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美军 《求是学刊》2007,34(2):81-84
法律文化是人为了实现其绝对意义的全部本质,而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领域中,从历史和思辨中凝结出的内存于观念中、外显于言行中的相对意义的合理的生存方式。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法律文化应然性的价值取向,法律文化在实现公平正义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具体体现为舆论造势、启蒙教化、规范设计、实践落实和催化保障作用。法律文化发挥作用应具备相应条件,即倡导积极的法律文化、培养理性的法律人、建立良性的法律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钟声  宏波 《社科纵横》2013,(5):9-1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以此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因此,法治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使法治成为良法之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它使政府服从法律,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它使法律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仰,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理念,在法制建设中坚持人本的法律观,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冰 《学习与探索》2007,3(3):106-109
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由于法律始终以公平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并一直致力于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因此依靠法律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有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的。公平正义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执法、立法和司法得以保障。应该继续加快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通过法律实现公平正义。此外,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必须坚持法律与其他社会制度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5.
陈家长  郭辉 《社科纵横》2009,24(11):15-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的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心灵的和谐,三者内在联系、相辅相成,是构建杜会主义和谐文化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需要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培育,规范与指导。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儒学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而倡导“和谐”思想的传统儒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因此,在21世纪,弘扬传统儒学文化,吸取儒学智慧,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休闲、休闲经济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志宏 《学术交流》2007,(1):136-139
在人生过程中,休闲与劳动具有同样的价值。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休闲水平,不仅表现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且也代表着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人的生命活动的目的和终极关怀的认识程度。伴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经济应运而生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目标之一的休闲和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休闲经济是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发展的润滑剂、文化发展的动力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升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制度正义是构建社会正义的基础,而法律正义作为最根本的制度正义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正义,应该依靠法律正义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正义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践,依靠法律正义来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立法正义、守法正义、执法正义与司法正义成为实现法律正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合"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学俊 《探求》2007,1(4):9-12
人与自然和谐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从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努力把经济发展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2.
谢立中 《社会工作》2009,(19):47-48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新阶段。和谐社区的构建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志愿服务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也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主要内容;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我们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的社会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劳动创造和谐、促进身心和谐与价值实现建社会和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哲学渊源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本文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炼 《社科纵横》2008,23(4):10-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宏伟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淑云 《社科纵横》2007,1(9):51-52
"和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规范、政治理念、社会理想和辩证方法,是贯穿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和灵魂,它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当前,在我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古老的和合文化重新展现出巨大魅力和迷人风采,中和文化拓展文化领域的理论视野,社会和谐致力于生活秩序的建构,和合思想有助于树立科学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应;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的基本形态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最后指出将和谐社会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刚 《社科纵横》2009,24(8):117-119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它表现在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关系中,体现于传统文化的方面面面。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相似文献   

20.
殷梅霞 《探求》2006,(2):8-10
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保障,也是它的重要内容。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