诚,即便是他当上了州长、州委书记或省民委主任都没有架子,他那略被高原的太阳晒黑了的脸庞总是挂着诚挚的笑容。因此,无论是他的上级还是下级都会称呼他那藏族中吉祥的名字“格桑”。他逢人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扫描电镜在个体水平上观察了两种宿轴锦鸡儿花粉形态,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藏锦鸡儿花粉外壁内部的超微结构。藏锦鸡儿花粉形态种内具明显分化,按外壁纹饰和形状可分为三类:1)具细网状纹饰、超长球形;2)具个穿孔、长球形;3)具不典型小穿孔.长圆形花粉。鬼箭锦鸡儿花粉形态也有一定的种内差异。此外,对其三个近级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更是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将阐述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文化背詈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