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乔贝 《伴侣(A版)》2021,(2):28-29
1.讨好型 这一类型的孩子,他们从小优秀,是众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虽说他们活成了别人眼里的骄傲,可在内心深处,他们却非常卑微. 这类型的父母眼中,优秀没有尽头,即便孩子再出色,也难以得到父母的肯定.为了讨父母欢心,孩子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更好的表现向父母证明.  相似文献   

2.
蓝天 《伴侣(A版)》2021,(8):48-49
一、利用假期,建立优质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矛盾难免发生,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解决亲子间的矛盾,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在亲子沟通中,"听"和"说"都是很重要的,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孩子需要被理解,而父母需要学会听懂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表达出这样的情绪,做出这样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叶子 《女性天地》2011,(11):53-53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十分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怎样正确地向孩子示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家长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1.告诉孩子"我爱你"。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对孩子的爱意。3.关心孩子的行踪,注意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4.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5.注意到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6.问孩子对家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一名画家。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  相似文献   

5.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情感水槽,当然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他们被爱时,水槽是满的,孩子的行为和性情都比较好,可以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能够面对同伴的压力,有勇气和自信与别人不同;当他们感受不到爱时,水槽是空的,孩子就会表现得经常抱怨、发脾气、哭闹、抢东西、粗鲁无礼、和手足吵架……孩子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情感水槽存量的指示器。如果,父母恰当地运用肯定的言语、爱的肢体接触、一对一的时间、精心的礼物、贴心的行动这5种爱的语言,就  相似文献   

6.
王丽 《伴侣(A版)》2016,(2):26-27
书店"搬运工",偏想做演员 王凯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在高中学业最紧张的时候,学到《雷雨》时,他就"不务正业"地组织同学们拍话剧.当别人都在刷题刷分的时候,他却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时候心气比谁都大,表现欲特别强." 虽然有着"演员梦",但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培养.包括父母在内,从来没有人看好过他的表演梦想.  相似文献   

7.
何楠 《现代妇女》2007,(7):46-47
开场白一位儿童研究专家曾对4000名3--10岁孩子的分享意识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孩子愿意让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只占16%;其中还有3%的孩子是在大人的提示和鼓励之下,勉强同意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对此,这位专家分析说:“以前的孩子,由于兄弟姐妹多,在平时生  相似文献   

8.
男孩的胳膊被咬了一口,是同班的一个女孩干的。 男孩的家里炸了锅!奶奶老泪纵横,颤巍巍地托着孙子的小胳膊,心疼地往那红戳般的伤痕上吹气;爷爷气得拿拐杖地戳着地板,逼孩子父母立马带孩子去医院打破伤风针;妈妈厉声责骂爸爸是“废物”,怪他去幼儿园接孩子时没有及时找到那“凶手”抽她两个嘴巴;爸爸还算冷静,劝了老人劝妻子,又抱起儿子鼓励他别怕痛。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选择权,父母不能专制。可是孩子又不谙世事,选择往往非常盲目,甚至是错误的。怎么办?我在网上购物,看到中意的商品,就放进购物车。6岁的儿子在旁边玩,很惊讶:"妈妈,你要买那么多东西吗?"我告诉他,人有的时候会冲动,一开始什么都想要,可是过两天,就不想要了,这购物车就是让人先想一想。  相似文献   

10.
骆晓戈 《老年人》2014,(4):27-28
正真快,孩子就快成家了。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儿女要成家的时候,做父母的有什么感想。至少我是既有一种喜悦同时又有一份失落。今后去看女儿,去探亲,将不是我们一家的团圆,而是两个家的相处。在中国,父母们很早就开始为儿女成家操心,包括攒钱给孩子买车买房。在这一点上远不像美国的父母们那样的洒脱,说好了,儿女养到十八岁,你是成人,做父母的真的什么都不管,自己贷款读大学,以及念硕士博士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学费自己找,更何况结婚成家,更是自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式教育的痛苦在于:我们都在与平凡为敌。也许有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会信誓旦旦地说:"孩子健康、开心就好。"结果,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彻底不淡定了,"成绩都倒着数了,还怎么幸福?"看到孩子成绩不如别人,焦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才艺出众,也焦虑……焦虑成了中国家长普遍的育儿心态。就像策划中的两个妈妈,一个觉得拥有学霸基因的孩子怎么会是学渣?不甘心;一个认为从小就表现出  相似文献   

12.
可乐妈 《伴侣(A版)》2021,(12):55-56
1.好好说话,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说出的话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实际上,再深的舐犊之情也需要正确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14.
这天中午,一对中年父母带着读高中的孩子来到咨询室。初步沟通后,我了解到这对父母都是单位的领导,言谈举止透露着优秀与强势。他们的儿子叫阿聪,正在市重点高中念高二。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阿聪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我当时闪过一个念头:这样优秀的家庭,一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会因为什么问题来咨询呢?  相似文献   

15.
导语:孩子在他的隐私外围画起了警戒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大了以后,在家里总爱给自己的抽屉、柜子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人很形象地说:“孩子这样做,是在自己的隐秘世界外围画了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因为孩子的隐秘世界是他们的自由王国。”有家长认为,在父母面前,孩子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私。于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甚至偷看孩子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察看孩子上网记录,甚至盯梢、跟踪……可面对父母的如此“关爱”,孩子们又有他们的新办法了,有调查…  相似文献   

16.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17.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测一测你是否会教育孩子做父母的都想教育好孩子,但是否得法.汀往不得而知。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并将总得分与结果对照,将会给你一些启示。1.孩子伤心地告诉你:一件珍贵的东西丢失厂,此时你作何反应?A安慰孩子,尽量使孩子不要为此事而太难过。(1分)...  相似文献   

18.
别打孩子     
父母大多不经过深思熟虑,一时冲动打孩子,结果造成孩子的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懦弱有的孩子由于害怕挨打,只要是父母的“命令”,不管是对是错,都乖乖地服从。这样“唯命是从”往往会形成孩子懦弱的性格。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比较压抑、沉默,觉得别人看不起他,平时很少与小朋友交往,显得孤独。说谎经常挨打的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为了逃避“皮肉之苦”,往往会编造谎话来掩盖事实。怪僻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之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孩子被打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  相似文献   

19.
一对80后小夫妻,婚后辞职回家当起了"啃老族".不工作、不做家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老人们看不下去了,自断家里的水电,逼儿子与儿媳离婚.(新浪网 7月28日) 一直以来,人到暮年,都希望家庭和睦、儿女幸福,而在这个家庭里,却真实地上演了一出老人逼儿子离婚的戏.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老人太过分了,哪有"不成人之美而成人之恶"的父母呢?然而,这是垂暮老人的无奈之举. 细观这名29岁颓废儿子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的教育缺失,迷恋网络、埋怨父母无能、透支银行卡、暴力回报父母,这样的孩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于不上进、不愿工作的孩子,不要说养儿防老,到头来,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这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也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优妈 《伴侣(A版)》2021,(4):30-31
"不尊重人"不惯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否也有这种现象:生气的时候,孩子会脏话连篇;长辈来家做客,孩子连招呼也不打;老师批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却敢当面顶撞老师;孩子非常霸道,不懂得尊老爱幼,对弟弟妹妹也是毫不客气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