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方文化场馆资源是传承相关文化产品中的文化精神的物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基础,是世界认识中国特有的文化品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有利条件。绵阳文化发展百花齐放,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拥有渊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爱国名人文化、平实厚重、敢为人先的川蜀传统文化等。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利用地方性文化资源,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性文化场馆相融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  相似文献   

3.
作为景颇族"生活必需品"的火塘,是对"火"这一意象的普及应用与极度延伸。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探索景颇火塘文化内涵,得出火塘是景颇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传承的交汇点,通过研究能让人们认识到火塘文化的重要性,让火塘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单边策略,坚守中国文化身份,保持民族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尤为重要。在此情形下,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培养一批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复合人才,并以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构建良好文化生态,推动和影响世界文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传承主体的知识结构碎片化,难以对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主体意识出现迷失,不能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自身缺乏真实的在场,影响力减弱。在大数据时代下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反思,尝试从完善主体的知识结构、转变主体的思维方式、转变红色文化传承的言说着手,全面认识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文化,还原并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6.
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创新,发挥教育文化传承的功用,提升受众的多元识读能力及多模态素养,有利于增强受众的民族文化自觉和认同感,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扩大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人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动物,更是一种修辞动物。修辞是主体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修辞话语通过外在的文化镜像承载在主体心灵世界中,它所反映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态度凝聚为个体的记忆,这种个体记忆和群体认知模式被不自觉的解释为主体的历史存在和现实存在的一个约定性符号。文章结合"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方式和传统文化,探讨在文化传承视阈下修辞与汉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振侠  杜东跃 《职业》2022,(2):25-27
作为河北省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院校,邢台技师学院要充分利用邢襄本土文化的文化魅力、向心力和亲和力,激发师生主动探究、自觉传承邢襄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师生灵活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传承和展示邢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耿发起  郭喜东 《城市》2007,(9):13-16
2007年5月,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天津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展现天津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自然风貌和现代大都市气息.要求都市园林绿化做到"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内涵丰富,城市个性突出,生态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10.
政府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纳入我国今后发展的总章程中,由此表明我国的文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建设文化强国,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并发扬光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必然承担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这一重任。本文在明确高校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分析当前高校承担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索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James P. Spradley developed a systematic program for us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as data for cultur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program, the diversity of urban culture can be studied using ethnographic interview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life history techniques. Spradley studied a Kwakiutl chief, tramps, cocktail waitresses, and deaf people and stimulated the study of variety in modern socie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integrated in Spradley's work.  相似文献   

12.
齐骥 《城市观察》2013,23(1):96-10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实质是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过程。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线性的“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多元的“文化创新”的展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大北郊作为以金属器加工制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生产者集聚的生活社区,其成型、变迁和发展,是基于文化自觉的城镇化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3.
徐琴 《城市观察》2011,(3):62-69
历史文化名城或城市的历史街区经常陷于保护性衰败或建设性破坏两大文化和社会困境之中。两大困境的突破之路在于通过有机更新实现城市的文脉延续、文化传承、文化再生与城市复兴。有机更新就是集物质更新、生活改善、文化再生和社会活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更新。有机更新要求以谨慎的渐进式更新取代草率的激进式更新,以"自下而上"的自愿式更新取代"自上而下"的指令式更新,以多个主体的合作行动取代强势集团的单边行动。  相似文献   

14.
2010上海世博会以其独特的理念、新颖的形式成为全世界的视觉盛宴,其中各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合理运用成为主要特点。本文针对上海世博会展馆对中国文化艺术元素的运用进行梳理,并寻找出规律,进而对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对上海城市文化研究、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并对弘扬世博精神、传播城市文化、发展先进理念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城市观察》2009,3(3):71-78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巨系统下的子系统,由文化核心价值水平、城市制度健全程度、城市政府管理效率及创新、城市国际化水平、城市文化中心影响力等指标组成。本文对港京沪津穗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分析,并就城市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points to the increasing geographical diversity of gays and lesbians, in contrast to cultural narratives that link gay and lesbian sexualities to urban spaces. Examining the sexual identity constructions of rural gays and lesbians thu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analy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al and personal levels of narrative identity. Drawing on data from thirty interviews with rural gays and lesbians, I address how this group negotiates cultural narratives about queerness and constructs sexual identities in rural locales. I find that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geography make clear distinctions between urban/rural and draw on elements in rural culture. These interpretations provide resources to modify cultural understandings that narrate gay/lesbian identities in rural areas as closeted, hidden, and oppressed.  相似文献   

17.
李成 《职业时空》2012,(1):158-159,162
综观新疆绿洲文化的发展史,多种文化的并存、交融与互补是其显著的特色。而新时期新疆绿洲文化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惑,因此,弘扬新疆精神应与新疆绿洲文化的整合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Social Work Education》2012,31(2):168-183
Despit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nd social diversity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there is a dearth of social work literature related to disability culture. A review of disability studies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 disabled people's movement already affirms and celebrates the existence of disability culture as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agreed upon assumptions: disability culture is cross-cultural; it emerged out of a disability arts movement and its positive portrayal of disabled people; it is not just a shared experience of oppression but includes art, humour, history, evolving language and beliefs, values and strategi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Essentialist concepts of culture, as represented in assimilationist and pluralist social work approaches, provide social workers with the false belief that there are cultural competencies that one can develop that are sufficient to become more culturally sensitive. However, analysis of the critical theory underpinning disability culture demonstrates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politics is fundamental to social work education if it is to support the work of the disabled people's movement in demystify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norms,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f dominant culture which are represented as neutral and universal.  相似文献   

19.
李燕 《城市观察》2014,(4):166-175
在世界同质化加剧的今天,地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成为城市提升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从地方的视角体察城市的演进和变化,进而构建"想象的地方",或者可以成为地方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种方式。不过,地方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地方根著于历史,但地方又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因而地方处于流变之中。根据地方的社会建构理论,广州的作为地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首先可以集中表现为由千年古港的经济活动所建构的商贸文化传统。以千年古港和商贸之都为核心,构建"想象的地方",就是将这种商贸文化传统融入多种表现形式的城市叙事,通过地方记忆的再现,获得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20.
梁国诗 《阿拉伯世界》2004,(1):55-59,38
伊拉克是一个约有7000年文明的古老国家,留下了上万处重要文化、历史遗址、遗迹以及无数的文物珍宝。历史上,伊拉克的文化、历史遗迹与图书、文稿和文物等曾多次遭到战争的毁坏,但人类进入今天的文明时代,现存的伊拉克珍宝却再一次遭到被标榜为世界最文明的美英等国发动的战争的毁灭性破坏。目前,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联手,以拯救人类这一最古老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