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听是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它起源于王莽柄政时期或东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镜听占卜的民俗基础是镜崇拜和深入民众心理的谶语。镜听占卜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民俗生活,在今天的民俗信仰、民俗事象中仍可见到它的痕迹,因此,对镜听占卜作历时考察和民俗考察,对于研究今天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子展先生的<唐代文学史>比较早地勾勒了诗歌、古文及唐代新出现的小说、词等文体创作的历史进程,从作家所处的生态环境与文学内部规律阐释了唐代文学何以繁荣的主客观缘由,细腻入微地分析了各种文学样式的文体特征与写作技巧.该书在研究方法与视域上推崇白话文学,擅长比较研究,巧于史料征引,因而有理由成为民国间所撰写的几种唐代文学史中最为优秀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佛教中镜喻十分发达,形成了庞大的镜喻体系,达到了其它比喻少有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切都非偶然现 象。本文从镜喻生成演化原因的探寻中,揭示佛教文化与镜文化的深层联系,展示佛教异于其它宗教的独特之处, 并使人们认识到不同地域、不同层面文化的交融所带来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中,存在着大量以镜为母题的小说,其中写到的镜几乎都是神异之镜,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用镜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几乎各种宗教都与镜有所联系,而这正是镜母题小说中神异的宗教色彩的来源.在各种宗教因素的影响中,佛教尤显突出.本文通过对镜母题小说中佛教情结及其源流的深入剖析,得出结论:佛教向镜母题小说的渗透,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也正是镜母题小说生命力强大而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表明了异质文化间的交融会给双方都带来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封建史上政治开明相对开明的年代,但在那样的岁月里,贬谪文学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贬谪诗歌这一题材形式在唐代诗歌史的不同时期内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初、盛、中、晚四个相继的年代中,贬谪诗歌在内容、精神风貌上都有各自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平往往在同题材的齐梁诗之上。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文学观念往往基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探究文学的本质存在,这就形成了西方文论史上两种影响深远的创作模式:侧重于再现客观世界的模仿说和表现作家主观情感世界的创造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分别以镜和灯为喻,实乃是对文学的再现,一种广义的“再现”,因而具备基本相同的镜喻形态,体现传统观念的“镜式本质”特征。20世纪以来,文学的再现性结构遭到诸多学者的批判和解构。解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文本解构策略,呈现出不一样的批评风貌。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按照周作人的标准,当代文学中那些下半身写作的作品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人的生活的态度是非人道的;对于非人题材的展示没有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但这些作品恰恰是五四一代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发展的结果。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是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文学,在打破礼教的僵化规范方面具有历史贡献,但是打破了旧的僵化的规范之后,仍需建立起一种新的更符合人性的规范。当代文学中的身体欲望写作需要人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镜学统"的译-述传统:通过翻译进一步阐释、创制是其成为藏族诗学经典的本体构建路径。传统翻译研究对"原本"的追求和自设边界,与哲学概念世界中追求的"去翻译化"形成悖论。本文探究梵藏翻译的《诗镜》不再是简单的翻译及原-译本二元关系,而是形成了"原本(原本注释本)"与"译本(译本注释本)"的结构,与原作者、原本、译者、译本、读者、创作者的六角关系共同建构了立体的意义生成模式。通过对《诗镜》翻译史的回顾,发现《诗镜》文本本身在梵文、藏文和汉文版本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具有不同"信息传达"的期待视野,因此呈现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各自语言中重构了《诗镜》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椅子设计是伴随着人类居住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充满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它与其他领域的造物设计一样都注重对生物的模仿与研究,生物学是椅子设计镜借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文章在简要回顾了椅子演变的历史以及椅子的仿生设计之后,重点从椅子设计的植物之镜、动物之镜、人体之镜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椅子设计如何从椅子中来到生物学之镜中去又回到椅子设计中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探索,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卜辞是一种占卜用的言辞。 占卜活动,是一定的宗教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一定的文字符号体系把这一活动的内容记载下来,便成为“卜辞”。