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长卿《刘随州集》,收诗500有奇,重见他人集中近30首.单是重见皇甫冉集,就有10余首之多.现在我试着辨析一些诗,并按《丛书集成》本《刘随州集》标出卷数.一、《寄灵一上人》(卷三),题下注“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冉集题《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入云门所居》,有“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句与赴无锡尉相合,又云“新年芳草遍”,是新年初春时也.郎士元集题《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但李嘉祐另有《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灵一有《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故应为皇甫冉  相似文献   

2.
大历十才子     
所谓大历十才子的说法颇为纷歧。据胡光炜引《读雪山房唐诗钞》所载“大历十才子”人名为: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佑、司空曙、韩翃、卢纶、李端、李益。《文学史讲稿》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廿一年进士,至德宗为监察御史,终随洲刺史。他的诗五  相似文献   

3.
康熙初年,常州董以宁、龚百药、邹祗谟、陈玉璂提倡古文之学,当时称为“毗陵四家”.“毗陵四家”以复兴荆川古文相号召,他们的文章观念也受到清初遗民李长祥的影响.他们提出文章经世、根柢六经的主张,追求醇厚雅洁的文章风格,对秦汉派和唐宋派采取折中的态度.陈玉璂是“毗陵四家”的核心人物,他在家中“学文堂”展开文学活动,促进了古文理论探讨的深入和古文创作的繁荣.康熙十年后陈玉璂将邵长蘅引为古文同志,继续阐扬古文之学.“清初三大家”的形成与“毗陵四家”的古文理论和文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全唐文》三八八)称皇甫冉诗文“存于遗札者三百有五十篇”,由其弟皇甫曾编集。《新唐书·艺文志》(六十)著录《皇甫冉诗集》三卷。《全唐诗》收诗二百三十四首,编为二卷(二四  相似文献   

5.
王仲荤先生《魏晋南北朝史》第五章第二节论孙吴屯田云:“较大规模的民屯在毗陵,有男女备数万口。”并引《三国志·吴志·诸葛谨传》附子《诸葛融传》注引《吴书》为据:“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王先生定毗陵屯田为民屯,当据《宋书·州郡志》所载“晋陵太  相似文献   

6.
毗陵庄氏是江南望族,毗陵庄氏家学渊源,名人辈出.<毗陵庄氏族谱>为中国名谱,重修<毗陵庄氏族谱>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图文并茂,装帧美观,前超古人,后启来者,乃乡邦之文献,为谱苑之奇葩,是研究中国历史、民族传统、今文经学的最生动翔实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毗陵驿在明清时期是江南运河第一大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通过船只穿梭于南北。历代文人士子途径毗陵驿留下了不少诗文墨宝,或抒发羁旅之思,或感悟而歌,不少壮丽诗篇应运而生。毗陵驿在文学中最大放异彩的一次莫过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贾宝玉与父亲的诀别设于毗陵驿。诗文丰富着毗陵驿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8.
一、从"诗国"和"诗派"说起 中国在世界上有"诗国"之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常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诗国"之称,这是常州人的骄傲.当然,后一个"诗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市或地区.另外,这个称呼也不是自封的,它有历史根据.大约是在清代初年,浙江著名诗人查慎行(初白)就有过这样的诗句:"毗陵诗国千年事".  相似文献   

9.
据相关资料考订,皇甫湜的生年并非学界所说的大历十年至十二年,应是后推十年的贞元三年;解读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一诗并结合皇甫湜的释褐时间,李贺的府试时间当在元和元年。  相似文献   

10.
据相关资料考订,皇甫浞的生年并非学界所说的大历十年至十二年,应是后推十年的贞元三年;解读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涅》一诗并结合皇甫浞的释褐时间,李贺的府试时间当在元和元年。  相似文献   

