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有光是明中期的大散文家,他的贞节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程朱理学观念,又有不同于传统的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节烈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关系密切.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不但坚持传统贞节观念,而且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这与当时的忠烈语境、为激励士人的目的、贞节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关.分析和比较他们的贞节观念,可以窥见明中期的阳明心学影响下和明清易代之际苛求忠烈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社会变化对士人贞节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乐府体、艳体、杂体三类爱情诗为主要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宋之际爱情诗的演变轨迹,并尝试对其时代根源作出阐释。通过梳理,笔者以为,晚唐爱情诗重表象、重心理,浓墨重彩地描写情人;而北宋爱情诗则轻描淡写地叙述轶事,并且把情思都托付给了爱情词。爱情诗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士人的官僚化,而直接原因则是诗词分工的定型。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张载的生平实践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其科举观以及对关中士人教育观念的影响。研究认为,"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是张载关于科举态度和举士观点的集中阐述;张载这种反对以应举为目的和片面追求科第功名的考试思想,不仅对当时关中士人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也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士人价值观出现变化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士人多朝为官、历仕多君的现象比比皆是,蔚然成风,这显然与传统儒家所倡导的忠君观相冲突.五代士人的忠君观受到当时政权兴替、社会舆论、士风沦落以及个人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士人的忠君观在这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士人忠君观的表现形式不断出现变化,其中又以五代时期的冯道最为典型.因此以冯道为例,通过对冯道其人、视君犹佣观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探讨冯道的视君犹佣观,并延及其对五代及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门当户对"的爱情婚姻观念自魏晋六朝一直延续到唐代,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等统治者大力打击门阀制度,使社会上不良婚姻风气有所改观.《游仙窟》中对士人才学、女子容貌的细致描写以及情爱场面的大胆描述,反映出唐代士人的爱情婚姻观念,由重视"门当户对"向"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地域认同观念.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分为官方户籍登记形成的户籍观念、家族长期定居形成的祖居地观念以及郡望观念三个层次.户籍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以祖居地意识为主,郡望观念仍有残留,是宋代士人籍贯观念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由于玄学思潮的特殊作用,魏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出现了不同于先秦两汉的质的变化,士人逐渐形成了山水审美的自觉,主要表现在当时形成了以洛阳和会稽为轴心的南北两个山水审美旅游活动中心;而这种时风和文学观念的演变又最终影响到魏晋山水文学的创作,实现了当时文学创作中山水自然题材的广泛扩展,而在形式上则孕育了山川景物记、山水游记等新的山水文学体裁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言情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士人与身份微贱的女子的恋爱,一为士人与神女的艳遇。它反映唐代士人面对两性关系渴望浪漫爱情时,普遍存有一种冶游心态,而婚姻观念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门阎意识的影响。这种复杂婚恋心态的形成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美感意识、世俗欲望在唐代的全面复苏;二是魏晋六朝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9.
赋学研究     
主持人语(刘培):战国秦汉时期是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士人们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心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大体说来,当时士人们的人生追求有两个突出倾向,即对富贵利达和长生久视怀着浓厚的兴趣。辞赋作为当时抒情写志的重要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种种人生感受。我们刊发的这两篇文章即是对这个时期辞赋表达人生感受方面内容的探讨。刘向斌的文章探讨西汉赋家对个人命运的焦虑。这个选题相当有意义。从战国到汉代,士人与君主的关系逐渐由宾主关系转变为主仆关系,随着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加强,士人的富贵利达完全掌握在君王手里,这情形正像东方朔所说:“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答客难》)对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无法把握个人命运的矛盾是西汉士人人生苦闷的重要内容。刘文即依此展开论述。文章对西汉辞赋作了极其细致的分析,看得出来,作者是下了大气力的。如果作者能从先秦以来士人主体意识觉醒和人生追求的主要倾向着眼,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作者能结合西汉其他文献中表现出的人生思索(比如《史记》),文章将会更为深刻。唐景珏的文章探讨《楚辞·远游》的思想渊源。作者详细地钩辑出作品中的文辞和各家思想的关联,指出《远...  相似文献   

10.
唐末时期,艳诗创作呈现出全面泛滥的态势,出现了群体性的大规模创作和彼此间的艳诗唱和。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艳体组诗。唐末艳诗往往显得情感单薄,充满感官刺激。这种艳体诗风的泛滥是当时士人颓废心态的反映,也是当时浮华放荡的士人风尚的产物,更与当时士人的审美趣味和诗学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