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土铜器铭文所记史实,曾国为姬姓诸侯国,其始封者当为南公。如果将南公与聃季载联系起来,则有许多新的发现,颇能解释曾国墓地出土日名铜器这一罕见现象。根据叶家山日名铜器使用规律和文献记载,不仅可发现曾国的始封君南公即为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聃季载当为父癸,周武王姬发当为父乙;还能发现叶家山曾国墓地中两位已知私名曾侯,一位未知私名曾侯和一位疑似曾侯之间,应该是兄弟关系,早期曾国的高等级贵族有多父之称的习俗,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的应是兄终弟及制,而且曾聃一国,聃、曾、随都是同一诸侯国的异称。  相似文献   

2.
曾国之谜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在河南、湖北间的南阳盆地南部和湖北枣阳、随县一带的随枣走廊,陆续出土不少曾国铜器和其他文物,特别是1977年随县西北郊发现的战国初期曾侯大墓,所出文物之丰富和精美是空前的,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但是,这个春秋、战国时代的曾国,文献上不见记载,因此它成为一个谜。李学勤同志曾发表《曾国之谜》一文(《光明日报》1978年10月4日《文物与考古》副刊92期),试图解开这个谜,推定铜器铭文上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上的随图。接着石泉同志又发表《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一文(《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表示赞同李的意见。最近,李学勤同志又发表《论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两件新见曾国铜器曾子伯皮鼎和曾太保(嘉)簋的铭文,过去均未著录,作了初步考释,指出两器均属两周晚期或两周之际器物,为曾国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以考古材料印证朱芳圃先生之说,辨析"曾"字上两笔为甑器两耳之状而非蒸汽上出之形.<曾国青铜器>所著录的两件曾太保簋,甲簋亦见于<殷周金文集成>4054号,从器形、纹饰、铭文内容、铭文行款和残存的痕迹看,当是同人所作同铭之器,我们可用流入香港的曾太保(嘉)簋铭文订补<曾器>和<集成>二书释文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张裕钊因会试得主考官曾国藩赞赏而结成师生之谊,成为"军中秘书".张作文作诗皆受曾影响.吴汝纶也因科举而得曾国藩赏识,留用曾府,起草奏疏,影响最大.科场不利的黎庶昌得曾国藩提拔,"教以作文之法",成为桐城派一流作家.薛福成因<上曾侯相书>而得曾氏重用.薛文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开拓了桐城派散文新境界,堪称现代散文之先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近年来,在湖北省随枣走廊地带和豫西南、鄂西北之间的南阳盆地南部,陆续出土不少古代曾国文物。这些新的考古收获向我们提供了有关曾国地望与时限的重要史实如下: 1.在河南省新野县城关镇小西关(村)西南,于1971年发掘的古墓中,出土铜器及玉器、骨器等几十件,其中包括“曾子中诲”铜甗一件。这些器物经鉴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器物。  相似文献   

6.
在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最显眼的中心位置,摆放的就是楚王酓章镈。楚惠王酓章五十六年,得曾侯乙讣告。逐赶铸祭器,送至西阳祭奠。可以断定,西阳是曾国的国都,是曾侯乙宗庙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裕钊因会试得主考官曾国藩赞赏,而结成师生之谊,成为"军中秘书"。张裕钊作文作诗皆受曾国藩影响。吴汝纶也因科举而得曾国藩赏识,留用曾府,起草奏疏,影响最大。科场不利的黎庶昌却得曾国藩提拔,"教以作文之法"。黎庶昌成为桐城派一流作家。薛福成因《上曾侯相书》而得曾国藩重用。薛福成文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开拓了桐城派散文新境界,堪称现代散文之先声。  相似文献   