11.
皇甫冉考论     
<正> 皇甫冉是活跃于唐玄宗天宝至唐代宗大历年间的诗人。他和他的弟弟皇甫曾,被时人目为二张(晋代的著名诗人张载、张协)。他写的《巫山高》,在唐人所写的数不胜数的巫山诗中被认为“独获骊珠”之作。在灿如群星的唐代诗人中,皇甫冉这颗星星也许并不炫目,但他的生活道路和诗歌创作却均有其独特之处,值得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与交大虾蟆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扼要地介绍了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一诗的诞生经过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诗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一句,使“虾蟆陵”名扬于天下。进而,作者对“虾蟆陵”这一古址的方位进行了多方的论证,并认定古址的位置就在今天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南侧的网球场西南角,这一研究结论是学校建立“白居易东亭故居”后再建“虾蟆陵故址”的重要依据,也为学术界对这一古址的研究提供了具体而详尽的论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对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与《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二诗中"严少尹"的身份有严挺之和严武二说,二诗系年亦有开元二十一年与乾元元年之说;对《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诗中"严尹弟"则一致认为是严武,诗作于上元元年。经笔者考订,认为"严少尹"与"严尹弟"俱为严武,三诗俱为王维与严武交游工作,前二诗作于乾元元年,后一诗作于上元二年。  相似文献   

14.
刘长卿蒙冤入狱及两遭贬谪主观原因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之所以仕途偃蹇,蒙冤入狱,甚至两次被贬,一生坎坷,其个人"直道"为官,耿介做人的勇者精神和百折不挠、报效国家,体恤百姓的为官之道是重要原因,与其同时代的皎然却批评刘长卿等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甚至把"诗道初丧"的责任归于刘长卿等,以为他们不关注国运民生,对刘长卿来说确实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5.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释氏诗中六处异文作了考订。认为“忘妙”应当作“志妙”、“玉润”不当作“玉涧”、“涧生津”应当作“润生津”、“海沤”应当是“海区”、“闵吴”应当是“关(关)吴”、“去流”应当是“法流”。  相似文献   

16.
《诗》纬以“天地之心”解《诗经》,提出了“三基”、“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阐释范畴,以对应阴阳五行的变化,作为王政变革的依据,并以“三基”、“四始”、“五际”说《雅》诗,“六情”、“十二律”说《风》诗。  相似文献   

17.
在不少古汉语教材和文章里,常举“王、雨、衣、军”等词作为“词类活用”的典型例子。如: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大雅·大田》)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子·天论》)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传·僖公三十年》)  相似文献   

18.
《诗·召南·行露》尽管首章脱简,但二、三章意思显豁,因此古今说诗者几乎无不沿着诗序所揭主题“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加以发挥。从毛亨、郑玄、孔颖达直到王先谦,强调“女终不弃礼而随此强暴之男”、“婚姻礼不备足而女守死不往”,把主人公打扮成封建礼法的卫道者;今人余冠英等说此诗写“一个强横的男子硬要聘娶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并且以打官司作为压迫女方的手段。女子的家长并不屈服,这诗就是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学领域里,常州词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早在清初,就出现了以邹祗谟为首的毗陵词人群,人员较多,词作颇丰,是开启清词中兴局面的一个重要地域性词人群体。他们为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提供了丰沃的词学环境。另外,在词学理论上,清初毗陵词人已开启了尊体、寄托、重学的先导,对常州词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刘长卿是中唐前期最有成就的诗人.这时,诗国上空最灿烂的两颗明星——李白和杜甫,已相继殒没了。但微云中仍然群星闪烁.其中最有魅力的那颗星,就是自认为“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了. 关于刘长卿,由于历史资料缺乏,他的一生曾象谜一样长久未被解开.以致有不少选本把他次于李、杜之前,视他为盛唐诗人。直到近年,傅璇琮、卞孝萱、乔长阜等同志对刘集作了深入考证,才逐渐揭示他身世之隐。在时贤开山性探索的基础上,我对长卿的诗文作了系年,对他的一生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