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从收益和成本角度对企业规模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企业在一定的内部资源和社会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边界,超出此边界则产生无效率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外部性成本"更加突出,企业的边界不仅要受到内部成本和收益的制约,还要受到维护公共利益的外部"权力"的制约.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以"铁本"事件为背景,阐述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民营经济忽略企业的"外部性成本"而导致的投资膨胀问题,并指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将经济社会学关于小群体的社会性互惠行为理论运用于内部劳动市场研究后发现,企业内部劳动者之间群体互惠行为促进在劳动分工边界模糊情况下交易成本的节省与劳动和谐的提高,继而提高劳动效率。互惠行为引起高技能者的劳动技能溢出以及收益外部性,高技能者劳动技能溢出的经济外部性不能在劳动定价中实现经济收益,而是通过行为互惠合作中的情感收益得到补偿。此外部性将会造成劳动市场二元结构,即高技能者收益相对偏低与低技能者收益相对偏高导致高技能者相对短缺和低技能者相对过剩。但是,通过提升高技能者的社会赞誉与尊重方式,可以补偿他们劳动技能溢出的收益外部性,从而缓解高技能劳动者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外部性激励优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济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法,首先对正外部性激励的成本-收益进行定性的经济分析,然后求解正外部性激励的经济原理、手段及优化的途径,以求提高正外部性产品的供给水平与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空间集聚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从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和技术外部性的正效应中获取竞争优势,但不可避免地也受到集聚区资源和技术创新的约束以及知识溢出带来的负效应.技术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得以发展的主要手段,但技术创新成本和知识外溢的负效应,直接影响到其创新策略选择.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和博弈策略分析表明:科技型小微企业空间集聚机制主要体现在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方面;非合作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导致创新效率损失;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保护知识产权,建立集聚区行业联盟是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区“创新”概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集中的治理结构和控制权私有收益使得大、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成为现代公司治理和财务领域关注的焦点,而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探寻大股东和所有权集中的经济动因、大股东收益的独占性以及其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等问题,更是成为近期企业投资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按照公司财务及投资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脉络,以企业投资问题为主线,结合近期的研究热点,以控制权私有收益为视角,从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研究以及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两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以分析目前研究成果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由于准公共物品属性带来的搭便车现象造成的投资不足等问题,应对轨道交通的成本和收益边界进行重新界定,完善轨道交通的战略管理和成本补偿机制。从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构成展开分析,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成本动因,将外部性目标纳入城市轨道交通战略目标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模,确定战略成本动因影响战略目标的权重,可为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成本管理,进一步明确成本补偿范围,完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2016—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履行社会责任对数字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企业以“共同富裕”为策略进行社会履责能提升投资效率;降低代理成本是该提升效用的传导路径之一;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数字经济企业受到外部更多关注时这种提升作用更显著。验证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数字经济企业履责的适用性,为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边界扩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边界是由其内部的交易成本决定的。当边界扩张所导致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便面临极限。我国公立大学的边界扩张基本上是"原版复制型"低层次平面扩张,并因其外部性特征明显,经营者普遍缺乏成本意识。政府与学校的合作一旦偏离国家目标函数,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就会被无限地宽容。公有产权下特殊的自我借贷关系,在创造大学边界扩张的同时,也创造出大学与市场机制内在联系的断裂。公立大学科学的发展观依赖于政府供给低成本的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组织边界理论,借鉴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模型,在界定人力资本、组织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几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组织成本收益和市场交易费用收益的比较模型,探讨人力资本与组织边界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交易费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私权性、专用性和群体性适度控制并合理利用,可以节约组织成本,提高人力资本收益,促进组织边界扩张,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着重对企业内部物流组织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深入剖析其管理制约因素,指出构建高效快捷物流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控能力的策略,以期帮助企业加快库存周转率、缩短交货期、提高生产柔性、降低物流成本,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效率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如果能合理运用公共关系,协调和改善企业的对内外关系,使企业的发展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谋求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信任、好感,就能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优势出发,研究跨国公司参与东道国市场竞争的研发策略行为,从而为我国企业参与同跨国企业竞争提出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提升我国民族企业的生存能力,扩大其发展空间。通过建立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博弈模型,发现跨国公司比东道国的企业愿意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但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策略是选择风险小、能减低成本且规模效益明显的项目投资;东道国的企业则相反,对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比较小,但对风险的偏好较强。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一般对国有经济的退出问题的探讨都是从体制内的角度出发 ,而在转轨期 ,这一退出方式面临层层壁垒 ,增加了退出的成本。因而试图寻求另外的退出途径——体制外的被动退出 ,以便实现同样的目标。