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形式的卜辞;《周易》是西周早期的产物,《易林》是汉代的作品,《开元占经》则是唐代使用的东西。所有的卜辞,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有利的学术环境促成了唐代文学研究局面的繁荣.在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唐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佛道与唐代文学的交叉研究、唐诗艺术的研究、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研究、唐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研究、史料的整理和作家名录及研究资料的编纂、热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讨论、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主流研究方法的确立等九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繁荣局面中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六朝志怪多记鬼神,唐代小说中的此类作品亦为大宗.本文从具体材料与作品实际出发,论证二者只是貌合神离而同途殊归.指出,不少唐人并非真信鬼神,甚至排佛、排道,只是把为人喜闻乐道的传统题材和形式,作为自己反映、评价生活与表现主观情感的一种手段.小说观念的这一重要转变,使他们成为文学的真正自决者、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巨擘、196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之丰、创作风格之标新立异在日本文学中可谓独树一帜。本文从雪——空灵与纯粹、月——盈损与寂寞、镜——反射与叠印几个方面切入,试图以新的表述探讨川端文学艺术美的特质、成因及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同音通用字是汉代镜铭常见的文献用字,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用字特征,既反映了秦汉时期多通用字共性,又有其自身特征,产生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同音通用字例.镜铭同音通用字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形声字发展与汉代用字缺乏规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东汉私人铸镜业的繁荣、民间镜工的文化水平不高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清代咏物词中出现很多新题材。以顺康二朝为例,自鸣钟、千里镜、顺风耳、百步灯等科技产品,美人高底鞋、西洋烛、高丽烟、口琴等日常生活用品,火鸡等外来物种都大量被写入词中,甚至还出现吟咏"黑鬼"(对黑人的蔑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多以舶来品甚至外国人为吟咏对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和文化价值:它们如实地呈现文化交流后社会生活的时尚变化及当时文人看待这些舶来品的态度,甚至可以窥见当时流行的种族观念。凡此,皆使这些作品不但有以词证史之效,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之前的诗人较少将自己作为对镜的主体进行抒情,即便偶或为之,在其整体创作里也没有形成一个主题群.至中唐白居易始大量创作对镜诗,不仅数量上远超前人,在内容上更是承载了其深刻的自我认识与不同的人生体验.通过具体分析,横向上,其中基础语词反映出诗人在同类型创作上面的微观差异心理,纵向上亦能深挖发现三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展现了诗人从自我矛盾到和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学领域,大学题材长篇小说创作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直至进入新世纪,该类作品才大量出现。根据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以及不同的艺术手法,可以将这些文本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回忆型、体验型和想象型,其中后两者在内容方面有一定交互性,但在创作技法上却有显著不同,想象型文本虽也有现实底色,但艺术手法更为夸张。这三种类型的出现,既有文学题材自身的原因,也与作家们的身份和经历、文学自身艺术手法的多样以及日益宽松的创作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整体与规范中的有限超越--十七年女性创作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女性创作同样处于"规范"中,但并非文学整体或历史的纯粹平淡部分.它拥有这一代文学中较多的一流作家.它淡漠社会性别意识,但并未使性别内涵完全消失.初期的女性社会动员题材结合婚姻家庭问题表现,契合"男女都一样"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转型时婚姻家庭变动.中期的女性成长主题,映照革命胜利历史与国家民族成长中的女性社会解放与成长.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多跨越题材"等级"局限,顽强表现了女性创作倚重"爱情"主题以及述写"自我"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没有必要将是否具有"反抗性"作为判断沦陷区文学的唯一标准,相对于以往将许多产生于沦陷区的作品都归入"抗日文学"范畴的做法,这是一种认识的进步,但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即根本否认在沦陷区会有产生"抗日文学"的可能性,这就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以东北沦陷区为例,通过分析李文光、金剑啸、梁山丁等作家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不但的的确确流露出了抗日爱国的意识,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相当直露。这些作品理应被归入"抗日文学"范畴。若将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与国统区、解放区的抗日文学相比较,会发现它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