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中东两个激进的伊斯兰组织哈马斯和伊朗“圣战者”,都是在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都以圣战、暴力行动为主要斗争策略,都具有强烈的反西方色彩,但两组织在对伊斯兰的理解,斗争的最终目标,以及对其他伊斯兰组织的态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哈马斯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以色列的存在,而且主张大力开展巴勒斯坦社会净化活动,严惩嫖娼、贩毒、吸毒、盗窃等非伊斯兰行为;“圣战者”则试图建立一个伊斯兰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人人平等的社会,因而被某些学者称为“伊斯兰社会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2.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根源和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是以色列不愿全部撤出它在1967年所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而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在被占领土上建国.本文从哈马斯的产生、发展和斗争实践入手,剖析它的性质、特点及前途,并进一步探讨巴以冲突问题的其他内外因素.事实证明,尽管形势对哈马斯战略调整是有利的,但哈马斯战略调整的范围和幅度有限,随着中东形势的复杂多变,斗争还会有反复.哈马斯虽然承诺有条件停火,但是拒绝解除武装,更不会从根本上放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纲.  相似文献   

3.
“哈马斯”与中东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斯”又称伊斯兰抵抗运动,诞生于80年代末,近年来,他的势力发展很快,以强硬的反以立场及制造暴力袭击事件引起世人的关注,他的存在和发展与中东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哈马斯的教义、宗旨和立场 哈马斯认为伊斯兰万能,真主是终极目的,先知是榜样,《古兰经》是根本大法,“圣战”是唯一道路,为真主献身是最高理想。主张政教合一,用伊斯兰教义和律法为调整社会、国家及伊斯兰教内部关系的规范和准则,改造世俗社会。哈马斯的宗旨是:依靠伊斯兰教和民族主义相结合的力量,在被占领土全面施行伊斯兰法,通过圣战特别是武装斗争铲除犹太复国主义,赶走经色列人,复兴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巴勒斯坦领土的伊斯兰巴勒斯坦国。 哈马斯源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在1987年的巴勒斯坦人民反以起义浪潮中,穆斯林兄弟会的加沙分会领导人雅辛和一些骨干分子打出伊斯兰抵抗运动的旗号,宣告成立“哈马斯”。在思想上接受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库特卜的思想。在斗争方式上,沿袭穆斯林兄弟会既重视宗教、文化及社会活动,又坚持武装斗争的行动方针。可以说,哈马斯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分支,这在《哈马斯宪章》中有明文规定。 哈马斯与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和组织保持着联系,得到它们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根源和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是以色列不愿全部撤出它在1967年所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而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在被占领土上建国。本文从哈马斯的产生、发展和斗争实践入手,剖析它的性质、特点及前途,并进一步探讨巴以冲突问题的其他内外因素。事实证明,尽管形势对哈马斯战略调整是有利的,但哈马斯战略调整的范围和幅度有限,随着中东形势的复杂多变,斗争还会有反复。哈马斯虽然承诺有条件停火,但是拒绝解除武装,更不会从根本上放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纲。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17日,巴勒斯坦13个力量派别在开罗达成协议,接受巴自治当局提出的对以色列"熄火"(亦称"平静期")和停火建议.这标志着哈马斯对巴自治政府和巴解组织传统的立场和态度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标志着它对以色列斗争策略的战术变化.哈马斯进入巴勒斯坦决策层肯定会使巴自治政府在巴以谈判中的立场趋于强硬,中东和平进程因此会充满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6.
自塞西执政以来,埃及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与埃及国内政治密切关联。为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塞西采取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政策,具体包括:支持法塔赫,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歧,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哈马斯采取打击与怀柔并行的两手策略;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进行斡旋,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积极推动巴以和谈。这些政策再次凸显埃及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埃及国力衰退、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下降、对埃以关系日益重视等现实因素,埃及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伊斯兰组织哈马斯受以色列与巴解的双面打击,旧有的领导人死的死,关的关,逃的逃,组织内部分裂,势力由强变弱,在巴勒斯坦人民中的影响日趋缩小.在进退两难的逆境中,一批年轻领导人正在涌现,分裂的各派组织不得不加强彼此间的团结,改变斗争策略,向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权力机构靠拢,以求得自身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8.
梁平安 《阿拉伯世界》2005,(3):54-55,51
2005年3月17日,巴勒斯坦13个力量派别在开罗达成协议,接受巴自治当局提出的对以色列“熄火”(亦称“平静期”)和停火建议。这标志着哈马斯对巴自治政府和巴解组织传统的立场和态度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标志着它对以色列斗争策略的战术变化。哈马斯进入巴勒斯坦决策层肯定会使巴自治政府在巴以谈判中的立场趋于强硬,中东和平进程因此会充满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巴勒斯坦两大主流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开罗举行的和解谈判未取得任何重大进展.哈马斯拒绝承认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指定内阁的合法性.在当前局势下,巴和解缺乏内部和外部动力,本文试就巴内部和解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就巴未来组成民族联合政府的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巴勒斯坦两大主流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开罗举行的和解谈判未取得任何重大进展。哈马斯拒绝承认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指定内阁的合法性。在当前局势下,巴和解缺乏内部和外部动力,本文试就巴内部和解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就巴未来组成民族联合政府的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最后导致美国“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反恐政策受挫的话,那么今年1月26日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选举中的胜出则意味着美国反恐的另一只车轮——在中东推行民主化的政策也正在面临重大危机。3月3-5日,哈马斯对俄罗斯的顺利访问更是标志着美国孤立哈马斯的政策也在遭受挫折。中东局势的微调哈马斯赢得了大选,但中东局势却因此增加了变数。一方面,是因为巴勒斯坦局势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是整个地区形势的微调。哈马斯打着“变革”的旗号而获胜,它打算“变”多少和能够“革”多远依然是未定之数。按照其领导人哈立德…  相似文献   

