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北宋“太学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学体”,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流行于太学的一种文体。它是石介在猛烈抨击“西昆体”的同时,把文风引向另一极端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怪僻。“太学体”在太学建立之后的形成、影响,以及欧阳修嘉二年(1057)知贡举与它所进行的斗争,是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宋承唐制,省试由礼部主持,因为各地解送京师应试的举人,被认为是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故进行省试的地方,称为礼部贡院。礼部贡院既是朝廷抡才的重要机构,也是士人跻身仕途的“龙门”,向为朝野所瞩目。历史上,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礼部贡院也有一个从草创到成熟的过程。它始置于唐,北宋是一个脱离尚书省向独立建立贡院的过渡时期,到南宋才出现了完全独立的礼部贡院,明、清两代礼部贡院的规模更加宏大,各种设施更为齐  相似文献   

3.
释道潜是北宋著名诗僧,能诗善文,与当时文人士大夫苏轼等多有交游。以道潜的《参寥子诗集》、元岸觉《释氏稽古略》卷四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友人诗篇、文记等厘定道潜的生卒、里籍、宗门及赐号时间等,认为道潜应为钱塘高僧,里籍为杭州于潜浮溪村,生年当在1044年,即庆历四年。参寥当为大觉怀琏弟子,云门宗下五世。道潜文学造诣极高,其诗清丽可爱,超群脱俗,为宋诗僧之翘楚,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载南宋刘元高编辑整理的《三刘家集》一卷。"三刘"即北宋的刘涣、刘恕、刘义仲三人,为了方便对该集和"三刘"进行研究,文中从墓志铭、祭文、序跋等资料中考证了他们的生平经历,按辈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北宋“导洛通汴”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沟通北宋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汴渠,是北宋朝廷的运输大动脉和生命线.为了确保汴渠的正常航运,北宋人曾作出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治汴的首要问题是治沙,而就当时生产力水平和治河技术来讲,他们还无力解决这一问题.导洛通汴工程的开通使汴渠避开了黄河不利因素的干扰,尽管受到洛河水暴涨暴落的影响有些不尽人意,但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益,开创了中国运河史上以水治沙的先河,发明并应用了复闸和水柜济运等工程技术,这些都为明清时期黄河的治理尤其是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京(今河南开封)外城始建于后周,北宋神宗时期,为进一步增强其军事防御功能,又在城门和水门之外加筑了瓮城。金元之后的多次黄河水患,把外城及瓮城深深地淤埋在了地下。近年来,开封市文物工作者相继探明了外城部分城门的瓮城,基本搞清了其位置、结构和布局等,同时还对外城西墙新郑门瓮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考古结果并结合文献记载可知,外城上的瓮城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总体可分为城门和水门两类。城门又分正门和偏门两种,瓮城形制或方或圆,有直门两重和屈曲二门、屈曲三门之分。水门瓮城形制有拐子城和双曲尺形,因位置不同又有水门洞两侧并列两个陆行门和仅在水门洞一侧设一个陆行门的区分。北宋东京外城上瓮城的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古代瓮城筑造技术的成熟,不仅首开了在中原腹地尤其在都城上大量使用瓮城的先河,而且因为东京城的特殊地位,还使瓮城在以后都城甚至地方城池建设中普遍使用,至明清之际,瓮城遂成为全国各地各级城池修建城门时的定制。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说"家庭或家族的传统理念、教育方式、礼仪习俗等,对其后辈人生的思想、行为往往起到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1],那么,作为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太学,在当时的教育活动中,更是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而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汉代太学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具有了比较完备形态的大学.通过对太学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太学的兴衰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统治者始终把通经入仕与太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实行"劝以官禄"的政策.太学对汉代的政治统治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汉代太学作为官办的最高教育机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为了促进儒学的传播,以及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而创建的。为了确保太学能够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两汉国家不仅确立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更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其加以规制。汉代太学管理体制的确立,不仅使太学直接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同时也促进了太学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汉代太学产生、发展及演进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地梳理 ;对汉代太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尤其是对汉代太学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材管理和教学管理上的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07,(2)
黑龙江省伊春市林城小区有位老人叫张淑荣,今年84岁。80岁以前,她是个一点也不掺假的的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不认识。80岁那年,她开始学认字。4年里,她已学会了2000多个汉字,会看书,会写简单的信了。  相似文献   

13.
论文首先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进行了简单描述,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学模式-汉代太学。最后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代太学正式成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是世界教育史上仅见的。它的历史作用为:一、使儒学成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二、为地主阶级培养了大批官吏及其接班人;三、使统治阶级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利其统治世代延续。汉代建立太学是中国地主阶级利用教育阵地来巩固本阶级统治的一项成功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彭祖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祖和彭铿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时《国语》、《庄子》、《荀子》和《天问》等书,这是彭祖故事的源流,后世的注家就把这种种的故事联系起来,魏晋道教学者又添加了许多自己的杜撰,彭祖的故事滚雪球似的壮大起来,终于融为一体,既迷离恍惚又丰富多彩。其中彭祖故事仙话化的过程特别引人注目,葛洪的《抱朴子》以及一些古小说如《列仙传》等,在传播彭祖故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叛徒考略     
读革命者的历史,使人奋发,不甘碌碌无为以行休,而要永远进击干革命。翻开叛徒的历史,令人发指,人们常常不愿看这些丑类的龌龊,以免玷辱自己的心目。但是认真考察一下,弄清其鬼蜮伎俩,认识其对革命的危害,则能从反面获得教益,从而更有力地与之斗争,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叛徒大抵可分为两类。或为敌捕虏,欲全狗命,寡廉鲜耻,卖身丧节;或本怀鬼胎,投机革命,一旦事败,投敌而去。这是第一类,即直接投敌者。第二类是间接事敌者。或篡改革命学说,腐蚀革命队伍,使革命遭受失败;或窃取重要职权,叛卖革命成  相似文献   

17.
省文考略     
省文,是指古代汉语里在词语中省去本当使用的字眼的语言现象。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清代刘淇之《助字辨略》。例如:于又《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汉书·成帝纪》作“于蕃时雍。”应劭云:“言众民于是变化,用是大和也。”愚案:训“于”为“于是”者,以“于”为省文也。如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公羊春秋·隐公五年》:“郑伯克段于鄢。”《传》云:“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注云:“如,即不如,齐人语也。”愚案:“如”之训“不如”,犹“可”之训“不可”,省文也。  相似文献   

18.
鸱尾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鸱尾,是中国古建筑上常用的一种装饰附件。最早的鸱尾形制大约出现在北魏时期,其造型依据是东汉《汉记》提出的“虬尾似鸱”的说法。从鸱尾形制的演变与完善过程来分析,鸱尾的原型来自于佛教中的摩羯造型。  相似文献   

19.
逸礼考略     
《逸礼》,又称《礼古经》,是汉代失而复得,又得而复逸的古文礼经。在西汉末期,《逸礼》曾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一度走运,曾经成为汉经学中今古文学之争的中心议题之一;但在东汉时期,由于学术界对它兴趣渐减,对其价值,末予足够的  相似文献   

20.
宕昌考略     
陇南宕昌县一带,曾是南北朝时的宕昌国所在地。这个国家从公元424年与北魏接触而为中原政权所确认,至公元566年为北周所灭,有记载的确切历史有142年。正如有些同志所说,它“由于国小势弱,多不为人注意。加以其历史资料多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许多通史著作也不屑叙及。”因此,对于宕昌国的历史,我们至今是模糊的,对它的某些史迹和史料作一些考证,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