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公益夏令营研学重点:走进南粤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可园),还有中山的主要宗祠建筑、白石红色研学基地等。坚持"以美育人,传承南粤优秀文化。"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南粤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富有的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乡情民俗等,特开展本次的"南粤美,我传承"公益夏令营亲子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及其家长(亲子家庭)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做到文化自信、博学多才、升华境界。同时,也唤醒大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正确对待、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郑敏 《中国民族博览》2022,(1):71-74,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度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上除了因循传统人际传播的范式以外,还离不开信息媒介构成的融合传播机制的影响.粤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岭南粤方言区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当前高等音乐教育系统中建立粤剧文化传承模式,无论在文化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柱,作为文化资源集中且丰富的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9年以来,浙江省力推"诗路文化带"建设,努力挖掘诗路沿途的文化宝藏。金华市博物馆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对儿童在诗歌文化研学教育项目及服务"诗路金华"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未凸显。本文将以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的儿童教育项目为例,探讨金华市博物馆诗歌元素与儿童诗歌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博物馆文化研学项目发展模式,旨在推进博物馆在发挥服务"诗路金华"建设和儿童诗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9年以来,浙江省力推"诗路文化带"建设,努力挖掘诗路沿途的文化宝藏。金华市博物馆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对儿童在诗歌文化研学教育项目及服务"诗路金华"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未凸显。本文将以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的儿童教育项目为例,探讨金华市博物馆诗歌元素与儿童诗歌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博物馆文化研学项目发展模式,旨在推进博物馆在发挥服务"诗路金华"建设和儿童诗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安全视域下探讨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传承作用和"共情"特征,明确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种体现方式分别为直接继承、合理扬弃和融合创新,必须符合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安全视域下探讨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传承作用和"共情"特征,明确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种体现方式分别为直接继承、合理扬弃和融合创新,必须符合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对传统文化是否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基于学校的导向作用,增强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几年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及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对文化自信、传统手工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展开调查,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及发展困境,针对传统手工技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提出传统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多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把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中小学文化活动项目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延伸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链,形成了具有长阳地域特色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多措并举育传人合力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长阳采取培养学校专(兼)职教师、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等多种形式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西藏学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与弘扬。对此,要处理好主流文化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的关系,拓展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与弘扬的途径,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薪火相传,不断得到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5.
从中学到大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了青少年的整个学习生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鉴于此,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促进青少年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成为必要。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需求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以目标内容为导向,以案例为指引,让青少年浸润其中是为良策。三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内涵,完全可以和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相结合,从而为教师们提供经典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战略的政策下,全国各大公共文化机构,如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充分发挥了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用。各级各类展览层出不穷,这些文化窗口的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被大力弘扬,并为其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艺术展览中,美术创作展在展次与数量上占据重要地位,有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国画、油画、年画等不同画种的,不同地域内容的,老、中、少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等多种。然而,近年来美术创作中的"工匠"制作层面被大力推崇,值得美术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高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大量资源,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保持正确方向。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提升二者融合成效为出发点,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工作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纽带。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有些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各种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详细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刍议。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作为未来文化传承的主体,应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先锋作用。要发挥其先锋作用,必须充分利用兴趣的导向性助其产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观意愿,从而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总结了青少年三方面的兴趣倾向,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化传承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全国高校射艺开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亟待突破之处进行探讨,为推广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射艺提出建议。研究认为:中华射艺从民间走进高校,一方面结合高校的教学条件、科研能力、服务水平和文化覆盖面,在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下,融合"互联网+"的现代教学模式,以产、学、研"三位一体"推动中华射艺的全面推广;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丰富高校体育文化课程内容,同时有助于中华射艺师资力量的培养;高校中华射艺的推广为"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提供了可能,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