8.
古曾国考     
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大国争霸,小国的历史向来不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这一时期的小国文物不断出土。有的墓葬规模很大,器物制作精巧,为过去所罕见,北边的“中山王嘗”墓和南边的“曾侯乙”墓,就是它们的代表。小国文物相继出土,大大丰富了小国历史的内容,弥补了文献资料之不足,因而引起了先秦史学工作者的重视。弄清这些小国历史的面貌,对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曾国的历史以及它与大国的关系作一点考察,以求对其历史面目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对当前史学界讨论的曾国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万宜堂是曾国潢营建的住宅,其藏书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私家藏书楼群——“曾国藩故里私家藏书楼群”六大藏书楼之一,共12间书楼。楼下是住所、花厅,楼上藏书,是规模宏大的藏书楼,对书香传承和人才培养起了极大的作用。万宜堂后人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传藏书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推动了自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步入"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但随着这个时代而来的还有自媒体传播效果难以评估、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自媒体的内容生产者、渠道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监管者发挥他们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从曝光率、参与度、影响力三个方面对自媒体内容传播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着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新媒体平台需要协同合作,对自媒体进行监管,以此推动自媒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上海和深圳的收益序列进行自相关检验,发现两市均不具有明显的自相关特征.其次对两市收益进行异方差检验,发现它们的异方差特征显著.在前两步基础上提出改进的GARCH-M(1,1)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沪深两市的风险都具有时变、正偏、高峰、波动聚集性和长记忆性等特点;中国股市的收益与风险没有必然联系,投资者还处于不完全理性阶段;风险对市场的正负面消息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别,负面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2.
新股上市时的价格定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传统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效果不是很好.本文运用自组织建模方法对影响沪市和深市新股定价的因素进行分析,既找到了它们的共性,也发现了两个市场的"个性",为投资者、券商、管理层在沪市、深市市场运作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说明了自组织方法对金融、证券等在不确定复杂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短角园跳科分类的基本概况,报道了我国首次发现的短角园跳虫四个中国新纪录,即:1.Neelus(Neelus)mirinus Folsomi,短角红园跳(中文名称自拟)2.Neelus(Megalothorax) minimus Willem,短角巨胸红园跳(中文名称自拟)3.Neelus(Megalotgorax)incertus(Boner),短角巨胸白园跳(中文名称自拟)4.Neelus(Neelides)minutus(Folsom),拟短角小园跳(中文名称自拟)  相似文献   

14.
楚辞长语     
《离骚》中“启九辩与九歌”之语,注家已指出歌与辩皆为古乐,但辩何以为古乐,意者《世本》有“帝喾乃令人拧”之语,辩读若拧,正谓两手相击尔。《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实亦读若抻;《诗小雅》“弁彼赛斯”读亦同耳。《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参差指排箫,曾侯乙基出土实物可证。《河伯》中之“乘水车兮荷盖”,犹吴语之“出辔头”。  相似文献   

15.
genre自古希腊时期开始在多个学科里被人们研究和重视。本文讨论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对genre的研究,发现该术语有两个不同的含义:1.语篇的各种类型;2.某一特定语篇类型的必要组成因素。基于上述发现,论文讨论了现存对genre的翻译的不准确性。最后本文建议把第一种含义的genre译成"篇类",第二种含义的genre译成"篇格"  相似文献   

16.
楚辞长语     
《离骚》中“启九辩与九歌”之语,注家已指出歌与辩皆为古乐,但辩何以为古乐,意者《世本》有“帝喾乃令人拧”之语,辩读若拧,正谓两手相击尔。《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实亦读若抻;《诗小雅》“弁彼赛斯”读亦同耳。《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参差指排箫,曾侯乙基出土实物可证。《河伯》中之“乘水车兮荷盖”,犹吴语之“出辔头”。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期货交易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期货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自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其交易量占据期货交易很大比重.金融期货具有避险、价格发现、投机等功能,通过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开办与暂停风险实证分析,证明金融期货交易风险的危害性以及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提出预防金融期货交易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应用毛皮学知识对小型兽类的分类研究较少.笔者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四川分布的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川西自腹鼠(Ⅳ.andersoni)、社鼠(N.confucianus)、针毛鼠(N.f ulvescens)4种白腹鼠臀部针毛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这4种鼠针毛上分布有不同的鳞片类型.通过对这些鳞片类型的观察及数据测量比较,发现鳞片类型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这4种白腹鼠分类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是很多国家的重要目标.失业率要受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利用我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建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并做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对比向量自回归(VAR)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所做的失业率预测,发现BVAR比VAR得出的预测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的意大利游记以一种比他在小说、故事和诗歌中更随意,更无拘无束的方式,显示了作家对机械工业时代的批判和对自由生命状态的向往.与此同时,这些旅行书也显示了自中世纪以来一直贯穿整个近代英国文学传统的"朝圣者的灵魂"对自我和他者的追寻.通过意大利-撒丁岛-伊特鲁利亚之旅,作家不仅发现了意大利的地之灵、撒丁岛的海之魂和伊特鲁利亚人遗存的生命精神,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