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2年以来河南省邓州市陆续面世的8部高山族家谱,是清代台湾高山族移住大陆史事的惟一直接证据,它们都记述了一个共同的历史背景:康熙三年(1664)郑成功部将黄廷降清;七年,黄廷所部奉命屯垦中原、落籍邓州,俗称“闽营”五里四十八村。本文在收集考辨地方志材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邓州地区的“闽营”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赛典赤·赡思丁据记载是至圣穆罕默德的后裔 ,本文通过大量的家乘与史志资料考证了赛典赤·赡思丁的波斯身世 ,对正史有一定的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评介吴永章,谢冰张崇根同志所著《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台湾地方史若干史实的考证和论述,计有《三国孙吴经营台湾考》、《台湾古称“流求”探源》、《毗舍邪─—...  相似文献   

4.
9月14日—21日,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在江城武汉举行。来自台湾的知名人士、原住民代表、企业界人士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海峡两岸同胞共赏明月,共叙亲情,共盼祖国统一。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一踏上武汉这片热土,无论是在哪里,都受到了热情的礼遇。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大陆同胞的无比深情。9月17日晚,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江称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黄鹤楼下、长江之畔举行。晚会上,台湾少数民族原声艺术团的演员献上具有…  相似文献   

5.
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傩学在台湾傩学研究的国际化,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努力合作的结果。1990年台湾清华大学王秋桂教授提出“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的计划后,得到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促使大陆、台湾、香港、欧美地...  相似文献   

6.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05,1(5):37-48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8.61%的大陆高山族人口聚居在河南省邓州市。作为一个移民群体,邓州的高山族在近三百年的落籍垦邓期间经历了一个“闽营化”、“邓州化”乃至“大陆化”的多重本地化过程。这样一个深具涵化意义的历史过程使得邓州高山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日渐迷失民族的文化表征。它在1983年以来的族群性重建,又验证了一个弱势移民群体经由想像、认同而得以重新构建的图式。  相似文献   

7.
罗勇 《民族研究》2002,(4):96-100
本文结合彝、汉文献 ,对明代贵州普安彝族“十二营”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营”是彝族的一种社会组织 ,源于历史上的宗法制度和家支制度 ,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政权和族权、军事和行政合二为一的特点。文章还对“十二营”的渊源、职能和位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当代台湾的“原住民”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时远 《民族研究》2003,2(3):27-42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中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揭露了“台独”势力利用“原住民”问题分裂祖国的图谋 ,认为台湾一些人对所谓“南岛民族”的炒作实质上就是要宣扬服务于“台独”目标的“泛南岛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舞魂系亲情──记中央民族歌舞团首次访台演出贾光杰那么久的思念,在记忆的海中扬帆;那么多的情愫,在无数的梦中缠绵。45个暑往寒来,海峡两岸同胞朝思暮盼着“月儿圆”!正当华夏春色好,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和台湾开拓艺术传播公司联合发出邀请,中央民族歌舞团...  相似文献   

10.
纳巨峰 《民族研究》2012,(1):71-80,109,110
使用回回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的《赛氏家传》,是赛典赤家族的第一部家谱,2008年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本文考证了它的纂修人应为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江浙平章乌马儿,汉文编辑人应为征东行省儒学提举潘东明,元至大三年在杭州完成,乌马儿还邀请南雄教授赵文作序。本文在研究《赛氏家传》、《咸阳家乘》、南滇《赛氏族谱》、青郡《赵氏宗谱》及益都《杨氏世谱》等赛典赤家族五部家谱的基础上,认为赛典赤·赡思丁的圣裔世系,可能不是此前源于《咸阳家乘》的公认的31世说,而可能是有《赛氏家传》支持的20或21世说。  相似文献   

11.
台湾嚼食槟榔的文化习俗源于明清。清代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嚼食槟榔渐成时尚,种植槟榔以获利已成为农家经济的一部分。槟榔既是民间礼尚往来之信物,也是解决纠纷的中介物,成为台湾乡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台湾原住民研究肇始于清代理番时期的采风民族志,日据时期开启了近代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阶段,光复后台湾学者主导的原住民研究,在民族志调查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层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台湾学者原住民研究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台湾原住民与南岛语族的区域文化关系的错误倾向。以最新的民族志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多学科整合研究,重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起源、历史与现状、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等重要课题,是新时期大陆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自明代以来,中央政府就相当关注台湾地方事务,台湾一词在正史典籍中的浮现也始于明代。人类学和民族学在近代传入中国后,林惠祥先生于1929年亲赴台湾进行考察,其《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由此也成为中国学者研究台湾原住民的开辟荆榛之作。台湾原住民的族源和历史是林惠祥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林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至今依旧值得后世学人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汪受宽 《民族研究》2006,282(3):72-77
巩昌汪氏是蒙元时期的世代军功巨族,其与徽州汉族大姓汪氏通谱,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一件实例。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家谱及碑刻资料,考证了巩昌汪氏的族属系汪古,言其为汉人,系对文献误读、误释和改窜所致。巩昌汪氏与徽州汪氏的通谱是在元代后期至明永乐间,但所述系谱颇多纰漏,殊不可信。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清代,力求边疆地区"夷夏一体"的思想已成为清代治边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直接影响了清代边疆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实行"因俗而治"政策,完全是适应当时当地现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以往各代治边思想与政策基础上形成的.新疆改设行省标志着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6.
八旗汉军是清朝社会中游移于旗与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主要探讨八旗汉军建制完成至乾隆皇帝令汉军出旗为民这一历史时期汉军的遭遇命运。汉军建制完成使得辽东汉人由明王朝统治下的边民变成为八旗体系中的旗人,乾隆时期允许汉军出旗为民又使得汉军获得了选择身份的自由。在清朝统治与八旗汉军身份变化的调控与制衡中,汉军来源于汉人以及清朝统治者始终与汉军保持着的疏离感使他们最终被政府所抛弃。汉军的出旗不仅有利于八旗制度和清代社会继续有序地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对汉军旗人身份认同中既依靠、利用,但又疑虑、排斥的趋向也得到了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师帅 《西部蒙古论坛》2020,(1):25-35,125
清代新疆教育史是清代新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按时间维度可以梳理为新疆建省之前、新疆建省之后、清末新政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教育发展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基本呈现清代新疆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一些领域也有了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研究状况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为清代新疆教育史提出了研究理论、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年间开始编绘的巨型画册《皇清职贡图》 ,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缩影 ,也是清帝国展现国运的象征。画卷正本是彩绘本 ,还有写本、刊本。随着“职贡”范围不断扩展 ,《皇清职贡图》多次增补。嘉庆之后 ,由于国势衰败 ,再无增补的可能。《皇清职贡图》既有展现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进程的巨大意义 ,又有历史民族学研究的宝贵价值 ,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