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日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载体,是各国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到外国,节日的内容、载体、影响都不尽相同。从横向来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从纵向看,中国从有史书记载的商周时期开始至今,节日从无形到有形、从繁冗到简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以春节代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简要讨论,以春节一点展开,研讨有关节日由来及其未来发展情况分析,以期寻找一条传承发展新年文化的新道路与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春节,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节日,以其全国性的普及程度和深重的文化地位,居中国各大节日之首。该节日在其多元且丰富的民俗活动中体现了其特殊的魅力。然而,面对科技进步和社会演进的大潮,众多传统民俗活动已经产生了变异、发展,甚至出现消亡的现象。尽管有观点认为春节日渐失去了其独特的节日气氛,另有一些人则视其为时代演变的必然之路。本文以一名昆明当地居民的视角,概述近年来昆明地区春节民俗活动的一些变迁和发展,同时对其成因进行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节庆活动丰富多彩,而如此众多的节庆活动就是一座座珍贵丰富的旅游资源宝藏。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众多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与安徽人民出版社合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国节庆文化丛书》,即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和独特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节庆魅力,展现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打造节庆城市形象。丛书以对中国节庆文化感兴趣的中外读者为对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4.
因应和谐可持续发展、文化强国而生的大春节观,意在发扬传统春节"尊重他人、实现自我、全民参与、社会和谐"的核心价值,凸显其原本模糊的生态、环保、安居等理念,将当下旁观型春节转型为培育新型公民的现代参与型春节。自信、开放的大春节观要求摒弃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精英主义两种心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动员社会各界主动参与,融合东、西方不同节日文化的精华,城乡并重,从而使与时俱进的春节成为促进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通过仪礼。  相似文献   

5.
岁时节日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起源、发展、演变的角度看 ,它与中国民众的时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岁时与当代节日虽然有着不同的时代特性 ,但作为时间民俗的两项内容 ,两者的文化联系密切。在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 ,传统岁时中的有效因素可以转换为当代节日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不仅融合了各民族优秀文化,也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舞台。春节文化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时空经纬交织、各民族互动交融、文化形式与价值体系严整的综合性谱系。可以说,春节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相似文献   

7.
春节,原是汉族的隆重节日,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许多民族受汉族的影响,也过春节。现在,春节成了我国许多民族共同的隆重节日。壮族也过春节,而且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壮族的春节习俗中,有许多与汉族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接受汉文化的反映。据历史记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先民就与中原汉族有文化交往。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文化的影响更逐步深入壮族民间。但是,壮族在接受汉文化时,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村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细胞及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载体。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虽然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大多也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具体到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当下我国西南省份的传统村落已纳入到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已纳入省级保护绿色发展道路之背景下,对村落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其核心是保护传统文化,根本是保护人。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基于社会人类学与新近之文化熵和弗兰肯斯坦鹰理论,论证中国西南所赋予村落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性、必要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和亲是中国、亚洲及欧洲历史上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具有世界性。中国历史文献中对不同民族上层之间的联姻、亚洲历史上不同国家王室之间的联姻,大都称之为“和亲”。中国、亚洲、欧洲的和亲,都想以亲情换安宁、以亲戚关系促成睦邻友好关系,各国的和亲都能结成政治同盟和军事联盟。由于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在处理和亲公主殉葬的方式、通过和亲对土地觊觎及和亲文化影响力方面也有一些差异。中国和亲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为此需加强如下工作:一是全面摸清和亲文化家底,二是努力做好和亲文化的基础研究,三是积极推动中国和亲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是回家的召唤主持人: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家更新。今天想跟三位一起聊一聊有关过年的话题和感受。我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你们今年都回老家过年了吗?  相似文献   

