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和批判以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站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揭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立场上,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根源和阶级属性、意识形态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人们对科学不自觉的推崇和盲目接受,使得科学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这表现在机械自然观和科学主义的盛行;但同时,民众与科学的距离也日益扩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深层文化危机。这又使得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这一问题凸显出来。究其原因,除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这一主要原因之外,还在于:首先,它来自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于稳定性的渴望和对于理解的追求;其次,科学自身也对上述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第三,科学哲学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科学教育和普及的简单化、通俗化也促进了科学向意识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科学如何作为"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认为其内在根据在于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理性的片面发展,即工具合理性压抑了交往合理性的发展,合理性标准被狭隘化为目的理性活动系统的工具合理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试图揭示技术与科学作为理性的产物是如何作为意识形态排斥其现代性基础,努力把人类从偏见中解放出来的理性为何并未必然导致人类解放的秘密,从而找出现代化合理实现的具体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始终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不仅开创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维度,而且在丰富和深化意识形态合理内涵的同时,在新的基础上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维度。推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全面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刻内涵,突破仅仅聚焦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批判维度的做法,同时凭借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加深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先进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科学如何作为“意识形态” ,哈贝马斯认为其内在根据在于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理性的片面发展 ,即工具合理性压抑了交往合理性的发展 ,合理性标准被狭隘化为目的理性活动系统的工具合理性标准。在此基础上 ,哈贝马斯试图揭示技术与科学作为理性的产物是如何作为意识形态排斥其现代性基础 ,努力把人类从偏见中解放出来的理性为何并未必然导致人类解放的秘密 ,从而找出现代化合理实现的具体道路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维度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一词的解释与运用,存在着多重维度。本文结合唯物史观的形 成过程,对马克思论述意识形态问题的若干代表性文本作了新的分析与阐释,以尝试厘定马 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维度,及其与唯物史观发展过程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同一到对立,再到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在认识论领域,人们应该如何克服认识的障碍,实现主客体的统一,系统地形成科学的观念是意识形态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对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是观念科学的发展,从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拿破仑、马克思赋予其否定意义,阿尔都塞将科学与意识形态绝对对立,再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功能来探讨意识形态,反映了人类认识论的深化;意识形态终结之争备受争议,但意识形态斗争远没有终结,意识形态批判将消除资本主义异化的现实存在、主体认识之弊,为共产主义实现打下坚实的思想观念基础,意识形态将真正回归认识论的本质,逐渐趋向科学的认识,实现主客体的统一,成为真正“观念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9.
新制度经济学有作为自身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看,新制度经济学本身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基于这一基本前提,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包含: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流变;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威胁;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与透析;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威胁,要在着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同时,构建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吴晓明教授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内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不仅反映了吴文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现实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而且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吴文对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属性的拒斥。然而,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规范理论,不仅符合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是厘清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与马克思的伦理学等相关或相近学科区分开来的关键,同时也能更好地明确和凸显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意义并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取得丰盛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对指导我们今天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确把握中国主流意识型态的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 ,能使我们避免以往哲学研究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失误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劝世良言》与洪秀全的思想,找到两者对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个观念:"三位一体说"、"原罪论"、"平等观"解释的差别,来阐述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核心仍来源于儒家文化,之所以其中会出现一些基督教文化的影子,是因为文化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意识形态是指以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达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切身利益的观念体系,为特定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提供直接的辩护。经济学不是纯科学,它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属性。当代最典型的经济意识形态是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经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低碳经济"等经济概念都是西方垄断资本代言人制造出来的话语,包含意识形态的陷阱,我们应该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蕴涵着文化意义,文化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文化本质的集中体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伦理文化意识形态、人文文化意识形态、科学文化意识形态是文化意识形态在不同的精神活动领域的不同存在样态,它们构成总体性的文化意识形态,并且各自以其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当代发展,应顺应文化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以其文化意义的提升,推进观念领域的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使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研究成为当前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涵、文化与意识形态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通过这个唯物历史观的前提--“现实的个人”来透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力资源的挖掘利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问题,对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具有本体论意义;意识形态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意识形态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通过三重视域系统建构了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在批判性视域中批判唯心主义的虚假意识;在阶级斗争视域揭示唯心主义的虚假性来源于阶级性;在唯物史观视域指明阶级性根植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并揭露德意志虚假意识如何发生。虽然这三重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但却环环相扣。分别基于这三重视域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理论,都有独创之处,但未能以整体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