12.
谢晓军 《老年人》2006,(3):10-11
2006年1月25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在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大爆冷门,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长期执政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一举结束了阿拉法特创建的“法塔赫”在巴勒斯坦各派别中的统治地位。这次选举结果,不仅震撼了中东,而且震惊了世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被美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列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走上执政舞台,对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中东和平进程会带来什么影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哈马斯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最早是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分支,由加沙的著名教长艾哈迈德·亚辛于1987年12月倡…  相似文献   

13.
推进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民主化进程是美国中东民主化战略的重点,但过去一年的实践证明,伊拉克的民主化进程并没有按美国的意愿发展,哈马斯的当选更令美国的中东民主战略陷入困境.美国有必要调整其战略和政策,否则很难预料美国和西方期待已久的中东民主化浪潮会带来何种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东和谈的开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与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主流派相对立的10个组织十分活跃,它们常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活动基地,开会、发表声明,署名往往是巴勒斯坦10组织。这10个组织具体是: 1.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2.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 3.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 4.巴勒斯坦全国解放运动(法塔赫) 5.革命的巴勒斯坦共产党 6.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 7.伊斯兰抵抗运动(即哈马斯运动) 8.闪电 9.伊斯兰圣战组织  相似文献   

15.
推进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民主化进程是美国中东民主化战略的重点,但过去一年的实践证明,伊拉克的民主化进程并没有按美国的意愿发展,哈马斯的当选更令美国的中东民主战略陷入困境。美国有必要调整其战略和政策,否则很难预料美国和西方期待已久的中东民主化浪潮会带来何种结果。  相似文献   

16.
曾月郁 《老年人》2004,(5):10-11
2004年3月22日清晨,中东地区加沙城遭到以色列三枚导弹的连续袭击,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的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被炸身亡。同时遇难的还有亚辛的6名保镖和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儿子和另外15人也被炸伤。巴勒斯坦民众愤怒了!超过20万的巴勒斯坦人涌上加沙街头,涌向清真寺,他们在参加亚辛的葬礼时高呼:“复仇,复仇,复仇!”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以色列沙龙政府的暴行。人们普遍担心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将引起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更大对抗。然而,美国政府却保持着一贯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先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发表声明,称事前并不知情;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继进行了两场重要的选举。哈马斯出人意料地战胜了法塔赫,在孤立的国际环境中组建了巴勒斯坦新政府。不久,以色列政坛也因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却又突然卧病而发生强震。持强硬立场的哈马斯和继承沙龙路线的前进党上台,使巴以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使巴以局势和中东和平进程蒙上阴影。巴以内部政治势力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者在和谈进程中的战略选择。剖析巴以政局巨变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近年来巴以谈判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而对巴以局势的走向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继进行了两场重要的选举.哈马斯出人意料地战胜了法塔赫,在孤立的国际环境中组建了巴勒斯坦新政府.不久,以色列政坛也因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却又突然卧病而发生强震.持强硬立场的哈马斯和继承沙龙路线的前进党上台,使巴以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使巴以局势和中东和平进程蒙上阴影.巴以内部政治势力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者在和谈进程中的战略选择.剖析巴以政局巨变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近年来巴以谈判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而对巴以局势的走向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5年以来巴勒斯坦人大起义的逐渐平息,加上此起彼伏的其他中东问题,巴以冲突在中东热点问题排序中一度有所下降。然而,就在2008年的12月27日,随着以色列对加沙地区的空袭,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对抗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主义首先是一种宗教内部不断重复的变迁现象,其在当代兴起同近代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斯兰世界在全球体系中的不利处境密切相关.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即是希望通过宗教的符号来进行社会变革,以应对这一不利的局面.从社会形式讲,伊斯兰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运动,其本质则是政治意识形态.当代伊斯兰主义发生的一个主要背景在于全球化,而其自身同时也被全球化;不仅表现为全球化的组织,更具有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