11.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通过语言、饮食、服饰、仪式、节日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义。旧村的文化符号以民族性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体系。文化符合的存在样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族群认同的样态和特点,通过辨异、约束、整合、规范等作用从内涵和心理上影响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时空设置",节日体现的是集体生活的节奏和规律.当前中国的节日体系中,政治性节日缺少文化内涵和礼仪行为,宗教性节日缺少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传统的时令性节日已经在现代生活面前失去原有的地位.要想节日既传达出传统的文化价值,又能够促进社会各层次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寻找到社会生活的整体节奏,并在节日的设置方面体现这一节奏.  相似文献   

13.
桂榕 《民族研究》2012,(2):44-54,109
圣纪节是云南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云南回族民间与外界互动较多的节日庆典,圣纪节打造了开放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巍山回族圣纪节的当代变迁,是对传统的继承与重构。当代圣纪节通过继承传统,保持了节日的宗教民俗特质和文化连续性;通过对传统与时俱进的文化建构,强化了节日传统,丰富了节日文化,赋予节日宗教、政治、文化多重意义,使圣纪节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并成为回族民间社会与国家基层政权成功互动的文化平台和展示窗口,成为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4.
许雪莲 《民族学刊》2019,10(5):31-37, 105-107
中国节日影像志和中国史诗影像志是我国从国家层面第一次发起的对节日和史诗进行影像摄制的重大研究工程。本文对这两项国家项目的基本情况、理念、方法进行梳理,综合阐释为“承认差异性真实”“注重影像场域”“让文化持有者发声”“以影音研究为导向”四种学术理念,并对其调查、记录、叙事、著录等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提炼,藉此提出影视人类学研究可借鉴的理念和方法。随着越来越多节日、史诗新资源、新类型的发现,该系列研究工作也在不断调整既定的理念和方法,这一循环论证的过程旨在表达对事实的尊重与对文化多样性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城市节日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城市节日的公众参与性与公共性仪式表演体现了城市节日文化空间民俗的本质特征.而城市节俗的历史文化特性集中体现在城市节日的娱乐性、宗教性及消费性三大方面.我们从传统节日与新型节庆的角度观察城市文化空间从传统到现代的营造过程与历史流传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在日益城市化的过程中,文化传统如何与城市当代生活融合,城市如何借助传统节日来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建立沟通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机制.日本、韩国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节日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是农耕文明,所以传统节日一般都起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岁时节日在春秋至秦汉时代已经出现,直到隋唐才形成了完备的体制。众所周知,隋唐时代正是中日使者频繁往来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论春节的传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春节日益淡化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而要研究,我们首先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春节是什么?”只有回答了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春节是什么”这一问题与传统社会是分不开的,传统中国社会的主体是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注重身份等级的血缘共同体,而传统春节的核心意义正在于它是维系传统宗法血缘共同体和熟人社会得以和谐运转的一种节日仪式,它为具有强烈的宗法观念和情感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亲情交流的契机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思考当今世界各国的民族关系,很难脱离全球化这个宏观历史背景。今天我们研究一国内部的民族关系时,已不可能忽视境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因素对该国民族关系的影响。面对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政治理念、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在其他国家的扩散,各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将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各国对外来文化也势必出现反弹,以提倡本国传统的"复兴"来与外来文化相抗衡。因此全球化与各国的本土化实际上是两个并行的潮流。全球化的扩散是不可抗拒的,本土化的反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思考中国民族问题时,应借鉴中国历史和其他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马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新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这档新节目视觉敏锐,创意新颖独特,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令世界瞩目的地步,然而社会风气并未发展到时代要求的程度。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此档新节目契合了时代对中国古老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和召唤。家风包括家训和家规,简而言之就是家庭的亲情文化。中国人自古注重家风、家教,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与符号。山西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该地区有许多古朴大气、装饰精美的传统建筑。当你了解这些建筑时,可以从中窥探到山西的传统风俗与文化发展。其中,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属于较为典型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建筑上的吉祥图纹,在一定程度上将晋商会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展现了出来。因此,本文从明清晋商会馆中吉祥图纹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能为现代建筑传统元素的运用提供相关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