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空间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途径的借鉴各种理论资源去进行新的审视、新的探索以寻求合理的解释成为必然,这使得各学科之间广泛地交叉融合,促成了学术范式的当代转型.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的倡导和人本主义思潮推动下,文化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地理学等空间学科,与日俱增地交叉渗透,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等人文学科亦经历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这场跨学科的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算得上是一次重大的学术转型,以"空间"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当前的文化问题,已经成为今天介入生活、研究问题难以回避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卫平 《学术界》2004,(4):156-160
当代中国的一些文化现象需要改变,理论界应当相应转换研究范式第一,整合各学科的文化研究力量,求异创新;第二,贯通中西,建设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色和优长;第三,应当重视研究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两种研究,不得替代.当代中国理论界中理论滞后与理论创新短缺的原因是在世界近代社会转型时,中国没有处于"首发"位置.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汉画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研究悠久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汉画学的学科基础。汉画学研究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的鲜明形象特质,具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的双重性,其主要组成部分——汉代墓葬遗存研究形成各学科研究的聚焦点。汉画学学科的建立,对汉画艺术与图像意义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国内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科从各自研究视域对其进行多维阐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随着文化研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何突破研究的固有藩篱,打破学科之间的学术壁垒,并在交叉学科视野下构建新型的文化研究范式,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这种新范式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国际"文化研究"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第二,要从不同的学科基点出发,分别形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圈,这些学术圈之间要更多地从"文化研究"本体出发,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辩证地吸纳各个学科视域下的"文化研究"成果。第三,高等院校应该在"文化研究"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交叉学科学术方法的倡导与运用中,起到一种引导促进、示范和带头的作用。第四,"文化研究"应时刻保持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引领。  相似文献   

5.
文化科学的发展,使得学科越分越细,以至于各学科难以交流。学科之间亟待沟通,通识教育应运而生。通识教育与通才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传播"术语和学科的生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及历史相辅相成,关系紧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仅能从文化与历史的脉络来获取.建立在这个论述之上,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语言的生成与发展,并由此来挖掘语言所反射的文化面向.历史文化语义学从学术的角度认为核心术语或概念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因此从各学科术语意义的历史与文化考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演进,以及文化之间折冲樽俎的互动过程,并进而解读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走向.本文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传播"这个术语与学科的生成与发展.分析则以构成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三个根干为依据:历史线索、个案研究、以及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7.
刘渟 《天府新论》2012,(3):120-124
近30年来,艺术史研究方法与角度日趋多元,使之朝着更为接近人文学科的方向发展。在扩大自身研究范畴与领域的过程与探索中,几个关键性的方法论立场是决定艺术史保持学科个性和边界的重要方面。艺术史研究应把着力点放在"艺术本体",而非纯历史分析。艺术史是主观审美判断与客观实证研究相结合人文学科。以艺术本体为重心的艺术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应审视"图像"的意义,使艺术史视野下的图像研究为其他人文学科提供文化研究的话语参考,而并非使"图像"成为其他人文学科涉入艺术史学科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成为国内文艺学学科反思的热点.当下西方文论界发生的从"理论"向"后理论"的转向提供了重审学科的新契机.对现代学术体系内学科层级关系的考察有助于看清文化研究崛起的真相,知识生产力的大扩张以及加剧的创新压力更是其动因.然而,文艺学原有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凸显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在"后理论"时期,重返学科本位和文学焦点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9.
张惠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05-110,158
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国际同类学科,而且,与国家政治越密切的学科,其专业化程度可能越低。导致中国社会科学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个学科都需要向政府提供治理国家所需要的知识,即"治国知识"。在学科的发展上,提供治国知识与学科的专业化这两者之间可能是有冲突的,越是要求一个学科提供治国的知识,这个学科可能就越难以实现专业化。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家社科基金各学科的《课题指南》所列条目,发现与国家政治联系越密切的学科,其面临的提供治国知识的压力也越大,因此,其专业化程度可能也越低。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民间文艺学学科框架的构拟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作者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可表述为:秉持民间文艺学"文学——文化——生活"三位一体的学科立场;坚守"以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口头范式为研究范式"的核心学科本位;倡导"审美——阐释——理解"分层次多向度的研究路径;借鉴并互补文艺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学术取向与多维度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