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巴渝舞的起源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舞”起源于巴渝地区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它的得名与古代巴人所居之地与江水之名有关。巴渝舞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嬗变为两支,一支是在汉初被列入宫廷燕乐,自汉至唐,长达千年;另一支是巴渝舞之精华,即民间巴渝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演化为渝东地区巴人的“踏蹄舞”以及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摆手舞”,它们都在民间流行千年以上。巴渝地区的先民们在用“巴渝舞”这种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展示社会风情的同时,更为丰富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摆手舞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方法等,对土家族特有的体育舞蹈———摆手舞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考证。研究结果表明:1)土家族先民的主体是巴人,摆手舞是巴渝舞的一种衍化形式;2)摆手舞经加工改造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从民族来源、祖先世系、图腾崇拜论述了巴与蜀、巴与楚在文化渊源上的不同;再从行政区划上论述了巴与蜀在3000多年历史上的九分九合,分多于合;进而从文化分类原则、文化积淀原则、文化个性原则和“巴渝”二字的渊源、内涵四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巴渝文化”才能代表重庆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4.
奉献重庆     
陈刚 《西部观察》2002,(6):58-71
古代巴渝战事频繁,刀光剑影,硝烟滚滚留下遍体伤痕;而今巴渝成为水利工程圣地,百万移民迁徒泪洒江洲。然而,当大地动情的时候,人的灵气会升腾起一股精神——奉献。三峡工程挑战大自然,挑战移民的压力不异于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紧张。战争是灭绝人性的,三峡工程则是提升精神品质的。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守卫疆土,保护家园,抛头颅洒热血。当今的民族精神则体现在打破疆域,重建家园,舍小家顾大家!奉献精神当为今朝民族精神。尘埃与心律情动——奉献重庆!  相似文献   

5.
巴渝地区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因自然地理、人为的因素,形成了众多的巴渝古镇。这些古镇街区蕴含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渝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化生态、商贸文化、民间文学、民间乐舞、节庆文化、手工技艺、信仰文化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巴渝婚俗虽然是中原婚俗文化这个大文化圈中的一个次文化圈,但从其文化品性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它与中原婚俗文化除了具有共通性的一面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挖掘包括巴渝婚俗在内的风情民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整体的巴蜀文化,包括边缘性质的巴渝文化和具有中心地位的西蜀文化.现代诗人何其芳虽然置身巴渝文化圈,却有强烈的西蜀文化情结.在出蜀与还乡、温情与裱艳、柔情与灵活等不同层面中可以还原其去边缘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与刘禹锡是中唐同年出生的两位名诗人,都曾先后贬谪巴渝分任忠、夔二州刺史。本文从六个方面比较二人巴渝时期的创作异同,并适当扩展到贬巴渝前后的诗作比较,从中可以深入探索他们虽同处逆境,而在人生态度、性格心态和胸襟气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重庆社会科学》2006,(7):F0003-F0003
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编的《理论龙门阵·2006 构建和谐重庆》,以巴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摆龙门阵”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广大干部群众所关心的构建和谐重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一经推出,就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也由此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理论龙门阵”的通俗理论读物的编写形式。  相似文献   

10.
庞大独特的巴渝水系是川江号子的摇篮。川江船工在长期的劳作中逐渐锤炼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鲜明音乐形象的劳动号子音乐——川江号子,并对巴渝地区音乐文化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川江号子音乐对巴渝地区地方戏曲的影响,可以发现川江号子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保护、挖掘、记录和整理好这一民间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特殊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度正以理学名世,乃朱熹门徒,是南宋时期巴渝的儒家正统文人。其诗文留存不少,但多应制酬答之类。诗文里常渗透着理学思想和忧国忧民之感,偶有乐观旷达的情怀。"以文为诗"、"好用故实"的南宋主流诗风对其诗歌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典文学遗产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的分析,基于重庆传统古典精神缺失的现状,本文强调整理巴渝旅游资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提出绘制重庆古诗词地图魄可能,以期深化本土社会历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字产生后,我国就有关于傩的记载。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江西南丰傩舞由此传承数千年并相沿成习,遗存了大量的上古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民间传统艺术珍品。从南丰本土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南丰传傩时间最长、宗教文化最盛以及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的典型村落是广大学者们正确认识南丰傩舞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贺宇 《阴山学刊》2009,22(5):58-61
跑圈子秧歌和西路二人台都是在同一块音乐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它们在表演形式、唱腔形态和伴奏乐器的奏法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相同的特征。跑圈子秧歌和西路二人台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封闭式的文化形式,而是在不断地流动、吸收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王学海 《云梦学刊》2011,32(3):45-48
周易文化的传播与应用,是一个学术前沿问题,它分虚与实在生活的本身中映现。从文学的《天龙八部》段誉之人物个性,释九、三与明夷、未济,可以引出太极一新解:其根,是自然之气与气场智识。从政治、经济、文章诸显例去证卦爻,深识先人以阴阳之说冠卦爻的用意真义。  相似文献   

16.
于漪 《学术探索》2013,(2):131-135
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吉鑫宴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都市化民族歌舞景观,大量的少数民族歌舞借由这个集饮食和歌舞为一体的舞台进入了大众文化视野。对于包含了现代民族歌舞景观诸多特点的《吉鑫宴舞》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理解这一独特民族歌舞景观的结构图式,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探寻。  相似文献   

17.
复仇是新文学的一大母题.近现代中国贫弱和耻辱的灰色境遇激发了以家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悲壮和忧愤的民族自觉,复仇成了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象.鲁迅《铸剑》的重心和巧妙在于复仇过程和复仇方式上的设计,"后复仇"情节成了复仇之上的复仇.巴金是在复仇的沉思中完成了思想和启蒙的另一种文学选择.汪曾祺复仇者为父报仇的永恒模式成了心灵扭曲和罪恶的象征.曹禺借复仇书写生命的原始强力,同时也写了人的现代困境.茅盾《参孙的复仇》的意义是多重的,除复仇的多向外,还有对女性和自己的复仇.近现代中国"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集体记忆使得复仇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朝鲜朝燕行使者眼中的关羽是一个忠义、勇武的形象,这既是他们通过实际观察中国关庙的楹联、题额与塑像、庙制而得出的结果,更是朝鲜民族社会总体想象的集中体现.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关羽形象在中国出现了"异化"了的现象,这主要不是指人们狂热地崇拜关羽,而是指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出现了泛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该门艺术的基本功。其中,"做"、"打"均与武术有着直接关系,"武戏"的形成更是离不开武术。传统戏曲的早期形态——傩舞、百戏均受到武术的影响。由唐代至明朝,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也借鉴了武术的格斗技法。由于传统戏曲在表情达意上的直观性,使之不仅能天然地吸纳武术动作,而且还能补充戏曲表现手法,推动戏剧情节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闽南拍胸舞"打七响"动作与中国传统阴阳思想密切相关。"打七响"基本动作是由人体上肢的"七击"动律和下肢的二拍步法及推胯动律有机配合而组成,由此而构成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拍胸舞以其表演形式和"打七响"动作形态,艺术地表现出中国传统阴阳思想的精微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