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操慧 《社会科学研究》2003,42(6):157-160
媒介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系统中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形成并起作用的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有两大特征 ,一是它必须以媒介为载体 ,二是它具有双向、互动性。媒介文化的功能包括传播信息的功能和价值导向的功能。晚报文化与媒介文化在功能上具有同一性 ,但同时也有其相对独立性。晚报文化的内容包括版面内容、版外内容和晚报人的办报实践与文化素养。晚报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各类新闻和副刊 ,二是各种晚报文化现象和晚报人关于晚报文化的著书立说与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媒体发展的多元化,报纸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版的领地不断扩张,而副刊版面不断萎缩,影响越来越小.面对挑战,报纸副刊如何从后台昂首走上前台扮演重要角色?茂名晚报作了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晚报要想在市场运作中获得成功,必须树立经营报纸的理念,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协调好编采、发行、广告、社会活动四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本文从培养品牌、组织策划、开拓市场几个方面入手,提出晚报的经营艺术的精髓是“晚报要善于利用报纸的版面资源、广告资源、新闻资源和长期积累的品牌公信力进行整合经营,使办报与经营联动,或间接拉动市场,或直接拉动效益”。  相似文献   

4.
《兰州晚报》是1980年7月1日创刊的,是市委机关报性质的晚报。它创办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办报“黄金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为办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办报六年多来,从一星期出版三张报,逐年发展到周四、周六、周七、周八、周九刊(包括星期四出刊的农村版),今年每周星期二又增加为八版,这样每周二、四、六均增加为八版,一周出版四开十张报。并计划到“七·五”末逐步发展到每天八版,报纸期发数从一两万份逐年增加到现在的每期十三万份。按兰州市人口计算不到二十人中有一份《兰州晚报》。根据去年抽样调查,兰州地区的读者喜欢看《兰州晚报》的,占全体的86.94%,居首位。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校报在发展中存在着定位偏差、报道平面化和信息容量小等诸多问题.要解决如上问题,只有切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深入生活实际,设置有关专栏,在报道策划、版面编排等多方面改进高校校报的办报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陆林枫 《南方论刊》2006,(12):79-80
《武汉晚报》是党报集团领导下的市民都市报,既是党报也是都市报。它始终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与此相呼应,《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也体现了晚报这一服务性的社会特点。同时,它的副刊编辑思想遵循了当前“报纸大副刊”的思路,在保留文艺副刊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各种生活信息、消费信息、文化信息等等,为武汉地区市民更好地生活出谋划策,解疑答惑。1.实现品牌优势、开展大型活动《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中,有些栏目是具有品牌优势的,晚报充分利用这些副刊品牌优势为市民生活服务,开展大型活动,实现副刊的品牌定位。如“田巧萍导医”栏目…  相似文献   

7.
从《新华日报》办报经验看当前“民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民生”意识即为其中之一。本文从其副刊、《信箱》等方面分析其办报理念,并将之与当前民生新闻理念进行比较,以期提供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8.
汪幼海 《社会科学》2006,(7):184-192
我国报业市场目前总体上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产品周期缩短,需要在较短时期内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以保持市场活力。副刊专版为报业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目前报业经济发展的新手段。现代报业对副刊专版注入“大”概念,“厚报”专版超常规扩张,以其深度、品位和感染力,创建了报业经济一种新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9.
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好不好看主要看副刊。"当今报纸副刊版面设计追求简约化、整体性、秩序感,以方便读者阅读。在稿件和版面的编排手法上,应体现"可读、易读、悦读"的设计理念,营造视觉强势,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保持文艺副刊的生命力与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办好承栽城市文化品位的文艺副刊,一要在内容策划上有利于创造精品;二要在版面创新上有益于提升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11.
晚报要用新闻来“招客”的话,副刊要起到“留客”的作用。要将副刊办成晚报品牌,副刊必须在与晚报总体架构和整体风格协调的前提下,强化新闻性,突出地方性,凸现开放性,增强互动性,提升副刊的品位,方能适应时代变化,适应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版面设计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厚爱势在必然.然而大多数高校校报没有对版面设计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高校校报版面整体水平与其它报纸相比较仍存在相当一段差距.本文试图以阐释"三贴近"所包含的现代传媒理论为基点,在深入分析高校校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和版面设计有悖于"三贴近"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符合"三贴近"的理念要求,并就实现"三贴近"的版面设计谈了具体可供操作的方法,旨在对高校校报的具体办报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受到消费主义与新媒介技术的影响,读图时代的晚报副刊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副刊多频率地运用各式图片与形象构图传播信息,视觉化趋势增强;图片专版大放异彩,摄影文学则为副刊视觉传播开拓了更深广的领域。另一方面,从承载内容上看,快餐式的视觉文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副刊文学性的消解、受众参与性的式微与思想性的解构。副刊视觉化传播的主流应是融合时代性、文艺性与思想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台湾报业及副刊发展特色将台湾报纸副刊发展脉络划分为四个时期:台湾报纸副刊的起源与融合,台湾报纸副刊的重建与稳定,台湾报纸副刊的转型与发展,台湾报纸副刊的困境与突破。副刊在其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报屁股发展成值得一看的版面,继而又发展成报业竞争之决胜地,而今则沦为困难坚守的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它们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报纸的不断发展,副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四大副刊所体现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当前的报纸副刊提供一些借鉴。今天的报纸副刊应该责无旁贷地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要保持创新的意识,这是新世纪赋予报纸副刊的使命,也是新世纪报纸副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变化,其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报纸版面的创新。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版面革命”成为中国各大报界争相利用的竞争手段。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报纸版面的创新,阐述当今报纸版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副刊衰微并再度沦为可有可无的“报屁股”的时代。那些曾经吸引过、激动过无数读者的副刊早已成为历史,在图书馆、档案室中渐渐发黄。在风花雪月畅行无阻、以铺天盖地之势抢占了几乎所有报纸的版面之后,旨在滋养精神、激浊扬清的副刊注定了难  相似文献   

18.
《黄山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十多年来的办报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立足声屏、服务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报纸的生存和发展之本。这对于自收自支的本报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夏衍奉命主持桂林版的《救亡日报》工作,成效卓著:使停刊两个多月的《救亡日报》在桂林得以复刊;开创性地采用多元化的办报经营方式;对旧有版面加以革新,提升报纸的质量;充分利用办报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做好统战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副刊衰微并再度沦为可有可无的"报屁股"的时代.那些曾经吸引过、激动过无数读者的副刊早已成为历史,在图书馆、档案室中渐渐发黄.在风花雪月畅行无阻、以铺天盖地之势抢占了几乎所有报纸的版面之后,旨在滋养精神、激浊扬清的副刊注定了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