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由国有经济的目标函数内生决定的 ,具有动态自发演进的特征 ,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一种卡尔多改进 ,并具有渐进性、与市场化进程的同步性和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等特点 ,决定了其退出的可行性 ,继而通过退出机制的设计 ,以消除体制外退出的壁垒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油田炼化企业成本预算编制、成本预算执行过程、成本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过程和审计内容 ,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轨时期 ,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也已经认识到原有的遍布于各个领域的国有经济与具有机制灵活、经济成本的自我约束力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膨胀力较强的非国有经济相比 ,效率低下而明显的缺乏竞争力 ,并呈现出不断收缩的态势。针对这一情况 ,国有经济的退出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 ,并提出了多种退出方式 ,但这些探讨多是从体制内主动退出的角度出发 ,然而由于体制内主动退出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 ,且在转轨时期面临着层层壁垒 ,使得我们必须对这一退出路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煤炭企业集团合理规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炭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炭企业集团的合理规模问题。从核心层企业规模入手,通过对煤炭企业集团核心层纵向规模与横向规模两方面的研究.得出核心层企业纵向规模、横向规模及煤炭企业的内外部变化的合理界定。结果表明合理规模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只有适度的规模才能获得最大规模经济,为煤炭企业集团合理规模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选取恰当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B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年的成本数据,借助成本动因合并的矩阵模型,选取该院4个具有代表性的勘测设计科研项目进行成本动因和成本动因合并分析,指出成本动因合并的矩阵模型成功降低了勘测设计企业间接成本矩阵的维度,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勘测设计企业成本动因数量的选择提出完善成本动因维护制度、落实滚动预算、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和网络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月1日,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率先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报表等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会计核算方法比较复杂,不同的会计核算会对企业的财务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次长期股权投资的修订,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其持续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有利于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剖析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修订前后的变化,对其主要会计核算进行举例分析,并分析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分布的Hotelling模型,同时考虑上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内生决策,探究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后发现,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短期可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甚至市场份额的扩大;长期而言,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影响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有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时,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下降,降低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负相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时,会促成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提升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正相关。但不管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长期都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该结论在二次运输成本情况下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学者尝试沿袭高阶梯队理论逻辑,探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决策之间的关系。但是,“海归”高管如何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却鲜有相关实证研究。尤其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企业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众多积极主体之一,“海归”高管的双重社会资本优势如何在创新激励中发挥作用,其人力资本价值走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投放方式,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基于高阶梯队和社会资本理论,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视角探讨了高管“海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理,检验了企业产权性质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资源松弛状态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在“海归”高管与人力资本优势、与企业创新投资等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与本土高管相比较,关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海归”高管的意愿性更强;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中“海归”高管对研发投入的积极作用表现更明显;资源松弛在“海归”高管和企业创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海归”高管增加了企业资源松弛度,进而提升研发投资水平。通过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获取2008年至2016年期间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定5个研究模型分别用以度量“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检验“企业产权性质”对“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企业资源松弛度”在“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归”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效果十分显著。企业聘用“海归”高管后,R&D投入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中“海归”高管的积极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应更明显;“海归”高管通过增加企业资源松弛这一中介路径推动提升R&D投资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雇佣“海归”高管的企业,其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海归”高管就职的企业,企业“海归”高管在高管团队中所占比例越大,越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海归”高管早期在海外求学的经历,其海外工作的经历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更明显。研究结论从企业创新的视角揭示了“海归”高管的创新驱动引领作为独特的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从企业自底向上的维度提出了我国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