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教育部2006年1号文件,公布了今年被批准的本科新专业,上外“公共关系学”(国际公关方向)专业名列其中,就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上外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记者:上外为什么要申办这个专业?吴友富:中国申博、入世的成功,肯德基等跨国公司危机公关事件的有效应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企业国际公共关系战略的胜利。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着更为广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读了《公关世界》1996年第二期陈国明同学的文章“公关教学忧思录”以后,深有同感。关于我国公共关系专业的教学,除了文章中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公共关系专业的教师,我想就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公关基本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拖了公关教育的后腿 学生们在学了公共关系学课程之后,普遍的一个印象就是,公共关系学没有什么东西可学。从公共关系的定义不统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到公共关系学的体系不成熟等等,似乎公共关系学除了几条枯燥的原则之外,再就是别的学科的一个大拼盘。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感到公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公关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公关教育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更有不少学子将公关人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那么中国的公关教育发展现状如何?目前还存往哪些问题?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挺纪华强教授,请他详细地介绍一下中国的公关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传播系广州中山大学公共传播学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重庆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公共关系教研室长春公共关系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系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关教研室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师大公共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兰州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华南热带农大应用科技学院公共关系系哈尔滨现代公关职业学院浙江省公关协会培训中…  相似文献   

5.
公关财智会     
正公关财智会·导师专家学者团成员郑砚农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兴国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研究部教授崔秀芝原人民日报社公关信息部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汪秀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孟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纪华强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公共关系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  相似文献   

6.
冯婕  祝杨军 《职业时空》2008,4(10):62-62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健康发展,是近些年的事情。以前虽然在学界前辈的努力和耕耘下,也取得过重要的成就,但从未像现在这般受重视。高等公关教育是公共关系学和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边缘学科,从学科的成长角度来讲则更为年轻。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由广大学者通过对现实公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摄取、归纳和抽象,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备和成熟的体系,或者至少可以说,相比于之前“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高教公关具备了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公共关系策划即公关人员根据组织现状和组织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设计公关战略和具体公关策略的过程。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最高层次,公关策划的成功实施是公关活动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测效果的根本保证。公关策划能力是公关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各种意识、知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关策划》课程性质和地位《公关策划》是在《公共关系学原理》等公关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高级课程,是公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关策划》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现实应用意义。《公关策划》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相似文献   

8.
杨俊 《公关世界》2010,(5):75-78
2008年9月,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9月,我们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获得安徽省精品课程荣誉。我们一班人在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撰写20多篇教科研论文,在《高等教育科学》、《公关世界》、《秘书》、《办公室业务》等刊物发表,其中多篇论文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时刻,经济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知名公关教育教学专家杨俊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新型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作为新一轮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公共关系学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商业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进入中国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公共关系看作是一种外来的文化理念。这固然不错,但也有一定的局限。作为一门科学,公共关系学的确产生于美国,但是公共关系活动和思想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在西方许多公共关系学者看来,我国思想家孔子等人的民主思想、伦理思想已经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意识。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公共关系思想值得我们今天的公关从业人员学习与借鉴。如果我们一味盲目地抱住西方公关思想的法则不放,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公关理念抛置一边,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11.
爱德华·L伯内斯,公共关系学科的开创者;公共关系行业的奠基者;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的外甥和内侄;20世纪深刻影响美国的100位名人之中唯一的公关人,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这位103岁长寿的传奇公关人浸淫于公关行业近80年,见证了现代公共关系的整个发展历程,重温其公关思想和实践,对于今天中国公关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作者简介 马志强,男,教授.1957年11月出生.浙江传媒学院公共关系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浙江省公关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公关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公关专业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新闻传播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应用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最近揭晓的“1995年全国社科类优秀畅销书评选”中,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关系学》和《公关心理学》榜上有名。 《公共关系学》和《公关心理学》均是经过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一等奖: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创建和谐企业公共关系“和谐度”指标的失落与回归论企业公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氛围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大有作为由协调观到和谐社会构建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儒家和谐社会思想与现代公关理念的四个连接点运用公关科学创建高质和谐学校二等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公关能力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关系学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 邓伟志 邢颖 舒咏平 汪秀英 崔秀芝 单振运刘韵秋、李艳丽 徐刚、黄训美 段文杰试探公关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一词有“关系状态”、“行为(工作)”、“学科”三层含义。关系状态意义上的公共关系究竟是指什么关系?其本质特征(或曰基本性质)是什么?其在社会关系总体中如何分布存在,有何价值与意义?是人们从事公关工作,研究公共关系学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的基本问题。但迄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杨俊教授主编的《新型实用公共关系教程》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标志着“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关教育、教研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黑白门》以公关的理念告诫人们:道法自然,万物皆规律,同时提醒人们掌握公共关系学对于当今这个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1月30日—31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在云南大理大学举办2015—2016年度中国公共关系研究工作坊。
  此次年度公关研究工作坊旨在推动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和研究的发展,提升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工作坊开幕式上,CIPRA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郭惠民教授、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殷群副教授、温迪数字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悦女士分别致辞,并共同为“中国公共关系产业研究院”揭牌。由温迪数字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CIPRA学术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公共关系产业研究院”旨在推动中国公关产业研究,促进公关产学研对接,培育公关行业新生代人才。  相似文献   

19.
钟声 《公关世界》2010,(6):26-27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博鳌共同研讨“公共关系”这门学科,因为我来自地方协会,同时也结合我们今天在博鳌召开的首届公关节的主题“公关缔造和谐一公共关系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所以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内容也是关于地方的,就是“地域文化与公共关系”。今天在座的都是我们公关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关专业教学中,我们在为学生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在拓宽专业技能技巧、培养复合式、实用型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在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实务的教学中,从学生一入学,我们就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